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範嘉智
2020年,抗腫瘤藥物埃克替尼(商品名:凱美納)銷售額達18.13億元,同比繼續增加20.72%,再創新高。凱美納是貝達藥業(300558.SZ)開發的小分子靶向藥,屬於第一代EGFR-TKI(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藥物,主要適用於部分晚期癌症患者人群。
得益於凱美納的表現,貝達藥業2020年業績表現亮眼。最新年報顯示,2020年貝達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8.70億元,同比增加20.36%,實現歸母淨利潤6.06億元,同比增加162.70%,以及扣非後歸母淨利潤3.34億元,同比增加60.30%。
2020年,貝達藥業來自凱美納收入的比重高達96.95%。自凱美納2011年國內正式獲批,長期以來是貝達藥業唯一的收入來源。業界除了詬病貝達藥業遲遲沒能打破“單品獨大”的局面,也一直關注凱美納的銷售情況。
2016年,凱美納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隨後2017年即罕見出現負增長。這與這一階段埃克替尼參與首批國家藥品採購價格談判、主動下調掛網價格,降低採購價格等因素有關。
根據藥智資料顯示,埃克替尼在未納入醫保前的定價較高,最高達3080元/盒。2016年5月的醫保談判結果顯示,埃克替尼的採購價格降至1399元/盒。2017年以後,埃克替尼價格相對穩定,因此重新迎來價穩量升的“甜蜜”期,年化增速達20%。
但是這份甜蜜並不會保持太久。隨著更多國產第三代EGFR-TKI上市,預計凱美納銷售峰值將在不久後出現。第二、三代肺癌靶向藥物陸續在國內上市,在療效層面對凱美納等第一代肺癌靶向藥物存在一定替代效應。
目前,貝達藥業也有新藥物等待上市。2020年11月,貝達藥業開發的用於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二線治療的1類新藥鹽酸恩莎替尼(商品名:貝美納)獲得批准。相比目前上市的第一代ALK靶向藥克唑替尼,恩莎替尼在臨床療效上具備一定優勢。
ALK與EGFR均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不同基因型突變。相對而言,ALK突變機率較低,因此恩莎替尼的總市場容量將小於埃克替尼。恩莎替尼未來能否接力埃克替尼,支撐貝達藥業收入進一步增長,目前仍是未知數。
比起少的“可憐”的淨利潤,貝達藥業在研發上卻是不遺餘力。2020年全年研發投入達到7.4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39.69%。具體來看,貝達藥業的研發管線集中於抗腫瘤藥物。主要包括小分子的化學藥,如埃克替尼和恩沙替尼的後續開發,以及三代EGFR-TKI;也有單抗類藥物和雙抗類藥物等。
2020年,貝達藥業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達到3.80億元,超過這一年歸母淨利潤一半以上。增加研發支出資本化可以降低公司在當期費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業績。研發是醫藥企業價值增長的原點,可惜淨利潤與開發支出不可兼得。
為此,貝達藥業計劃引入更多資本的支援。2月14日貝達藥業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計劃繼續加碼臨床管線的研發投入。如果發行成功,貝達藥業將成為A+H兩地上市公司。
而就在貝達藥業繼續加碼研發的節點,研發團隊出現動盪。3月12日,貝達藥業公告稱,毛力先生辭去公司董事、資深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的職務。由於新藥開發週期普遍長達數年,研發團隊的穩定也尤為重要。首席醫學官的去職毫無疑問將會對貝達藥業產生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貝達藥業大股東們似乎普遍對公司未來股價表現沒有信心。Wind重要股東買賣資料顯示,截至3月25日,2020年以來浙江濟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實控人丁列明等股東連續多次減持貝達藥業股份,合計減持3547.77萬股,參考市值28.96億元。
截至3月25日,貝達藥業報收於104.29元/股,市值431億元,對應市盈率78.9倍。較2020年8月觸及的149.27元/股的高點,回撤已逾30%。對於貝達藥業而言,僅埃克替尼的成功顯然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