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3月31日,萬科開了一場“自我檢討”型的業績會,其董事會主席鬱亮在會上向52萬名股東表示了誠摯歉意。

反思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未來規劃,而在鬱亮的藍圖中,萬科分拆旗下物業板塊萬物雲上市無疑是外界關注重點。他表示,公司是用養兒子的方式來看待萬物雲這些業務的,並希望機構投資者能從一個新的估值模型來看待這些“孩子”。

但不管怎麼說,萬物雲已於4月1日當天向港交所主機板遞交上市申請,這意味著,地產四天王“碧恆萬融”旗下的物業公司將在物管板塊齊聚。

“改頭換面”背後,萬物雲要做一家科技公司

2020年10月28日,一家公司的企業名稱發生了變更,從“萬科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據悉鬱亮想要將萬科物業打造成一家科技公司的野心,他甚至將公司logo改成了頗具科技風的數字0和1的組合體,還放出了一個品牌樹,包含了TECH(科技)、SPACE(空間)和GROW(成長)三大板塊。

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圖源網路

基於此,早前外界關於萬物雲是否上市、何時上市的討論經久不息。並且從二級市場來看,截至目前,萬科在A股的總市值已經近2500億元,其綜合實力強勁,而萬物雲也為國內第一大物業公司,因此它的上市備受關注。

但是萬科為什麼要拆分萬物雲上市?

據直通IPO的資料顯示,在被稱為“物管行業元年”的2020年,共有18家物企上市,各大房地產集團彷彿約定好了一樣,紛紛分拆資產上市,物業成為房企轉型載體。上市浪潮延續至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10家物企成功在港IPO。

箇中緣由,則在於房企“副業”已經逐漸成為更具增長潛力和賺錢能力的業務。

資料顯示,龍湖集團2021年營收達2233.8億元,歸母核心淨利潤為22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0%、20.1%;而該公司旗下物業平臺龍湖智創在同年前9個月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81.2%和68.4%,是主業的3-4倍。可見,物業板塊為房企的下一輪利潤增長帶來了希望。

加之,分拆物業單獨上市往往能獲得更高PE。據樂居網資料顯示,碧桂園服務當前PE為24,而碧桂園僅為4.28。其他物業公司同樣保持在2位數以上PE,如保利物業當前30倍,中海物業32倍,而地產則PE正常在3~10倍,例如頭部地產商新鴻基PE僅為10倍,龍湖集團為8.6倍。

因此,在萬科自08年以來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時,其押注萬物雲,將它推上資本市場,也就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那麼萬物雲究竟能講出什麼樣的故事?

一年營收237億元,傳統服務佔比較大

萬物雲是我國領先的全域空間服務提供商,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公司提供物業服務的在管住宅物業總建築面積約為660.4百萬平方米,於22個城市擁有47個城市空間整合服務專案。

據招股書顯示,萬物雲共有“三駕馬車”,分別為社群空間服務、商企和城市空間服務、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

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圖源萬物雲招股書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萬物雲全年總收入為237億元。具體來看,萬物雲的社群空間服務為主要營收來源,從2019年至2021年,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均超過55%。商企和城市空間服務則為第二大營收來源,其佔比也在逐年提高,從2019年的30.8%提升至2021年的36.7%。

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圖源萬物雲招股書

然而和科技相關的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同期營收分別為8.1億元、10.3億元和18.5億元,雖然數值在穩步提升,但佔比依舊只有個位數。這代表著,萬物雲還是一家較為傳統的物業公司,其科技板塊的增長還存在不確定因素。

為了提高科技板塊業務的增長,萬物雲也加大研發投入。但據招股書披露,從2019年至2021年,萬物雲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0億元、2.5億元和3.7億元,雖說投入規模增長,但是佔總收入的比重卻不高。而被其列為對標公司的貝殼,其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研發費用就達7.38億元,全年研發投入更是佔總收入的近4%。可見,在研發投入方面,萬物雲的體量與貝殼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圖源萬物雲招股書

不過萬物雲CEO朱保全曾表示,公司會從每年的營收中拿出1.5%用於研發與創新,並稱“這些科技投入,不做肯定是等死,做了也可能是找死,但找死總比等死強。”

但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共有460名僱員,對比起超過10萬的員工總數來看,這實在不能算多。

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 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而對於萬物雲來說,如何發展科技板塊和利用其為自己創造價值,或許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

市場發展快速,前景卻存疑?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社群空間居住消費服務市場總收入已由2016年的21093億元增至2020年的29054億元,整體年複合增長率為8.3%。預計2025年將達到48576億元,2020年至2025年期間的整體年複合增長率為10.8%。

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圖源萬物雲招股書

快速發展的市場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推動了眾多物企公司的上市。然而近年來,該行業的發展出現了疲軟現象,據獵雲網的資料顯示,相比於去年6月最高點85元每股,如今約40元每股的碧桂園服務,市值跌去了幾乎一半。20年底上市的融創服務,自去年6月股價達到29元每股的最高點之後,開啟下跌模式,如今只剩不到6元每股。

市場的“降溫”對於還沒有正式上市的萬物雲來說,並非一個好跡象,該公司也在其招股書中透露出對這一點的擔憂——公司無法保證其基於對市場前景和客戶偏好的前瞻性評估而制定的未來戰略發展計劃將始終取得成功。

此外,即使萬物雲被拆分出來,萬科集團仍舊是該公司於往績記錄期間的最大客戶。從2019年至2021年,自萬科集團(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產生的收入分別佔万物雲總收入的12.7%、15.4%及16.1%。

所以當萬科集團對策略進行了調整,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萬物雲獲得新服務合同的能力,繼而影響到其業務運營和營收。

上市並不意味著旅途的終點,於萬物雲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就如鬱亮在業績會上表示的那樣,“上市說明它能見風雨、見世面,到市場上去看自己了。”

而往後,萬物雲又會交出什麼樣的答卷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71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傳統物企到科技公司,"華麗變身"的萬物雲衝刺IPO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