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3月10日,國家統計局釋出了2021年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資料,資料顯示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4.9%。另據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2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已經連續三週下降,在消費者眼中,豬肉價格沒那麼貴了;在大批發商看來,豬肉市場供需平穩,價格穩定。卓創資訊分析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輪豬肉價格下降可謂“事出有因”,後續豬肉市場仍有起伏震盪的可能。
春節前後 豬肉市場供需平穩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資訊,自2021年第七週(2月15日-2月21日)以來,豬肉價格便呈現出走低趨勢,對比第六週每公斤豬肉45元的價格,當週豬肉價格跌幅為3.17%。截至第九周(3月1日-3月7日),豬肉每公斤價格降至39.71元,已經連續三週下跌。
另據商務部農產品商務資訊平臺數據,以北京地區包括新發地、嶽各莊、大洋路等5個主要批發市場資料來看,今年1月份白條豬價格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但進入2月份後,豬肉價格走勢已與去年大不相同:2020年進入2月後,豬肉價格上漲趨勢仍然明顯,但在今年2月,豬肉行情顯然進入到了下行通道。如今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在北京的各大批發市場,今年2月豬肉價格同比降幅在13%左右。
新發地市場的“豬肉大王”齊尚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便豬肉價格持續下降,但目前的市場價仍然稱不上低。齊尚港說,促使當下市場豬肉價格走低原因之一是由於處於季節性消費淡季。“農曆新年過完了,正月未出,加上市場疲軟,價格自然走低。”但齊尚港也介紹,在農曆新年期間,今年市場上的豬肉價格起伏不大,供需很平穩。
集中出欄放量導致價格走低
季節性消費淡季的到來只是影響豬肉價格下行的原因之一,在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李晶看來,階段性的產能過剩仍是這輪生豬價格下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據卓創資訊統計,進入1月以來,生豬價格就已經處於震盪下跌的趨勢。“按理來說,因為受到春節的影響,整個一月份應該是全年生豬消費最集中的時期,節日性的消費會帶來生豬價格的明顯上漲。但是今年春節的消費市場並沒有拉動豬價上升。”
究其原因,李晶談到在豬瘟和新冠疫情兩方面的影響下,導致了年前生豬集中出欄,造成了階段性的產能過剩。“一方面因為年前的豬瘟疫情,生豬存活率比較低,即便生豬沒有達到正常屠宰的體重,養殖者也會急於出欄。另一方面去年春節受到疫情影響,多地封路豬源積壓,今年春節前期,恰逢一些地區新冠疫情病例增多,養殖者害怕重蹈覆轍。”李晶分析認為,正是在疫情和緊張心態的雙重加持下,年前的市場供應端出現了放量,致使本應該成為集中消費期的1月,豬肉價格開始走低。
後期豬肉價格或有起伏震盪
對於後續市場行情,李晶認為,春節期間生豬提前出欄,勢必會影響正常豬週期,後期到今年的4-5月,可能會出現一個生豬的斷檔期,對豬價起到一定的支撐。而到了6-8月,將存在季節性的商品豬存欄低位期,“去年冬季受疫情影響,生豬存活率比較低,養殖企業會選擇補欄。而今年夏季出欄的,就是去年冬季起到補欄作用生豬。”李晶指出,在這個階段,豬價會得到支撐,不過大幅上漲仍然缺乏條件。
今年2月,一號檔案釋出後,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曾指出,截至去年年底,牲畜存欄已經恢復到2017年的92%,超過預期12個百分點。而隨著產能逐步兌現,生豬產能最緊張的時期可以說已經過去。唐仁健表示,預計今年二季度前後,生豬存欄大體可以恢復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同時,2月份農業農村部也曾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其中明確提到,要促進生豬等畜禽生產平穩發展,確保生豬產能恢復到常年水平。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