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節前震盪還在繼續!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跌,其中創業板指跌幅超過1%。市場成交量低迷,兩市合計成交7551億元,北向資金今日淨賣出64.96億元。
而歐洲股市也出現7月30日以來最大跌幅,截至發稿,歐洲三大指數都大跌超3%。而道瓊斯30指數期貨也大跌1.88%,標普500指數期貨、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分別跌1.56%、1.40%。
至於A股究竟如何,得看隔夜美股收盤表現了。
對於全球突然大跌,有分析認為,第一個原因主要是疫情等外部因素。
第二個原因則是國際大行的可疑交易調查報告曝光。
上週末一份關於國際大行的可疑交易調查報告曝光,報告稱匯豐、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等銀行涉嫌轉移鉅額可疑資金。這份報告無疑打壓了投資者的信心。
01
券商股為何沒有“漲一波”?
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合併的訊息發酵一個週末後,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券商板塊週一大漲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預想的中上漲並沒有發生,9月21日國聯證券A股暫時停牌,反而是港股那邊國聯證券H股一度漲幅超75%,收盤漲幅收窄至只有35%。
雖然早在9月8日,就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7月17日,證監會發布通知稱,將鼓勵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做好組織管理創新工作,解決同業競爭問題,鼓勵有條件的行業機構實施市場化併購重組。請問國金證券瞄上了誰?或被誰瞄上了?”
國金證券雖然在9月17日回覆稱,“公司目前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但事實上,僅僅一天之後的9月18日,國金證券就與國聯證券簽署了《吸收合併意向協議》。
而在國聯國金證券合併傳聞被證實之後,中原證券、長江證券、國信證券相繼在互動平臺上收到投資者的關於合併的提問。
實際上靠小道訊息或者傳聞是很難提前“押中”券商合併的,因此有市場分析人士提供了一個思路:重點留意同屬一個國資委下的。
那有人要問,為何此前中信和中信建投合併僅僅是傳聞,券商股來了一波很猛的走勢,反而如今真有券商合併了,反而走不出一波像樣的升勢呢?
對此巨豐投顧認為,需要看看證券板塊拉昇的真正原因。假如僅僅是國金證券以及國聯證券合併訊息的刺激,實際上對於短期行情還是比較謹慎的,畢竟這並非實質性的利好的提振,因此券商的衝高回落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在行情未完全明確之前,任何股都不要去追高,此前表現搶眼的比亞迪市場下行,但軍工逆勢大漲表現堪稱亮眼。催化原因其實大家都懂的,但機構認為不再是以往“炒一波就跑”的那種主題投資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盤後公佈的龍虎榜資料來看,軍工股的大漲受到了機構資金的青睞。
其中新餘國科被機構淨買入1166萬;安達維爾被機構淨買入3463萬;江龍船艇被機構淨買入2131萬;晨曦航空被機構淨買入1213萬。這四隻票除了晨曦航空大漲逾15%之外,另外三股悉數封死漲停。
而機構認為,軍工股的邏輯也正在生變。
第一是十四五的需求釋放。
東北證券表示,目前軍改已經基本完成,因軍改推遲的訂單將在今年及十四五規劃期間釋放。短期來看,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預計將促進軍工訂單交付加速。而十四五規劃是目標修訂後第一個五年規劃,預計軍隊建設迎來極大發展。
第二是公募基金持倉佔比處於歷史低位,尚有大量配置空間:截止到2020年二季報,主動型基金重倉股中對國防軍工行業的持股市值佔比是0.53%,為2014年以來的最低值。目前國防軍工指數的估值位於均值-1倍標準差的水平附近,從全歷史來看估值偏低。
02
千億白馬龍頭大跌,遊資砸盤
當然個股都有起起伏伏,哪怕你再看好軍工,目前震盪市條件下千萬別追高。前兩天還超強的比亞迪意外大跌超8%,於是大家又開始在尋找比亞迪是否有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利空了!
而有市場分析人士就表示,漲多了所以跌,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而從龍虎榜資料看,砸盤的主要是遊資營業部,深股通雖然有買有賣,但整體還是淨流入了5100多萬元。
而比亞迪市值此前觸及3000億大關後,接下來看什麼呢?
華創證券最新研報表示,3000億之後,看好比亞迪智慧化與電動技術的持續輸出。基於公司電動車+電池成長屬性增強,智慧化有望突破,整車業務估值水平有望向美股電動車企接近。考慮特斯拉年初的3倍PS和蔚來汽車年初的2倍PS,我們上調比亞迪目標PS至2.5倍、上調目標價至146.7元,對應市值約4000億元,維持“強推”評級。考慮A/H溢價,上調港股目標價至140港元。
03
機構:做多視窗時間有分歧
對於後市,機構普遍看好。但在上漲行情啟動時點上有所分歧。
中信證券稱,預計推動9月下旬開啟新一輪中期慢漲。配置上,建議繼續聚焦順週期與高彈性品種,包括受益於弱美元、商品/能源漲價和全球經濟預期修復的週期板塊,受益於經濟復甦和消費回暖的可選消費品種,以及絕對估值低且已經相對充分消化利空因素的金融板塊,包括保險和銀行。另外,可以開始配置調整已基本到位的科技龍頭。
國金證券認為,整體而言,短期內並看不到通脹壓力,貨幣政策也難以大幅收緊。四季度市場節奏前瞻:10月份是較好的做多視窗。在行業相對基本面的拐點出現之前,當前A股市場估值分化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中銀證券指出,當前A股資產中長期配置邏輯尚未遭到破壞,A股已經對三季度盈利預期充分計價。配置上需更加均衡,增加部分低估值順週期板塊配置比例。前期強勢的科技和消費板塊即將迎來估值分化,產業趨勢向上、業績確定性高而估值尚可的行業有望依然維持強勢。
華夏基金表示,四季度A股的波動性增加,市場有望維持震盪上行走勢。在此情況下,有基本面支撐的科技股有反彈基礎。行業選擇上,投資者可關注景氣度改善的行業、板塊,包括5G基礎設施、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在擇股上應關注公司的盈利情況,注重“價效比”。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