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是偽價值投資者?

勤勞創造價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東山,歡迎來到金值成長。

文章內容會刺痛很多人,不喜勿噴!噴了我也不看!哈哈

提起價值投資,相信很多投資者都不陌生,但是價值投資在實踐過程中卻往往在短時間往往達不到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和盈利預期,尤其在A股市場投機氛圍較為濃重的情況下顯得更為突出。比如,一家上市公司釋出未來大機率可以實現的利好訊息,市場會根據其淨利潤的未來增幅提前推動股價上漲,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價值投資的核心基礎階段,但是股價的上漲會造成短期的賺錢效應,市場很多投資者並不會在意基本面的變化,而是更加在意短時間內利好訊息引發的市場關注度導致市場資金的聚集效應。一般市場資金會大量湧向該類上市公司,形成短期的賺錢效應,類似於擊鼓傳花,而原本的價值增長就會被市場資金成倍的放大,極大的透支上市公司未來的淨利潤漲幅。但是很多投資者明明是基於基本面來進行投資決策,卻沒有取得收益,反而成了市場被割韭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很多人是偽價值投資者?

很多價值投資者在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時,不是以未來可預期的淨利潤增幅為前提,而是以股價的上漲為前提。比如目前被市場詬病的“三傻”。透過大資料我們知道很多藍籌股每年股價上漲的時間只佔當年交易時間的1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5%,大部分時間股價都處於震盪的狀態。很多投資者不願意花如此長的時間去等待價值的上漲和市場大資金的認可,尤其是在其他板塊和各股股價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往往這樣的對比更容易讓投資者產生心理失衡,逐漸就會養成投機的毛病,最終發展為既然不能守株待兔,那就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從基本面轉戰到股價的波動,即哪個版塊或各股出現股價上漲,就是哪個版塊和各股呈現價值變現的過程。理論看起來不錯,但是執行起來卻異常困難,這種情形用市場的通俗用語就是“追漲殺跌”。老股民都知道,追漲殺跌的成功率非常低,雖然其產生的收益極具誘惑,但是這樣的誘惑往往就是大資金收割投機者的最大利器。很多價值投資者就是這樣逐步走上了投機的道路,雖然口口聲稱自己的投資決策基於企業的基本面,但是最終的行動全都受股價波動的影響,這就是典型的用空間換取時間。

價值投資往往需要的是時間,很多知名的價值投資機構每年的年化收益平均下來都在20%-30%之間,這已經是非常牛的成績,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才20%多,與那些一年幾倍,幾年十幾倍的收益目標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股市上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就是:“三年一倍者寥寥無幾,一年三倍者不足為奇”,其背後的深刻邏輯就是一年三倍者要不是藉助牛市的巨大威力,要麼就是All in式的投資方式。一年三倍者一定會相信下一年也會取得這樣的成績,但是成功的投資者更需要藉助市場的後續資金形成的牛市氛圍,但A股的牛市卻呈現明顯的“來的突然,走的徹底”的走勢,所以在牛市氛圍中很多投資者憑運氣賺來的錢卻誤認為是靠實力,最終也會在熊市中憑實力虧損殆盡,這也是A股投機之風盛行的一種表現。

為什麼很多人是偽價值投資者?

三年一倍的投資者看似收益率並不高,期間可能經歷過收益的起伏,但最終的落腳點大機率都在企業基本面的增長。假設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場估值恰好在相對較低的位置,而這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能保持每年25%的速度增長,到第三年,其淨利潤累積增長為95.31%,基本實現了三年一倍的目標,而是這期間估值對於股價的貢獻為零。

價值投資難嗎,乍一聽不難。那為什麼不能實現?就是因為很多投資者不是站在基本面和估值的角度來分析,都是站在股價波動的角度去博弈,總試圖去提高價值投資的效率,縮短價值投資的變現時間,最終往往卻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彌補投機造成的損失,去等待淨利潤上漲推動的股價上漲。

一家上市公司能保持年化淨利潤25%的增長以屬難能可貴,而實現這一目標上市公司要付出幾年甚至是十數年的時間,但是很多投資卻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夢想著一年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收益,這能合理嗎,這能稱之為價值投資嗎? 

歡迎私信我來領取[盡800本投資理財相關書籍],謝謝關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07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很多人是偽價值投資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