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跌破100萬臺,ATM機進入“退休通道”?

  ATM,即自動櫃員機,一般有存取款、查詢餘額、轉賬匯款等功能。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資料,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全國ATM機具數量為98.67萬臺,今年上半年累計已減少2.72萬臺。曾經,它被稱作是銀行業“最有用的發明”,24小時自助存取款,解決了客戶夜間操作的困擾;對於銀行而言,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但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的流行和現金支付場景的減少,它的“高光”似乎在逐漸褪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王燦

  ATM機數量跌破100萬臺大關

  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執行總體情況,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ATM機具共有98.67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1.95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 ATM數量為6.99臺,環比下降1.94%。

  這並不是ATM機具首次呈現減少態勢,透過查閱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各季度支付體系執行情況,揚子晚報記者發現,截至2019年末,全國ATM機具為109.77萬臺,較上年末減少1.31萬臺;2020年末,ATM機具數量為101.39萬臺,較上年末減少8.39萬臺。僅2020年,機具數量就減少了8萬多臺,ATM機似乎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移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二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673.92億筆,其中,移動支付業務370.11億筆,金額117.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79%和10.32%。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獲悉,2021年上半年,江蘇省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42.3億筆,金額2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5%和21.7%(不包含支付機構移動支付業務量)。

  從使用者的角度,記者瞭解到,一般使用者透過ATM機進行存取款較多,而現在現金支付需求越來越少。在許多地方,菜市場、小攤販都支援第三方平臺掃碼支付。一位周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天同事結婚,居然就三四個人給了現金,其他都是直接手機轉賬。”

  採訪中,記者還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在此前現金使用量沒有下降的情況下,學生等年輕人是使用ATM機較為頻繁的使用者群體。但現在年輕人脫離紙幣的速度極快,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又不會使用自助裝置,當前ATM機的使用者主要是中間年齡段的人群。

  “大撤退”背後是企業利潤大縮水

  ATM機大撤退背後,相關企業的利潤正在急劇下滑。

  2017年上市的恆銀科技是ATM機生產廠商,2018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18萬元,同比下降46.26%;2019年再次利潤暴跌,虧損了3894萬元,同比減少148.64%。

  另一廠商御銀股份的情況也不盡如人意,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16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36%。該公司因ATM配件銷售收入下降,導致其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5.54%。ATM從原來的業績增長點,成為拖累業績下滑的“罪魁禍首”。

  天眼查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超兩千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ATM、自動取款機”,超四成相關企業的註冊資本在100萬以下,年度註冊企業數量明顯逐年減少,2020年僅126家。

  數字化趨勢下ATM機何去何從

  從某大型國有行處,揚子晚報記者瞭解到,截至2020年,該行在江蘇全省投放了3700臺左右的ATM機,考慮到服務客戶的便利性,裝置投放量整體處於平穩的狀態。該行機具數量會根據現金業務量進行適當調整,在各分行範圍內進行調劑,達到均勻適配、合理投放的目的。

  就ATM機數量下降的原因,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星智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首先,居民的存取款、轉賬等需求,正在被手機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替代和滿足。其次,銀行自身也在推行數字化程序,許多業務實現了線上化,在ATM機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會主動減少ATM機的數量。”

  在黃大智看來,ATM機並不會消失,它承擔著普惠金融的作用,提供便捷存取款、賬單查詢、交易轉賬等功能。“只要現金不會消失,大眾對於ATM機的需求就不會消失。當然,它的未來趨勢還是會繼續下降,但當下降到某一臨界點時,或許就會保持平穩。”相關專家則認為,近年來,ATM機具數量減少,專門為銀行提供傳統硬體裝置的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下滑。隨著數字貨幣的推出、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新型支付方式越來越方便,ATM機很可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60 字。

轉載請註明: 數量跌破100萬臺,ATM機進入“退休通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