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普惠金融和綠色貸款增長顯著
專家認為未來應加大支援綠色金融和碳減排
本報記者 劉 琪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穩固,在總量方面,金融機構貸款平穩合理增長,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貸款的需求。一季度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67萬億元,在上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多增了5741億元。”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4月份央行舉行的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節奏把握適度,保持了支援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高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後勁。
隨著近期央行《2021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下稱《報告》)的釋出,新增的7.67萬億元貸款的具體投向也得以明晰。值得關注的是,央行今年年初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從一季度來看,《報告》指出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增長速度加快,綠色貸款也保持較快增長。
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綠色貸款增長較快
具體來看,在普惠金融領域,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2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高3.8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96萬億元,同比多增9259億元。2021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6.67萬億元,同比增長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58萬億元,同比多增7360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餘額6.35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創業擔保貸款餘額2265億元,同比增長49.4%;助學貸款餘額1277億元,同比增長10.5%。
在綠色金融領域,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3.03萬億元,同比增長24.6%,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2.3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專案的貸款分別為6.47萬億元和2.29萬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的67.3%。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餘額分別為6.29萬億元和3.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和17.2%。
“一季度我國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和綠色貸款增長較快,主要來源於政策拉動和市場競爭。”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推動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和綠色貸款的政策檔案,地方有關部門也根據本地特色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在政策引領下,各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服務,有序進行市場競爭,積極引導企業申請普惠貸款和綠色貸款。在有關優惠措施下,基於利潤導向,企業也樂於獲得普惠貸款、綠色貸款的便利,開展普惠投資和綠色投資,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孫國峰在前述釋出會上表示,“央行還在研究碳減排支援工具,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援。人民銀行將搞好跨週期政策設計,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引導機構增強支援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綠色金融領域
有望獲政策支援
對於未來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及綠色貸款領域的增長髮力點,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原曉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銀行角度來看,未來普惠金融領域可能的政策支援方向主要有:一是,將進一步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最佳化信貸結構,在需要金融支援的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如加大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加大對首貸戶、落後地區小微企業的幫扶和支援力度等;二是,目前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力度、風控體系完善程度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原曉惠認為,未來綠色金融領域可能的政策支援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最佳化完善資訊披露制度,進一步健全綠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二是透過納入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等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金融和碳減排的支援力度;三是鼓勵銀行在經營管理中強化ESG理念,透過調整信貸投放標準、最佳化信貸結構等方式促進實體經濟低碳轉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