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房地產行業融資在上半年呈現出先緊後松的走勢。整體來看,房企融資總額並未出現較大變化。
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外融資摺合人民幣合計約為6506億,佔比2019年全年融資規模53%。由於海外債市的低迷,境內發債一度成為房企融資的主要形式。
此外,在政府紓困政策的推動下,部分房企融資利率進一步走低。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企業,如明發(HK.00846)、藍光發展(SH.600466),發債利率創下了新高。一高一低背後,折射出企業在後疫情時代的不同處境。
境內發債額度佔比提升,金融街等房企短期償債壓力大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多城市售樓處處於停擺狀態,房企銷售、回款均受到不小的衝擊。自2月份以來,為維持經濟平穩執行,融資環境出現鬆動,房企在上半年的融資額也超出預期。
據貝殼研究院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外融資摺合人民幣合計約為6506億,同比僅下滑4%;但與2019年下半年相比,房企融資額上升了19.4%。
而受海外疫情的影響,境外融資遇阻,境內融資成為房企解決資金問題的主要途徑。從結構上來看,境內融資規模佔比較2019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至62%,境外融資規模佔比則下滑至38%。
從發債規模上看,恆大(HK.03333)、碧桂園(HK.02007)分別以531億元、229億元位居前兩位。而讓人詫異的是,首開股份(SH.600376)、華髮股份(SH.600325)、金融街控股(SZ.000402)緊隨其後,發債規模分別達到211億元、175億元、153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企業週轉較慢,且銷售額不及預期,上述三家企業均面臨著較大的流動性壓力。
以金融街為例。今年一季度末,金融街貨幣資金減少至87.18億元。而公司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與短期借款達179.3億元,資金缺口達92.12億元。然而,截至2020年6月底,金融街僅實現150億元的銷售額,其中一半是在6月份剛剛實現的。在銷售不達標及回款滯後的情況下,發債成為其解決流動性壓力的必然選擇。
隨著經濟秩序的逐漸恢復,房企銷售業績穩步提升。2020年6月,百強房企單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14517.2億元,環比增長33%。與此同時,海外債券市場也逐漸恢復。貝殼研究院高階分析師潘浩指出,下半年債券融資結構將有所變化。他還判斷,政策改善空間縮小,房地產金融監管或針對性趨嚴。
資料顯示,房企在2020年下半年將迎來償債高峰,境內外融資債券到期規模約為558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8%。這也就意味著,隨著境內融資環境的改變,境外融資或再度成為房企新寵,與之伴隨的是,房企融資成本或再度走高。
發債利率分化,明發、藍光高息債解渴
除了融資額超出預期外,融資環境寬鬆的另一個表現是,融資利率出現明顯下滑。
據Wind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房企一般公司債發行利率為4.83%,同比下滑了0.71個百分點;中期票據發債利率由5.7%降低至4.15%。此外,超短期融資債券、ABS、私募債等發債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
圖:主流債券型別利率表現(%)
資料來源:WIND,貝殼研究院整理
發債利率走低,為房企透過債務置換降低融資成本創造了條件。今年6月3日,萬科(SZ.000002)就決定下調2017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的票面利率,存續期後2年的票面利率由4.5%降低至1.9%。4月28日,華夏幸福(SH.600340)調整2018年發行公司債“18華夏01”利率,由6.8%降至5%。此外,金地集團(SH.600383)亦有類似動作,只是由於爭議太大,最終該計劃泡湯。
另一方面,由於房企規模、資質、槓桿等情況均不相同,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的鬆動,並不意味著低利率成為房企共享的福利。
對於部分房企而言,高息發債似乎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宿命。如今年6月5日,明發集團成功發行了1.76億元的美元債券,年利率高達到22%。業內分析指出,財務造假存疑、股票多年停牌,種種負面因素下,明發集團在資本市場上基本喪失了話語權。
此外,川系黑馬藍光發展由於發債成本突然提升,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今年5月下旬,藍光發展公示了“2020年度第一期債權融資計劃和第二期債權融資計劃”,掛牌利率達到10.5%;6月4日,藍光發展發行的2.5億美元高階無質押票據,息票率為11%。兩次債務的利率,不但超過其2019年的平均融資成本,也高於榮盛(SZ.002146)、濱江(SZ.002244)、建業(HK.00832)等同規模房企。
一位不願具名的房企內部人士向藍鯨房產指出:“企業的發債利率,除了跟企業的信用等級、市場資金情況等因素相關外,也與企業的債務穩定性、利潤率、以及土地儲備質量等能夠反映未來發展前景的指標息息相關。”
從藍光發展情況來看,其負債、利率均處在不錯的空間,只是土儲不足成為企業發展的掣肘。截至2019年末,藍光土地儲備1773萬平米,遠低於榮盛、建業等同規模房企。2020年上半年,藍光發展全口徑銷售額403億元,排名進一步下滑至38位。
發債利率的高低,往往更能體現房企發展的健康程度。擁有融資優勢的房企,在未來的競爭中或進一步佔據主動權。隨著行業天花板的來臨,房企想要透過高槓杆實現規模突飛猛進變得愈發困難。對於藍光等房企而言,如何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規模躍進?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