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兩月前A股停牌4年的深深房復牌後,1月18日,港股停牌近5年的明發集團迎來複牌。
自2016年4月1日因審計風波停牌至今,明發集團一度被業內認為復牌機率很小。1月15日,明發集團釋出公告稱,由於所有該等復牌條件已告達成,本公司已要求聯交所確認股份自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上午9時正起於聯交所恢復買賣。
在發出復牌公告的同時,明發集團還表示,公司已經完成一筆2021年到期的8900萬美元債券的發行,計息達到15%。
復牌對明發集團來說將是考驗的第一步。雖然明發集團在資本市場消聲多時,但其仍擁有規模不小的土地儲備。不過,明發集團還需先解決資金的流動性壓力。
今日開盤,明發集團股價報1.76港元/股,較2016年4月1日停牌日收盤價1.89港元/股跌6.87%。開盤後明發集團股價繼續下跌,截至收盤,報0.73港元/股,跌幅達61.38%。
明發集團復牌公告截圖
近5年復牌路,管理層換血
明發集團的停牌期始於2016年4月1日。根據當時的公告,停牌緣由為核數師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明發集團2015年年度報告出具了“不發表意見”,核數師對明發集團的三項出售事項真實性存疑。同時在2015年年報稽核過程中,核數師發現部分現金付款和收款情況解釋不明。
涉及的三個出售事項分別為:2014年明發集團以6.63億元代價出售天津一家附屬公司51%的股權;以1.89億元向控股股東及其關係密切家庭成員出售8個物業單位;以及向一名分包商出售若干物業的使用權,涉及42組物業,總代價6.44億元。
另外,明發集團2015年在現金付款和收款上分別有約9億元和5.4億元款項沒有合法的書面證明。
因上述三項出售事項事關重大,彼時核數師要求對交易真確性及商業實質性進行獨立調查,但截至2015年業績報告發布,明發集團並未展開調查,隨後將明發集團拖入了停牌的泥淖。
而在停牌的近5年間,明發集團一直在努力地達成復牌條件,如一直定期披露數份業績報告,併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還更換了上市公司管理層,包括黃煥明家族四兄弟。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明發停牌的時候屬於舊的停牌和除牌機制,在舊的停牌機制下港交所要求一家企業復牌有更寬鬆的要求,會給與更多的時間,港交所會看公司是否有財困,是否有潛在的沒有處理和調查清楚的財務問題。
明發集團復牌首日股價表現
2020年4月,明發集團實控人黃煥明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公司授權代表等職務。黃煥明認為,辭任等舉措對明發集團作為上市公司能夠為股東帶來投資回報實屬必要,也是公司致力成為香港股票市場的物業上市公司中企業管治模範所需的工作。
接替黃煥明成為明發集團董事會主席的是林家禮,其為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主席,麥格理基礎設施及有形資產亞洲的香港及東盟區非執行主席兼首席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委員,香港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大廈管理糾紛顧問小組召集人。
“目前看來,明發此前管理層的辭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獲得了港交所的接受,算是解決了之前的公司管制存在缺失的責任問題。”黃立衝補充表示。
明發集團公告截圖
土儲仍在增加,流動性待解
公開資料顯示,黃煥明於1994年在廈門成立明發集團,業務聚焦房地產以及酒店經營,是最早一批房企中的一員。先後在廈門、南京等地投資開發了明發國際新城、明發海景苑、明麗山莊、明發濱江新城等樓盤。
2002年,黃煥明轉戰商業地產,開啟發展的新里程。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其第一個商業地產專案廈門明發商業廣場曾讓明發集團名聲大噪,也帶著明發走出廈門在全國佈局。
但除了廈門明發商業廣場因運營、管理模式、設計等問題經歷了登高跌重,明發商業廣場的異地專案也不容樂觀。合肥資深地產人士李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合肥的明發商業廣場早已交付,為商業+住宅。“商業目前就靠永輝撐著,其他的小鋪子都是空閒,沒人,買商鋪的人踩坑了。”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明發集團應占土地儲備增加5.6%至約2250萬平方米,共計133個專案,其中有30個未來發展專案。
明發集團2020年中報截圖
而明發集團的當務之急還是流動負債。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流動負債為533.83億元,佔總負債的比例高達92.34%。而流動負債中,短期借貸有50.69億元。與此同時,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只有31.17億元,於一年內及一年後償還的借款分別為50.689億元和7.616億元。
2020年以來,明發集團發行了多筆高息美元債,計息在15%~22%不等。2019年以來,明發集團融資活動所用的現金淨額均為淨流出狀態,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分別淨流出24.27億和5.1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明發集團因未能完成一筆美元債本金或利息的兌付,構成實質性違約。這隻違約債券發行於2017年5月,發行票息為11%,固定利率,期限3年,發行規模2.2億美元。(每日經濟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