8月19日,賽力斯釋出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賽力斯錄得營收合計124.16億元,同比增長68.14%;淨利潤虧損17.17億元,同比虧損擴大258.97%。將時間線拉長,近三年間,賽力斯已累計虧損52億。沿著財報透露的資訊不斷摸索,賽力斯高企的銷售費用,或許都進入了華為的口袋。
問界M5上市八個月後,“華為汽車第一股”賽力斯交出了首份半年報。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累計錄得營收合計124.16億元,同比增長68.14%。其中,新能源業務收入77.01億元,同比增長380.8%,佔公司營收的62.03%,首次超過燃油車業務。
這份被外界調侃“含華量”極高的財報中,與燃油車相關的內容被賽力斯壓縮為短短几行,而燃油車業務的營收淨利,甚至產銷量資料則均無處可循。
有關燃油車的內容,僅可從其8月釋出的產銷快報中窺見一角:其他車型前7月累計產量8.4萬臺,同比減少了41.7%;前7月累計銷量8.9萬臺,同比減少32.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同一篇公告中,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1萬輛和5.9輛,同比增幅分別為253.4%和224.21%。
各種資訊昭示著同一個事實——賽力斯已經在拋棄燃油車投向新能源懷抱。不過,新能源之路並不好走。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累計虧損17.17億元,相交於去年的4億餘元,虧損數額同比擴大了258.97%。
新能源車銷量不斷走高,為何賽力斯卻越賣越虧?高企的銷售費用背後,一年激增近10億的廣宣及銷售服務費又是否落到了華為的口袋中?
迷霧待解。
業績冰與火
從某種程度上講,賽力斯的強勢崛起與華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財報中,賽力斯亦直言,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問界M5開啟交付,單臺售價較高的高階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加。
賽力斯的新能源業務可以被分為“賽力斯品牌”和其他新能源車兩種。
今年上半年,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6萬輛,同比增長204.51%,其中賽力斯品牌累計銷售2.2萬輛,同比增長884.98%。剛剛過去的7月,賽力斯品牌的銷量又進一步增加至29388輛,累計同比增幅超1100%。
賽力斯品牌暴增的銷量中,問界M5貢獻了絕大部分的銷售份額。公開資料顯示,問界M5的銷量已從3月的3000多輛增長至7月的7807輛,同比增長8873.56%。截至7月31日,問界M5累計交付量達26348輛,約佔賽力斯品牌銷量的89%。
而在這場交付盛宴中,受益者或非賽力斯。中報顯示,新能源車大賣不僅沒有挽回虧損,公司反而“虧得更多”。
2022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虧損17.27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額4.81億元,翻了三倍;扣非淨利潤虧損17.14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額則為11.26億元。
最近的四個季度中,賽力斯虧損額分別為6.022億、7.405億、8.389億和8.884億元,虧損的裂縫不斷放大。
若進一步往前追溯,自2020年轉型新能源汽車首次錄虧,到2022年6月底,賽力斯已累計淨虧損52.7億元。
眼看新能源業務蒸蒸日上,為何賽力斯卻越賣越虧?
財報中,賽力斯將虧損歸因於研發與銷售費用。其一是由於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持續投入,以及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產銷量尚處於爬坡階段,折舊及攤銷費用有所增加;其二則因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推廣,營銷費用、人工成本有所增加。
先看研發,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的研發投入高達13.93億元,同比增長123.17%,顯示翻倍,佔營收比例達11.22%。創始人張興海表示,“過去6年間,賽力斯累計研發投入近100億元,研發投入長年佔營業收入的10%以上。”
新能源汽車重研發無可厚非,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平均一年就要燒“51.6億元搞研發”。2021年,小鵬汽車的研發投入比更是高達20%,與之相比,賽力斯10%左右的研發投入並不誇張。
暫且不看研發費用,吞噬賽力斯利潤的元兇還有誰?
14.59億銷售費用背後
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賽力斯的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作為賽力斯品牌的實際經營者,都佔據了賽力斯新能源業務的大頭。
半年報顯示,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錄得營收67.4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8億元同比增長了1312.5%。對應的淨虧損則高達20.2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345萬元,同比增加了2651.5%。
結合上文提及的產銷資料計算,可以粗略認為,產銷量僅佔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半數的賽力斯品牌,幾乎為賽力斯貢獻了超90%的新能源汽車營收。
不過,賽力斯品牌也為上市公司帶來了超20億的虧損。忽略研發投入不計,問題或出自銷售費用。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報告期內,賽力斯的銷售費用達到14.59億元,同比大增247.09%,佔營收比例的11.75%。
財報中,賽力斯對此解釋稱,系高階新能源車型銷量增加,帶來其對應相關廣宣、銷售費用的增加。賽力斯口中的高階新能源汽車,正是以問界M5為主的賽力斯品牌相關產品。
那麼賽力斯究竟為問界M5等車型花了多少廣宣費?進一步拆解財報,今年上半年,賽力斯的“廣宣及服務費”較上期增加了約10億元。
圖片來源:賽力斯2022中報
仔細觀察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草蛇灰線,這麼一大筆錢,或許都進入到了華為的口袋。
據業內媒體報道,根據之前華為高管透露的訊息,在智選模式下華為與廠家的分成大概是1:9。
該媒體以售價29.48萬元的問界M5四驅效能版舉例,表示華為大概能拿到2.948萬元,其中20%為技術授權費用,大概是6000元,剩下2.4萬元為華為各大商城的銷售費用,涉及到門店建設、場地投入、人員培訓、售前售後服務等等。
若該模式為真,那麼在智選模式下,銷售收入則正是華為收入的大頭,這或是華為力推智選模式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賽力斯累計銷售出問界M5合計26000餘輛,按上文提及的比例計算,賽力斯半年激增的廣宣及銷售服務費與賽力斯“應付”的服務費規模相當。
不過截至目前,公開披露的資料中,雙方並未披露的具體合作模式及相關流水。因此,賽力斯究竟給華為付了多少服務費,仍是未知數。
賽力斯的“錢途”
饒是如此,外界仍可淺窺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弊端——利薄。
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中上游零部件價格不斷抬升,無論是動力電池還是車載晶片的價格都直線飆漲。中上游價格變化直接影響下游利潤水平,讓本就“缺錢”的新能源車企的主營業務利潤被進一步攤薄。
上半年,包括比亞迪、廣汽、吉利等傳統強勢整車廠在內的多家車企利潤率都紛紛下滑,更不必提始終沒有扭虧的造車新勢力,比如1季度剛剛摸到扭虧門檻的理想汽車,在二季度就將利潤虧損的裂縫再一次拉大。
反觀賽力斯,與其他車企相比,其利潤層面還承受著另一重壓力——即華為的抽成。正如上汽等傳統車企所擔心的,車企一旦將靈魂技術拱手讓人,那麼也意味著,企業將把利潤中的相當大一部分拱手讓人。
不過,對於急求轉型的賽力斯而言,活下去與高利潤的單選題中,很明顯前者的權重更大。
對於賽力斯而言,薄利的問題也並非沒有解法,其可以透過擴大產量來攤薄成本,從而以量換價。事實上,賽力斯也的確在這樣做。
7月中旬,賽力斯曾完成一筆71.3億元的融資,創下A股電動車融資之最。
根據賽力斯此前釋出的公告,募資額中43.1億元將投向於“電動化車型開發及產品平臺技術升級專案”,6.1億元將投向“工廠智慧化升級與電驅產線建設專案”,2.1億元將投向“使用者中心建設專案”,2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賽力斯就曾為擴產相關投資了約40億元。2017~2021年,賽力斯前身小康股份就曾向金康新能源兩江智慧工廠累計投資了21.05億元,向高效能汽車動力電池專案累計投資了3.67億元。如今,兩江智慧工廠已經落地,其又為在建的鳳凰智慧工廠累計投資了近13.48億元。
可預見的是,新建產能還未落地之前,賽力斯距離扭虧,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本文源自環球老虎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