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奔私”?一天內變動十幾人,700億規模舵手為何說走就走

基金經理“奔私”?一天內變動十幾人,700億規模舵手為何說走就走

近日,易方達基金旗下曾管理近700億元資金的“大將”林森離任。公告內容顯示,其因個人原因離任,去向尚未可知。

年內截至5月8日,公募行業基金經理離任數量已達90人次,包括董承非、周應波、崔瑩等知名“舵手”離職後投奔私募。僅5月7日一天,就有8家基金管理人宣佈旗下部分基金經理人選變動,涉及十餘人

基金經理為何紛紛“奔私”?這一狀況會持續嗎?

據證監會官網顯示,5月7日,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國泰基金、山西證券、財通資管、安信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紛紛宣佈旗下基金經理人選發生變動。

在新聘基金經理方面,山西證券聘任繆佳為山西證券裕辰債券發起式、山西證券裕享增強債券型發起式的基金經理;中歐基金則聘任王培為中歐優勢成長三個月定開混合型發起式的“舵手”;同時,國泰基金也新聘賀天元為國泰量化策略收益混合的“掌舵人”;而鵬華基金則因原“舵手”離任,新聘閆思倩、孫博斐為相關產品的新任基金經理。

另一方面,基金經理離任主要是出於個人原因或工作調整原因。例如,安信基金旗下基金經理肖芳芳因個人原因離任;同時,鵬華基金原基金經理趙強因個人原因離任,而祝松則因公司工作安排原因離任。另外,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經理楊濤、李漢楠、牟星海也因崗位調動原因離任、調任;財通資管鑫逸回報混合基金經理李傑也因公司內部工作調整原因離任該崗位。

基金經理“奔私”?一天內變動十幾人,700億規模舵手為何說走就走

此外,在近期離任的基金經理中,也包括了易方達基金旗下曾管理近700億元資金的“大將”——林森。公告內容顯示,林森因個人原因離任,去向尚未可知。

公開資料顯示,林森曾任道富銀行風險管理部風險管理經理、外匯利率交易部利率交易員,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管理部基金經理;並自2015年4月加入易方達基金,先後任易方達瑞選靈活配置混合、易方達安心回饋混合等多隻產品的基金經理。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林森的管理規模高達692.3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林森外,年內還有董承非、崔瑩、周應波等多位曾掌管數百億規模產品的明星基金經理相繼離職。整體來看,基金經理在離職後的去向除跳槽至同行其他機構外,也多存在“奔私”現象。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基金經理離任與市場環境因素有密切聯絡,同時,在業績考核等多重壓力因素下,也加大了基金經理的離任壓力。

回顧此前,興證全球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因個人原因在2022年1月離任,隨後,董承非加入上海睿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管理合夥人、首席研究官。同樣在1月離職的還有華安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崔瑩。據中基協資料顯示,崔瑩也在4月加入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此外,今年3月,中歐基金原知名“舵手”周應波離任,離任後,周應波火速創立上海運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法定代表人兼大股東。

基金經理“奔私”?一天內變動十幾人,700億規模舵手為何說走就走

“在弱市環境下,對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考驗也逐步加大,因此部分基金經理會選擇跳槽至私募基金或‘奔私’創業,這是由於私募基金在管理上擁有更強的靈活性等因素,同時,私募基金也更容易突出個人能力,在個人業績與收入相掛鉤的情況下,更容易提升自我競爭力”,郭施亮直言道。

事實上,前述基金經理的職位變遷僅僅是年內公募核心人才“變動潮”的冰山一角。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截至5月8日,在當前資料可取得的162家基金管理人中,共有基金經理2964人,其中年內新聘基金經理為169人次,同比下降24.22%;離任基金經理為90人次,同比上漲12.5%。對比之下,2021年同期新聘基金經理的數量為223人次,離任基金經理則為80人次。

不難看出,年內新聘基金經理人次雖同比有所降低,但離任人次卻小幅上漲。在華林證券資產管理事業部董事總經理賈志看來,基金經理的變更會影響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建設,若投研團隊相對穩定,基金產品的表現並不僅僅只依賴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這一衝擊就會相對較小,反之,基金經理的變更或會對產品的表現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賈志還提到,基金經理流動是行業的正常現象,但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這一變動會加大。

郭施亮也認為,如果市場環境持續疲軟,公募基金經理更迭不斷這一現象或將持續,若市場環境向好,這一現象或有望得到改善。


記者丨劉宇陽 李海媛

圖片來源丨易方達官網、支付寶截圖、視覺中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12 字。

轉載請註明: 基金經理“奔私”?一天內變動十幾人,700億規模舵手為何說走就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