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道
雖然每個人都想財富自由的老闆,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還是活成自己“討厭”的打工人。其實人的一生就是社會身份不斷變換的過程。在小的時候,我們的社會身份就是閒散人員,不用上班,不用掙錢,到了三歲的年齡,開始上幼兒園,從這時候開始,我們的身份變成了學生,這個時候依然不用工作,不用賺錢。我們每天只需要學習就行了。到了22歲大學畢業,如果不考研,那麼我們的身份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迴歸閒散人員,一種是成為打工人。
成為閒散人員,意味著沒有收入,想要生活下去,只能啃老。如果家庭環境還不錯,啃老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啃老卻是件可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選擇成為打工人。這個打工的社會身份,將會延續幾十年,直到年齡大了以後退休,社會身份成了退休人員。總管只有數年的學生身份,大多數時候工作成了很多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些人需要用工作賺取收入,維持生活下去的動力。有些人則是需要用工作提升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不管怎麼說,工作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雖然這份工作,自己不一定喜歡,但一定要做下去。因為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了收入,無法養家餬口,也沒有辦法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其實工作沒有想象的那般艱苦,其實如果可以選擇,工作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無疑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實際上很多人的工作,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只是從事這份工作能夠帶來不菲的收入,能夠滿足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消費需求。畢竟生活基礎是由經濟收入奠定的。沒有了基礎的經濟收入,別說實現夢想,就是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延續。因為現在的社會成本比較高。小到柴米油鹽,大到房產汽車,需要的都是錢。而現在的物價水平相比較幾年前,已經提升了不少,可以說當下的物價比較高。以前一元錢能夠買到一個燒餅,而現在則需要兩塊錢。房產更不用說了飆升的速度比火箭昇天還要快。但是令人無奈的事情是老百姓的收入卻沒有提升多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只能拼命地工作,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收入,事實上老百姓的收入提升了不少。據相關資料顯示35年來我國人均工資翻了22倍。35年前,當時收入最高的是工人階層,收入大概在70元左右,而現在到了2019年年底,我國的人均收入在每月6000元左右。雖然收入提升了不少。但是不少人覺得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幸福感,原因在於物價也提升了不少。而想要在當下社會獲得生活幸福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快速提升收入。其實我們有一句老話叫做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收入高的群體有他們的煩惱,收入低的也有他們的煩惱。所以就有些人覺得中產家庭也就是高收入群體,是最好的群體,因為收入不高不低,剛剛好。那麼在國內每月收入達到多少,能夠算高收入群體呢?根據2019年的《中國統計年鑑》顯示,收入可分為五個等級。其中月收入615元,年收入7380元的為低收入群體。月收入為1315元,年收入為15777元的為中低端收入群體。月收入為2086元,年收入為39230元的為中等收入群體。月收入為3269元,年收入為39230元,為中上收入群體,而月收入6367元,年收入為76401元為高收入群體。我國人口在2019年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3073元,月收入為2560元,也就是說每月收入達到6367元,高於國內平均水平,屬於高收入群體!6367元的標準看似很低,實際上想要達到這個標準並不高。根據招聘資訊網站查詢,三四線城市的收入待遇基本都在三千元左右,而實際拿到手的工資只有兩千元左右。到了二三線城市,收入或許會提升一些,但是提升不高。收入標準也在四千元左右。只有一線城市的收入能夠達到五千元甚至六千元以上,這部分人的收入才算得上是高收入群體。其實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收入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的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收入的三倍以上,基本在當地而言都是高收入群體。但這個資料只作為參考。雖然工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一個人的能力。但是不代表,收入高,生活幸福感就強。如果一個月收入上萬元,需要償還的貸款也高達上萬元,實際上到手的工資只有一兩元,幸福感還是很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