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五:創新潮湧 東北三省揚新帆
來源:人民網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在遼闊的中國版圖上,東北三省沿邊沿海,產業基礎雄厚,地位舉足輕重。
從改革大潮中一路走來,這片黑土地創造過歷史性的輝煌,也經歷了“成長的煩惱”。
2003年10月,振興東北戰略正式實施;2009年9月,《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印發;2016年12月,《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公佈;2018年9月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召開……十餘年間,中央密集落地一系列重大政策,在白山黑土間吹起一股“謀新思變”的勁風。
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向轉型升級要活力,變局之中,機遇之下,東三省在轉型。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三省份代表委員紛紛圍繞“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獻良策,出實招。佈局“十四五”,遼寧、吉林、黑龍江均表示,將進一步拔硬釘子,蹚深水區,乘潮湧之勢,再揚發展新帆。
轉型升級勁頭足 “老字號”煥發新生機
2020年8月29日,吉林長春新紅旗大街1號,一輛輛汽車魚貫而出,細看之下,整隊的車裡都空無一人。原來,這是中國一汽智慧網聯無人駕駛車輛正在示範執行。
作為民族汽車行業的龍頭品牌,從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裝配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解放卡車65年來累計近800萬的產銷量,一汽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的崛起之路,也參與著東北老工業基地從弱到強的振興征程。
一汽生產車間。人民網 王海躍攝
從主業重組到產品換型改造;從單一國有獨資到股份制改造;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一次次的轉型升級,成為推動中國一汽穩步前行的強大動力,如今,“智慧化生產”已成為一汽生產車間的日常。
同中國一汽一樣,東三省內不少“老字號”正苦練“內功”,以前所未有的勁頭煥發“國家脊樑”的新風采。
遼寧深化石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企一策”推動200萬噸以下煉油企業退出,退出落後產能742萬噸;黑龍江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油頭”專案建成投產,神華國能寶清電廠建成運營……“東北智造”不斷走向市場,傳統工業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融合,實實在在的轉型升級成果在東三省“落地生花”。
起筆“十四五”,東三省如何守正創新,激流勇進?
今年地方兩會上,遼寧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最佳化國有經濟佈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吉林《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啟動實施“百千萬”工程,制定各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謀劃建設一批重大產業支撐專案;黑龍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把“百千萬”工程作為工業強省總抓手,加快構建“433”工業新體系和“一區兩帶多基地”工業新佈局。
吉林省政協委員胡丹丹認為,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她建議調整汽車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躍升,積極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遼寧企業要透過不斷創新,滿足國家需求,瞄準世界一流企業,瞄準行業高階,把握企業產品創新核心環節的自主權和主動權,使科技創新成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遼寧省人大代表馬秀麗認為,工業企業應積極推動各項工作與時俱進、思創變革,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再升級 “軟實力”化為“硬支撐”
變則通,通則興。如果說“產業轉型升級”打通了東三省“任督二脈”,“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則用星星之火點燃東北振興可期未來。
“原以為單是刻公章就得花上1天,沒想到走完企業開辦全流程總共用了不到3個小時!”拿到全部審批結果,瀋陽創範園區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經辦人蘆笙豎起了大拇指。
在全國首家改革創新示範區——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內,企業開辦審批快已不是新鮮事兒。2020年,該示範區實現了企業開辦3.5小時辦結。今年,當地將社保登記、醫保登記、公積金繳存登記3個環節納入流程之中。
在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2020年秋季專案集中開工儀式上,總投資164.5億元的7個專案集中開工。沈撫示範區供圖
遼寧全省11.4萬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可在網上辦理,省級實際網辦率達到95.6%,各市實際網辦率達到46.7%;吉林23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100項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黑龍江全省“一張網”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初步形成……過去一年,東三省在“最佳化營商環境”上鉚足了勁兒,“握實了拳”,越來越多的審批事項實現了只見一次面,甚至不見面。
站在新起點,東三省在日益增強企業獲得感的同時,也出臺政策全力吸引更多資本、人才“再闖關東”。
“投資營商環境指標並非一成不變,我省應形成具有龍江特色的投資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以此推動投資營商新環境建設。”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隋熙鳳說。
“遼寧提出要打造成本競爭力強的營商環境。‘成本競爭力強’這幾個字,意義很深。”遼寧省政協委員、瀋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彥認為,只有真正把成本降下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遼寧投資興業。
“最佳化升級‘興遼英才計劃’,完善‘平臺+人才+機制’工作模式,實施‘專案+團隊’的‘帶土移植’工程,引進高層次人才1000人以上”;“搭建引才聚才平臺,推動大學畢業生留吉就業,引導吉林籍人才返鄉創業”;“深入實施紫丁香計劃,培育上市後備企業,支援黑龍江企業上市直接融資”……透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窺見,2021年東三省的營商環境建設還要再開新局,越來越多的資金、人才將跨越山海關,為東北發展助力。
現代農業創新局 黑土地開出“黃金花”
倉廩實,天下安。東北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作為中國農業的“種子隊員”,在實現“全面振興”的路上,東三省一手淘汰落後產能,一手發展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的長風,吹過白山黑水,吹進田間地頭。
董金福在農田裡檢視農作物長勢。人民網 袁成亮攝
2020年春,黑龍江梧桐河農場,水稻種植科技示範戶董金福帶頭使用無人駕駛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節省的人工讓每畝可節約成本36元左右。
60多歲的董金福,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一些,皮膚黝黑,是常年在田間地頭勞作留下的印記。“2016年到2018年,我在水稻成長期以每畝1萬元的價格私人定製給大連、寧波的客戶,畝效益可達4000元左右。”董金福說,他是梧桐河農場首個採用“網際網路+定製農業”種植模式的人,近兩年,他的400畝地塊被農場定為“網際網路+農業示範基地”。
不僅如此,董金福還發明瞭大棚快速播種機,以前3個小時才能幹完的活,現在只需30分鐘。
“老把式”變成新農民。如今的東三省,農業發展基本告別“靠天吃飯”,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越來越足。
“遼寧糧食年均產量達到464億斤”;“吉林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水平”;“黑龍江糧食年產量1500億斤,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穩居全國第一”……
“十三五”時期,東三省農業生產取得不俗成績,現代化大農機日漸奏強黑土地豐收曲。
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點,農業種植外,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在東三省“全面開花”?
遼寧明確,將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建設一批經濟強縣、產業強鎮;吉林提出,將啟動第三批省級特色產業小鎮建立,推進查干湖生態小鎮等建設;黑龍江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時表示,將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金字招牌,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產品和品牌。
在黑龍江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王志鵬在提案中建議,在標準化生產、品牌產業園區建設、品牌產品建立、綠色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新技術推廣應用上加大政策資金支援力度。
未來,特色品牌和好山好水愈發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廣袤的黑土地上,“黃金花”將越開越盛。
展望“十四五”,祖國東北部創新潮湧,風帆高揚。加快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正當其時。(曾帆 孝媛 袁成亮 實習生 張翊偉)
點選進入專題檢視更多
更多報道: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一:區域發展看成渝 雙城奏強“合”絃音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二:9地“聯”彈 古老黃河譜新曲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四:協同共進 京津冀定下5年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