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ESG投資不再“霧裡看花”——中證ESG評價方法的邏輯和特點
ESG是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重要方面,也是當前資管領域關注的重點。邏輯清晰的ESG評價方法對推廣ESG理念,促進ESG投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ESG投資處於初期階段,ESG領域存在的一些現象讓投資者感到困惑,如不同評價機構對同一家公司的ESG評價結果相差較大,對中國企業ESG評分普遍較低以及不同方法構造的ESG投資組合表現差異較大等,導致投資者對ESG敬而遠之。為此,我們詳細闡述中證ESG評價方法的邏輯和特點,希望能撥開ESG投資的“迷霧”,幫助市場參與者瞭解ESG投資的要素與價值,促進ESG投資在國內市場的發展。
一、中證ESG評價方法的邏輯
中證ESG評價方法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考察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由14個主題、22個單元和100餘個指標構成,評價方法的邏輯如下:
(一)環境關注投入與產出過程,反映環境風險和環境機遇
環境(E)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揭示企業可能面臨的環境風險和機遇,共設定五個主題,分別為氣候變化、汙染與廢物、自然資源、環境管理和環境機遇主題。
氣候變化、汙染與廢物、自然資源主題聚焦產出和投入過程。從環境產出角度看,包括溫室氣體、汙染物和廢物等排放類主題,反映了企業生產過程對環境造成的排放情況;從環境投入角度看,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等自然資源主題,反映為維持企業生產而投入的環境要素。中證指數公司在考察排放和消耗水平的同時,也考察企業為降低排放和消耗制定的措施和管理的效果。
環境管理旨在反映企業願意管理環境風險的主觀意識和制度安排,以及從企業整體角度管控環境風險的能力。相關指標包括環保委員會設定和環保培訓等管理制度和專案,以及環保投入、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績效指標。針對金融行業,設定綠色金融單元考察企業對綠色金融的支援力度,包括綠色基金、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等。
環境機遇包括在綠色領域的研發投入、綠色收入等。綠色領域的研發投入反映了企業未來進一步增強環境競爭優勢的能力。綠色收入反映了企業當前把握環境機遇的能力,如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綠色經濟發展機遇。綠色收入是中證指數公司的特色指標之一,依據綠色產業分類目錄來核算企業的綠色營業收入部分。
(二)社會的核心是承擔維護股東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社會(S)反映企業對利益相關方的管理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管理績效和聲譽提升,揭示企業可能面臨的社會風險和機遇,共設定三個主題,分別為利益相關方、責任管理和社會機遇主題。社會責任的理論基礎來自“利益相關者理論”。通常如果企業只關注股東利益,往往會損害員工和消費者的利益,加劇社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失業、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社會責任的核心在於承擔維護股東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實現企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利益相關方主題包括“員工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與消費者管理”等內容,其中,員工管理包括員工健康、安全、培訓、薪酬福利等內容;供應鏈管理反映企業對供應商的管理政策和制度等;客戶與消費者管理反映了產品質量、客戶滿意度、客戶與消費者保護機制等。利益相關方主題旨在衡量企業面臨與利益相關方的衝突而帶來的公司經營的可持續性降低、法律訴訟等風險。
責任管理主題反映企業進行社會責任管理的主觀意識、制度安排和管理績效,包括是否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是否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依據或標準等。
社會機遇主題旨在衡量企業受益於履行社會責任、對社會積極貢獻而帶來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機遇,包括扶貧、慈善捐贈、社會貢獻、稅收等。
(三)公司治理著重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制度設計
公司治理(G)反映公司透過內部和外部機制來保證公司決策科學化,維護公司可持續運營以及保障公司各方利益合理安排的能力,揭示公司可能面臨的治理風險,共設定六個主題,分別為股東治理、治理結構、管理層、資訊披露、公司治理異常和管理運營主題。
股東治理、治理結構、管理層主題反映企業內部治理情況。其中,股東治理主題包括股東治理和控股股東治理單元,旨在反映上市公司對股東權益的保障能力與表現;治理結構包括機構設定和機構運作單元,反映公司的董監事治理情況;管理層主題反映高管任免、薪酬、激勵等內容,以反映委託代理理論下的激勵關係問題,揭示管理不當可能產生的風險。
資訊披露、公司治理異常主題反映企業外部治理的情況。其中,資訊披露是企業外部監督的核心,包括財務報告發布的及時性、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等指標。公司治理異常主題包括監管部門處罰、重大司法訴訟、債券違約等,反映公司發生治理問題時面臨的外部監管風險和對公司持續運營影響。
管理運營主題反映公司的治理績效,屬於中證ESG評價方法中的特色主題,納入質押、財務質量等反映企業財務安全和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了公司治理的效果。
二、中證ESG評價方法的特點
一是兼顧國際框架與本土實際。ESG是全球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共性議題,整體框架是具有國際共識的。與此同時,各國在經濟發展、公司治理等方面處於不同階段,需要根據本土實際選取更為契合的指標來準確反映企業真實情況。
中證ESG評價方法基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可持續投資原則等具有較高國際共識的標準。立足國內經濟與市場發展特點,選取更能反映國內企業特徵的ESG指標,比如選取扶貧等指標關注發展與民生問題,選取責任貢獻指標來關注企業對社會整體的貢獻,選取管理運營指標關注公司治理績效情況。
二是評價方法具有清晰的風險與收益傳導效應,可投資性較高,是一套面向投資的專業化評價體系。中證ESG評價方法選取客觀定量指標,既涵蓋股票質押、違規擔保等反映公司質量的投資指標,也具有綠色收入和每股社會貢獻值等一批特色創新定量指標,能夠準確反映上市公司質量,防範尾部風險,提升組合收益。
ESG是透過內在作用機制對企業價值產生影響。具有較高ESG評分的上市公司相比同類企業更具競爭力,比如對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力資源的高效運用,較好的風險管理以及公司治理能力等。競爭優勢讓該公司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進而產生較高的股利水平,使投資者獲益。
從中證ESG評分的效果來看,高ESG評分組合相比低評分組合當期和未來的ROA和股息率水平更高,在未來一年面臨的違規處罰,涉及的訴訟數量也明顯較少,這體現了上市公司的ESG水平能夠從盈利股利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方面對股票產生影響,也呈現了中證ESG評價方法所具有的清晰的風險和收益傳導效應。
四是指標權重考慮不同行業特徵、採用中性化處理。通常市場投資者在做ESG投資時,會比較擔心“ESG評分可能會使某些行業天然具有相對優勢,如金融行業;而能源行業就容易處於劣勢。對於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的評價可能更有利於大公司,造成行業傾向”。
為了更好地反映各行業的ESG水平,中證ESG評價方法在指標權重設定上會考慮不同行業的特徵,比如碳排放在製造業中影響更大,在金融行業則相對影響較低。同時對於重要性高、實質影響大、資料可獲得性好、區分度佳的單元、主題分配更高的權重。同時在考慮不同行業的差異,採用行業中性方式構建評價方法,中證ESG評分不存在明顯行業傾向。資料顯示,滬深300樣本中ESG評分最高的100家上市公司行業分佈與滬深300行業分佈基本一致。
五是具備ESG評價更新機制和一票否決機制。透過日常監控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對環境、社會或公司治理產生影響的爭議性事件,基於ESG評價的更新機制,及時反映企業ESG水平變化,對存在嚴重負面事件(財務造假、嚴重違法犯罪等)的公司實行一票否決制,促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