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邀您閱前思考
江湖風起,巨頭鏑鳴。2021年,且看各大巨頭玩家,如何見招拆招。
2021年的陽光和寒風,如約打在臉上,既明媚又憂傷。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0年,快遞江湖的是是非非,跌宕起伏,不論這是“難熬”的結束,抑或是“亂戰”的伊始,或許都不是那麼重要。
還是那句老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但不能否認的是,無論風往哪個方向吹,快遞江湖這條賽道熱度不減,人人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沒有分到的,也變著法的往裡擠,而已經分到的,也不遺餘力地調整姿態不讓別人湊進來,如此膠著的形勢下,為2021年的行業競爭格局,悄然增加了很多變數。
接下來,我們從各大上市快遞巨頭的表現來探究一二——
1
順豐:豐收季
雖說2020年度的財報還未公佈,但順豐注定豐收。
去年,疫情攪動之下,受益於直營模式的穩定性和強控能力,以及疫情與復工復產期間的穩定表現,始終“不下火線”的順豐可以說是獨佔鰲頭,並創造了最近幾年來的“超強季”,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以順豐交出的2020年三季度“成績單”為例,可謂戰績斐然:
從財報營收來看,順豐控股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95.94億元,同比增長39.13%。而去年前三季度營收為787.70億元,全年為1121.93億元,也就是說去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全年的營收僅相差不到26億元。
業務量方面,根據月度資料,順豐前三季度完成業務量56.72億票,同比增加75.06%,已經超過2019年的48億票。
從以往的快遞經驗來看,每年第三季度,是傳統意義上快遞行業的淡季。在業務淡季期間,順豐前三季度就已“量利”雙收,無不預示著2020年是順豐的“豐收年”。
當然,2020年整個順豐收獲的成果不止是以上這些,經過頂層設計的全新打造和各個戰線的分進合擊,在品牌溢價、網路規模以及航空資源等方面積累了絕對優勢的順豐,每裂變出一項業務,對於市場中的同行來講,都是不可迴避的挑戰,如:順豐快運股份、順豐國際、順豐冷運、順豐同城、順豐供應鏈……在去年的表現均可圈可點。
這說明什麼?順豐的主業正在發生裂變,傳統的圍牆已經被徹底打破,多元化的佈局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順豐特惠的強勁表現,不僅穩住了市場陣腳,也為籌備已久的分網執行策略打下了足夠的基礎——豐網應勢而生。
可以預見,在運營模式調整、快慢分離最佳化等一系列舉措下,2021年順豐勢必會加大在電商市場的拓展力度和特惠專品的扶持,爭取更大市場份額。
2
中通:加速“破圈”
2020年,中通不僅很穩,而且勢頭還特別猛。
仍以2020年Q3財報各項資料為例:
財報顯示,中通第三季度中通包裹量達到46.2億件,同比增長51.2%,市場份額擴大至20.8%,收入為66.4億元人民幣,調整後淨利潤12.1億元人民幣。
放在整個行業,這個表現具體是一個什麼位置呢?結合其他幾家的表現, 不妨來對比一下各家交出的戰績: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興業證券研究報告;其中,淨利潤項和單件淨利潤:中通為調整後,其他為扣非後
透過上述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哪些資訊?
1、市佔率第一,淨利潤僅次於順豐
從“第一軍團”各成員的市佔率來看,中通的領先優勢已經很突出。另一方面,中通的淨利潤僅次於順豐。當然,這個是僅僅是從“數字”上最直接的比較。如果考慮到運營模式(加盟和直營)帶來的利潤結構上的不同,中通快遞的盈利能力實際上是高於順豐的。
2.率先“破圈”,通達分化加速
與通達系同陣營的幾個對手相比,中通與其他通達系巨頭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領先優勢不但明顯,而且趨於穩固。
另外幾個可計算的資料也很有意思和對比性。
一是淨利潤:三季度,中通12.10億元;韻達2.95億元;圓通3.14億元;申通-0.83億元;
二是單票淨利潤:三季度,中通0.26元;韻達0.07元;圓通0.09元;申通-0.01元;
從以上幾組資料不難看出,中通的淨利潤、單票淨利潤均超過了通達另外3家之和。
由此看來,中通仍然處於老大地位,與第二位的韻達之間的市佔率差距正逐漸拉開,穩坐頭名。
此外,2020年中通的打法相較於之前會更加多元,不遺餘力的投資生態圈,打造生態協同優勢,不論是快遞+快運的雙輪驅動,雙網協同;還是“雲冷+藍網+星聯”所指向的產層分層;抑或如雲倉+商業+傳媒+末端門店的場景創新與鏈路聯通,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基建狂魔”的新野望,也是中通正在積極謀劃和推進的又一盤大棋。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民營快遞行業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被人為的劃分出了諸多陣營,各大快遞巨頭分屬不同“戰隊”。雖然這類現象,並不令業內人樂見。奈何,現實骨感。隨著中通回港二次上市,2021年,中通能否成功破圈,開啟一個全新的開始?值得期待!
3
韻達:提速換擋
2020年,韻達變得更加活躍,“出拳”的速度越來越快。
4月,阿里入股;5月,牽手德邦;6月,總部專案開工;7月,“小蜜蜂採蜜”上線;8月,發行5億美元境外債券;9月,陳立英被選舉為聯席董事長;10月,業務量增速領跑;11月,雙十一當日攬件量破億,12月多個產業園趕在年底前密集投入運營。
除去受疫情影響的1至3月,從資本的合縱連橫,到市場爭奪你追我趕,再到"破圈”跨界新領域……覆盤韻達去年以來的大動作,歷來低調到幾乎不發聲的韻達,開始改變以往低調的風格,主動融合自身快遞主業,豐富業務場景。如:去年7月份,當直播帶貨浪潮洶湧時,韻達老闆娘陳立英親自上陣直播帶貨;8月份,韻達自主研發5G無人機首飛。
回顧整個2020年,韻達的表現依舊可圈可點。特別是在“站隊”方面,頗為“討巧”。
除了去年上半年,阿里“合縱”入股韻達,韻達“連橫”牽手德邦之外。前些天,當各大快遞公司宣佈“快遞春節不打烊”之際,韻達和極兔被拼多多指定為“春節合作伙伴”,引發了業內諸多猜測。
輾轉騰挪間,韻達依然保持著“中立者”的角色定位,可謂左右逢源。當然,韻達或許更想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但眼下的市場格局,想要保持“中立”,最終靠的終究還是實力。
從整體市場表現來看,韻達放價搶量的意圖和決心再明顯不過。也正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策略下,原本連續兩個月業務增速超韻達的圓通,7月份被韻達“反超”,這讓原本步步逼近的圓通又被拉開些許距離,本就撲朔迷離的排序之爭再添變數。當前,擺在韻達面前的一個基本的現狀是: 既要縮小與“一哥”中通的差距,又要抗住“老三”圓通的反撲。
4
圓通:越來越“聰明”
如果將時間軸順延過去一年,就會很明顯的發現“佛系”許久的圓通,鮮活了不少,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一系列重大戰略佈局和卡位,特別是在基建和數智化方面的拓展和延伸,讓圓通開始變得跟以前不一樣、跟對手不一樣。
去年雙十一結束後,阿里一號位張勇帶隊走訪圓通時,最關注的主題之一,就是圓通的戰略轉型。怎麼轉?數字化。圓通總裁潘水苗介紹道,透過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圓通在提升人均效能、降低運能成本、最佳化客戶體驗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打造差異化的服務產品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數字化轉型到差異化服務,圓通為自己設計的突圍路徑已經非常明晰。顯然,依託數字化進行的全方位戰略轉型,除了助力圓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啟突圍之路,對圓通來說,技術方面的變革和提升可以說是和阿里合作的最大收穫。
張勇對此給出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並在現場表達了一個期待:
阿里巴巴、菜鳥和圓通攜手走過了每一個雙11,特別是去年戰略合作升級以來,雙方磨合更是越來越好,期待雙方繼續一起堅定走下去,走得更遠、更好。
對於這個意味深長的期待,圓通董事長喻渭蛟的回應也耐人尋味。他說:
“大家已經是一家人。”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去年9月,阿里進一步增持圓通,已從10.5%上升到22.5%,穩居第二大股東。
老鬼的朋友安德華認為:阿里以真金白銀加持圓通,一方面預示著阿里新零售物流生態圈的持續擴張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傳遞出圓通正在復甦和崛起的積極訊號。
縱觀圓通去年的表現,全國各大區域和重點城市的“智創園”陸續建成和投產,產能的擴充與效益的提升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所有這一切的訴求和目的很明顯,不用老鬼說,大家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就是應對激烈的市場挑戰和同行競爭。
如此密集的專案開工和投入使用,必然會帶來圓通網路吞吐能力顯著提升。這樣的圓通,一方面說明公司現金流足夠健康和強勁,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其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野心。
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快遞主業,上半年圓通的兩大“雙子星”——航空和國際兩大業務板塊的表現也頗為搶眼,用“漸入佳境”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成績除了總結過去,更多的是給人以面向未來的信心。對圓通來講,無論是健腦還是強身,這些變化無疑是喜人的。
在老鬼看來,圓通目前爭奪“市佔率第一”的意義已經不大,拋去意氣之爭的主觀因素,關鍵是如何藉助資本的力量完善和充實自身的業務佈局。
5
申通:攻勢將起
幾家歡喜幾家愁,申通更是愁中愁。
實事求是地講,作為桐廬系快遞(實際上也是民營快遞)的老大哥,申通在過去幾年的江湖競技中,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業務量先後被同梯隊的競爭對手趕超,加盟商的信心也倍受打擊,始終處在一種壓抑的氛圍。
與通達相比,2020年承壓較重的當屬申通。據申通釋出的2020半年報資料顯示,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67.78萬元,同比下降了91.51%。
說到申通,不能不提阿里。通達系快遞中,與阿里繫結最深、業務合作最徹底的是誰?不用多言,大家都心知肚明。
去年雙十一前夕(9月21日),申通快遞釋出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德殷投資及實際控制人與阿里巴巴簽署了《經修訂和重塑的購股權協議》。根據該協議,阿里巴巴再次投資32.95億元,間接獲得申通快遞10.35%的股份。二次增持後,阿里仍未獲得控股權,但隨著下一次行權公告的到來,最終控股申通是遲早的事。
此前,老鬼曾多次寫文分析,阿里加持後,給申通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雙方最先啟動的技術融合專案。據老鬼得到的訊息,申通現行的技術團隊,基本上都是來自阿里巴巴和菜鳥網路的援兵,戰鬥力可見一斑。
從2019年3月份正式入股以來,阿里與申通在業務、技術等方面的融合已經持續了一年多,阿里系的相關資源也在有序匯入到申通體系。陳德軍就曾表示,完全相信阿里投資物流業的初心和決心。未來三年,申通將投入10億元重塑技術平臺,全面打實現智慧運營。
阿里助攻下,申通“補課”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但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能嚴重不足,未來,申通要補的課還有很多。
6
百世:分拆謀變
如果要盤點2020年快遞江湖最受關注的快遞玩家榜單,非百世莫屬。與其說受關注,更不如說“招黑”來得形象。
百世之所以“招黑”,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至今未能實現整體盈利;二是現金流承壓。
從去年的表現來看,受疫情影響以及快遞、快運市場價格大戰的波及,百世主要業務板塊承壓均很重,最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戰線過長。百世目前有8大事業部:百世供應鏈、百世快遞、百世快運、百世國際、百世店加、百世優貨、百世金融、百世雲。8大事業部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而眾多業務都要面對各自領域的競爭和對手,自然需要巨大的投入,消耗嚴重。
二是造血不足。八大業務部雖然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戰略閉環,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比如國際、優貨、店加的持續擴張和規模性投入,至今未能實現盈利,上述三大業務三季度總計虧損額超過1.59億元,讓百世集團整體的現金流承壓,一直未能形成良性迴圈。
重壓之下,周韶寧開始動刀了。
2020年11月16日,百世集團以公告的形式宣佈兩個重大調整:
一是換帥,江蘇區總經理王小青接替周少華,擔任快遞事業部總經理;
二是逐步退出“店加”業務運營,以便更加聚焦物流主業。
“從現在開始,百世恐怕要換一個活法了。”
彼時,老鬼的朋友安德華在談及該事件時直言,百世此次大轉向並不意外,很多動作甚至都已經被圈內人議論許久,問題的核心在於,周韶寧“動刀”的決心有多大,以及留給百世的時間還有多少。
從上述百世主動戰略調整、聚焦來看,正在被剝離的“非主營業務”,分拆出去以後可促進利潤向好,緩解上市公司在財務的壓力,資本市場利好,從而聚集起更多的財力、精力和資源來跟同行競爭。
另外尤其重要的是——對百世來講,業務分拆或剝離的想象空間不僅僅體現在報表上,對於店加業務來說,剝離之後能夠未來獨立發展未必不是好事。一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在應對市場變化時候的更敏銳和靈活;另一方面,獨立之後,如果發展的好,也不排除可以融資,或者與同行進行戰略重組等,借力前行, 可進可退。
基於上述“相對利好”的訊號,可以說,這次百世在夾縫中的主動大調整,承載了百世集團未來的希望。
結語
江湖風起,巨頭鏑鳴。
從淘金時代走進鍊金時代,快遞江湖行業進入了洗牌的整頓期。行業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不斷拓展邊界,行業整合和生態建設成為重要的企業發展主線:
阿里正在全面強化和加固自己的物流護城河,開始了對快遞合作伙伴的全面合作。目前阿里已經集齊“四通一達”,並且在多家快遞的股東排位上不弱。
一心要與通達決一雌雄的順豐,露出“價格”獠牙,在電商件市場虎口奪食,傳遞出非常強的整合訊號,不排除親自主導並進行大規模的合縱連橫。
新經濟領域的巨頭們也在不斷嘗試進入物流,躍躍欲試、虎視眈眈,京東物流與跨越速運的“牽手”,滴滴,美團,拼多多躍躍欲試,讓我們再次見證了資本的神奇“魔力”,也感受到了資本在新商業、新流通大潮下的意動。
這樣一種“亂世”格局下,極兔、眾郵等新入局者並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般“不扛打”,反而生猛兇悍,磨刀霍霍為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已經上市的巨頭,雖短期無憂,仍需要足夠的現金流來打仗、搶市場;還在路上爬坡的玩家,也離不開資本的助力和護航;剛剛入局的“新兵”們,更是少不了資本的支撐和保障。
有錢不一定行,沒錢萬萬不行。
2021年,且看各大“備足彈藥”、“握緊拳頭”的快遞巨頭玩家,如何見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