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間,康弘藥業釋出停止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公告。而早在3月29日,康弘藥業對臨床試驗進展不順一事已有所透露,當時其公告稱,康柏西普海外臨床試驗專案KHB-1802被法國國家藥品與健康產品安全域性暫停。
臨床試驗從一國暫停到全球停止,意味著康弘藥業想要依靠一款王牌產品佈局國際化的戰略遭遇打擊。
王牌藥陷入困境
康弘藥業(全稱“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2015年上市。公司產品範圍涉及生物製品、中成藥、化學藥及醫療器械等。
其中,康柏西普可謂是公司的“超級王牌”。
截至2020年5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眼部血管病變治療藥物中僅有3種抗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藥物,分別是康柏西普(2013年上市)、雷珠單抗(諾華和羅氏合作開發,2012年上市)和阿柏西普(再生元和拜耳合作開發,2018年上市)。它們作用機制均為透過抑制VEGF靶點,阻止新生血管過度生成,實現疾病治療。換言之,康弘藥業旗下的康柏西普是國產眼底藥裡的“獨苗”。上市以來,該產品累計銷售額已超40億元。
不過,“獨苗”的地位優勢並沒有延續很久。在國家降藥價的改革背景下,雷珠單抗、康柏西普紛紛積極響應。回顧過去,雷珠單抗在2012年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價格為每支9800元(10mg),是近萬元的“天降藥”。基於此,康柏西普以每支7500元(10mg)的定價獲得了一段時期的價格優勢。
但競品出現後,雷珠單抗就開始自發下調價格。並且,在2017年價格談判中,雷珠單抗從約7600元/支降至5700元/支,康柏西普從約7500元/支降至5500元/支;2019年醫保價格談判續約,雷珠單抗降至3950元/支,康柏西普降至4160元/支,首次參加價格談判的阿柏西普報價4100元/支。
如此一來,“國產獨苗”的價格優勢徹底不存在,反而比進口產品略貴一點。而價格的變化很快也導致了該產品國內市場競爭優勢的縮減。這也是其必須出海、尋求更廣闊發展的關鍵原因。2018年5月21日,公司表露了出海決心,宣佈啟動一項國際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用來評估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療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臨床試驗起迷霧
從2018年5月算起,如果前述研究一直在順利進行,那其累計開展的時間已經快要到3年。通常情況下,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應該會有階段性成果流出,但康弘藥業的投資者怎麼也沒想到,公司方面傳來的訊息是要停止研究。
康弘藥業稱,今年4月9日,試驗科學指導委員會召開會議對臨床試驗資料進行了中期評議,認為試驗未達預期目標,建議公司停止試驗。具體的理由有三:一,疫情之下,受試者脫落嚴重;二,交通限制使試驗開展困難;三,大量受試者治療後未顯示療效。總結起來,這三條理由有兩方面的指向向疫情與療效。但無論是哪一方面,公司此前都未有詳細說明。
不僅如此,根據公司過往公告,該項研究比較順利。康柏西普的海外臨床於2018年5月開展,僅用一年半多就完成了1140名受試者的全部入組,並在2020年9月完成所有受試者的36周核心治療期。2021年2月,公司還在投資者交流會上透露臨床試驗進展正常。
那麼,公司“口風”突然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去年9月就完成核心治療期、今年2月也是進展正常,為何在4月分析資料會猛然察覺“大量受試者脫落、失訪、超窗,完全符合的病例已逐步降低到不足入組病例的40%”這一情況?康弘藥業對於本次臨床試驗有合理監管嗎?此前公告披露內容是否真實、準確?
該項試驗實則為康柏西普與阿柏西普的對比研究。當前,康弘藥業僅披露了康柏西普的情況,卻隻字未提阿柏西普組的療效、隨訪等。對於前述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在4月10日就向公司傳送了採訪提綱,但該公司回覆道:“臨床試驗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受到的影響因素眾多,臨床試驗也是一個過程,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就全球來講疫情一直在交替反覆,PANDA試驗週期正是國外疫情相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階段。我們正在評估疫情對前期試驗資料的影響,目前得到的資訊是各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導致多個實驗中心的臨時性關閉,造成了大量受試者的脫落、失訪、超窗。資料反映,完全符合PANDA試驗給藥方案的病例已逐步降低到不足入組病例的40%。”
該公司進一步表示,“因為康柏西普目前均為國內生產,作為生物藥,必須全程冷鏈配送,最終分送到各試驗中心,疫情期間運力極大受限這些都是客觀不利因素。同時,我們也秉承著科學的嚴謹的態度在回顧整體試驗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未來如果有進一步結論也將及時公佈。”
根據康弘藥業此前的公告,為了海外臨床實驗順利進行,該公司曾多次募集資金,具體耗資多少並無法知悉,全球臨床試驗暫停後,剩餘資金如何止損以及後續是否會再融資推進,該公司並未給予問題回覆。
國際化戰略如何推進
由於藥物開發的高風險屬性,臨床試驗受挫在行業內本不少見。但是,康柏西普此次“出事”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其對於康弘藥業的國際化戰略意義重大。
2017年10月,公司公告計劃斥資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13億元)推進康柏西普在美國的III臨床試驗,並聘請國際知名臨床服務機構INC Research公司提供服務。此舉被認為是加速公司國際化的重要進展。當前,對於這筆海外臨床試驗募集的資金要如何撤回、已耗資多少、止損後的資金要如何處理、康柏西普國際化是否終止等問題,記者也向公司傳送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覆。
2020年末,康弘藥業還發布上市以來的首次定增,關鍵詞依舊是“國際化”。該預案擬募集34.72億元,擬投入6.08億元、19.65億元用在康柏西普III期臨床試驗及註冊上市、康柏西普RVO/DME(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性黃斑水腫)適應症國際III期臨床試驗及註冊上市專案。如今,隨著產品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停止,這筆融資也不被看好。
那麼,如果康柏西普出海遇阻,康弘藥業要靠什麼國際化?此前,公司在公開平臺答投資者問時表示,“小分子藥物方面,用於治療腦膠質瘤的專案KH617,已在臨床前試驗中展現出了良好的效果,公司計劃於2021年在中國和美國同時提交臨床試驗申請;用於眼科治療的新靶點專案KH615,目前處於放大階段,正在做臨床前開發;用於治療抑鬱症的KH607,已做到公斤級階段。”由此可見,該公司相關產品仍處於開發早期,能否出海變數太大。
全球臨床試驗停止,是否意味著康柏西普國際化之路的止步?康弘藥業對此回應稱:“此次PANDA試驗停止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康柏西普出海的程序,但我們正在積極對試驗資料進行分析和調查,並繼續與各國監管機構坦誠溝通。公司將在確保有相應有效措施後,再行審慎推進後續相關工作。即便康柏西普實現出海,中國仍然是康弘的最重要的市場,服務中國患者、為國人提供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是康弘的根本任務。”
另外,康弘藥業實控人、董事長柯尊洪在2020年四季度有減持套現動作。2020年10月28日,柯尊洪宣佈減持,11月6日完成計劃,期間兩次透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減持比例為2%,套現超過7億元。而彼時,康弘藥業股價還在40元/之上。
而就在這之後,康弘藥業股價出現頹勢。自2020年9月8日至2021年4月12日,其股價從最高52.6元/股跌至今日的26.63元/股,累計跌幅達46.89%,幾乎腰斬。若按照總股本9.19億股粗略估算,近7個月中,康弘藥業市值已經蒸發230多億元。
記者 黃華
編輯 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