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春節前公募高管密集離職為哪般?有總經理不到一年即離職,壓力、薪酬、機會…多重因素攪動公募人才生態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伴隨著牛市收官的公募業大事件,除了多家公私募的自購官宣,就當屬多位公募基金高管離任的訊息了。

1月29日,國金基金公告稱,原總經理尹慶軍因轉任公司副董事長而離任。1月28日,諾安基金公告稱,諾安基金副總經理於東昇已於1月27日因個人原因離職。

Wind資料顯示,僅2022年1月份,離任的基金公司高管就有12位,其中包括副總經理、總經理、資訊長、督察長、董事長等職務。

從近年來重要公募高管的職業走向看,部分高管公募基金行業內部跳槽,也有赴任私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券商,大資管時代的高階人才爭奪戰方興未艾。重視高管人才,具備較好激勵機制和文化氛圍,才會吸引或留住更多優秀的人才。

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多優秀基金經理也被提拔成為高管,這也體現出在行業競爭加大背景下基金公司的惜才、愛才、留才。

近期多起高管變動

1月29日,國金基金公告稱,原總經理尹慶軍因轉任公司副董事長而離任。尹慶軍在國金基金任職多年,不過公司的總規模從2017年以來變化就不大。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副董事長名義上職級比總經理高,但總經理更有實權。從總經理轉為副董事長其實是“明升暗降”。

1月28日,諾安基金公告稱,諾安基金副總經理於東昇已於1月27日因個人原因離職。此時,距離他在2021年4月28日任職諾安基金副總經理,尚不滿一年。

記者注意到,於東昇於2020年10月加入諾安基金,2021年4月23日升任副總經理。在加入諾安基金之前的一份公募基金工作履歷是在申萬菱信。

2011年11月,申萬菱信基金髮布公告,聘任匯添富基金原副總經理於東昇為公司總經理。於東昇是申萬菱信面向全球招聘的一位總經理,其在2011年9月加入申萬菱信基金。不過在申萬菱信只待了短短不足一年的時間就像董事會遞交了辭職報告。

於東昇從申萬菱信離職時,也曾引發了申萬菱信內部治理是否有問題的討論。而從申萬菱信離職後,他曾擔任過私募基金上海尚陽投資總經理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他歷任石油部上海西捷石油公司技術開發工程師、南方證券部門副總經理、湘財證券華東地區業務管理總部總經理、泰達宏利基金總經理助理、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申萬菱信基金總經理、上海尚陽投資總經理。

無獨有偶,近期華泰保興副總經理章勁和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董承非也先後離任。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由於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公募基金管理壓力明顯提升,高管壓力大或也是加速人員流動的原因之一。對於基金公司高管來說,他們的跳槽、奔私、創業等行為,也都是有利於自身發展的較好職業選擇。

比如,此前歷任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恆越基金總經理的畢國強“現身”一家名為上海安新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這也是他在闊別資管行業2年多時間後,重返基金江湖。

除畢國強之外,也有部分投研人士加入“公奔私”隊伍或是另立門戶,其中包括原長安基金權益投資總監顧曉飛、原海富通副總裁兼投資總監陳洪。

高管變動原因來自多方面

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有22起高管變更,涉及11家公募基金和3家資管機構。其中離任的有12位,包括華泰保興、興證全球、合煦智遠、興業基金、紅塔紅土、先鋒基金等多家公司。

可以看出,高管變動發生在中小基金公司中的機率更高。以先鋒基金總經理變更為例,先鋒基金總經理劉東因個人原因於1月4日從先鋒基金離任,距離劉東上任總經理一職還不足一年。

而這家公司本身的股權及高管層就不穩定。今年元旦節後首日,阿里拍賣平臺的拍賣資訊顯示,先鋒基金約34.21%的股權將於2月14日進行第一次拍賣。此次拍賣涉及到江蘇興野食品有限公司與被執行人聯合創業集團,聯合創業集團總經理、董事長劉平企業借貸糾紛一案。

這部分股權並非首次公開拍賣。2020年4月上述股權就曾公告要進行拍賣,但後來拍賣公告被撤回。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高管頻繁變動會影響基金公司團隊的穩定性,而人心不穩也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對公司投研實力和市場品牌形象都是很大的打擊。

高管變更除了正常的退休等原因外,還有基金公司對高管的激勵不到位、高管報酬達不到預期等原因。要想留住核心人才,基金公司要有相應的制度安排,如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激勵機制,此外還應在職權方面給予更多空間。除了薪酬待遇方面的要求,高管還會追求對公司決策參與的話語權。如何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並給予相應的發揮空間,是基金公司決策者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而在基金公司高管頻繁離任的同時,也有不少高管履新,這其中包括興證全球基金謝治宇、九泰基金謝海波、益民基金趙恆毅等人升職為副總經理。

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多優秀基金經理也被提拔成為高管,這也體現出在行業競爭加大背景下基金公司的惜才、愛才、留才。

從近年來重要公募高管的職業走向看,部分高管公募基金行業內部跳槽,也有赴任私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券商,大資管時代的高階人才爭奪戰方興未艾。重視高管人才,具備較好激勵機制和文化氛圍,才會吸引或留住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