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歐佩克+會議結果艱難出爐。沙特將在7月份額外削減100萬桶/日石油供應,使其產量降至幾年來的最低水平。俄羅斯不必進一步減產,阿聯酋則獲得更高的2024年生產配額。其他產油國承諾在2024年底之前維持現有的減產計劃。
現在的石油市場讓人有種上世紀80年代的感覺。如果消費者希望在21世紀20年代看到碳排放的峰值和下降,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
沙烏地阿拉伯上週末決定削減100萬桶原油產量,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王子(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在歐佩克週末會議後表示,“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為這個市場帶來穩定。”該組織還將其他國家現有的減產協議延長至2024年。
這種對穩定的呼籲讓人想起其最著名的前任謝赫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所倡導的言論。在1986年之前的24年沙特石油部長生涯中,亞馬尼將價格穩定作為全球能源政策的關鍵目標,沙特利用其無與倫比的原油儲備來保證這一目標。
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這一任務變得尤為艱鉅。一方面,由於在北海等國內油田的投資開始取得成果,受到1973年原油禁運影響的歐洲國家正在經歷產量激增。1979年至1985年間,僅英國一國的日產量就增加了100多萬桶。
需求也在苦苦掙扎。1973年的禁運促使石油消費國尋找石油的替代品。在20世紀70年代初,燃料油佔全球發電量的四分之一,但很快就降到了5%以下,再也沒有恢復過來。1965年至1980年間,歐洲和蘇聯的石油消費佔其新增消費量的四成,目前正放緩至停滯狀態。這兩個地區的需求再也沒有接近1979年的2500萬桶。
與此同時,時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不斷提高利率,以遏制前10年石油危機引發的通脹,這進一步抑制了石油需求。
歐佩克在組織內也有問題。兩伊戰爭切斷了兩個最大石油生產國的供應。為了追求穩定,沙烏地阿拉伯唯一的選擇就是不斷削減,拼命限制自己的供應,以保持市場平衡。這給沙特帶來了沉重的代價:到1985年,沙特幾乎失去了對蘇聯最大原油出口國的地位。里亞爾經歷了一連串的貶值,直到1986年才最終與美元掛鉤。
在所有的混亂中,唯一的亮點是對氣候的影響。在20世紀80年代初,很少有人關注二氧化碳排放,但這種主要化石燃料的所有動盪都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1979年至1982年期間,排放量下降了約3.7%,降幅幾乎與2020年大流行年4.9%的降幅一樣大。如果自1982年以來的40年裡保持這種勢頭,全球目前的碳足跡將是此前的四分之一左右。
與現在的相似之處是驚人的。俄羅斯政府又一次無情地出口原油,以補充其外匯儲備。美聯儲又一次給全球經濟踩下了剎車。過去幾十年最大的邊際石油需求來源再次出現衰退。
與此同時,技術替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就像石油進口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競相建造燃煤電廠和核電站,關閉燃油發電機一樣,消費者現在也在叫嚷著購買低排放汽車。今年全球銷售的汽車中,有整整五分之一將配備電池動力。在中國和歐盟,電動汽車將分別佔據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沙烏地阿拉伯試圖處理這些矛盾的努力很少有好結果。沙特現在需要原油價格上漲14%左右,以彌補4月初以來削減的150萬桶石油帶來的收入缺口。事實上,即使在上週末最新一次減產後,石油價格仍下跌了約3.4%。
上世紀80年代,沙特曾試圖將整個全球石油市場扛在肩上,但最終以令人震驚的逆轉告終。1985年9月,亞馬尼放棄了他的剋制政策,降低了價格,自由生產,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產量幾乎增長了兩倍。當利雅得決定自由增產時,事實證明,世界對原油的需求確實是無限的。
如果沙烏地阿拉伯目前的剋制以另一次逆轉而結束,加速的能源轉型將給這個國家帶來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也許這一次,當沙特再次增產時,世界對石油的需求將開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