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今年以來,新發股票型ETF集體遭遇份額縮水怪圈。資料統計,年內成立的ETF基金中超9成產品成立迄今份額出現縮水,份額減少幅度在5成以上的基金比比皆是。對於ETF 而言,“長大”似乎成為一件難事。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成立後份額出現縮水可能是機構“幫忙”資金退出導致,也有基金上市後相關賽道短期見頂因此資金出逃方面的原因。事實上,目前ETF基金細分熱點賽道比較擁擠,基金規模將在激烈競爭下走向分化,這一趨勢在弱市中尤為明顯。
超9成年內成立ETF份額縮水
近期新成立的股票ETF紛紛陷入份額縮水怪圈,引發市場關注。將時間週期拉長至年初至今來看,權益ETF成立後份額便遭遇縮水已成為一種常事。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19日,今年以來合計76只股票型ETF基金成立且上市。從規模變化來看,成立至今,其中69只基金份額出現不同程度減少,佔比達90.79%。
就近段時間成立的基金而言,8月5日成立的嘉實中證高階裝備細分50ETF最新份額27.38億元,較成立份額縮水17.25%。而匯添富中證1000ETF成立於7月29日,截至8月19日份額減少了4成以上,至21.2億元。與此同時,其餘幾隻此前大熱的中證1000ETF基金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份額縮水,其中富國中證1000ETF份額較成立時縮水15.78%。
迄今成立時間不足1月的基金中,富國中證500ESG基準ETF基金份額由2.29億份減少至0.4億份,減少8成以上;三隻中藥ETF的份額縮水程度從兩成到七成左右不等,最多的一隻縮水7成以上。
7月中旬,易方達、南方、富國、廣發、匯添富、工銀瑞信、大成、招商八家基金公司旗下碳中和ETF集中成立,並陸續在一週內火速建倉。截至目前,成立時間不滿40天的8只基金份額都出現大幅下降,其中縮水最“狠”的大成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份額降幅接近50%。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成立的股票ETF基金中,截至目前有49只基金份額較成立時減少50%以上,在全部新成立ETF基金中佔比超過64%。其中,縮水最快的ETF僅上市兩個交易日,份額便減少過半;縮水比例最大的ETF上市兩個多月份額僅剩不到5%。
對此華南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分析道,今年市場持續震盪,權益類新基金髮行並不算順利,部分公司為保證新基金成立可能找來了“幫忙”資金。伴隨著基金成立及上市,這些“幫忙”資金撤走,導致基金份額短時間內快速縮水。
另一位公募人士則表示,一些行業主題ETF基金多選擇在該行業指數高位時發行,當時可能會展現出不錯的募資效應。然而基金成立後,持有人就會意識到買在了高點,迅速出逃。“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場情緒及資金比較有限,資金快進快出特徵明顯,不能排除一些人只是想搏一把ETF上市初期的場內行情。”他進一步介紹道。
相同賽道ETF規模分化明顯
不可忽視的是,當前ETF基金領域頭部效應愈演愈烈,部分容量有限的賽道過於擁擠,也會導致基金遭遇“成長的煩惱”。
就老基金而言,規模分化已經非常嚴重。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19日,全市場623只股票類ETF總規模為1.01萬億元。其中24只ETF基金最新規模超過百億,這些基金規模合計4920.66億元,佔比近一半。而規模不足10億的基金多達475只,佔比為76.24%。
就單隻ETF基金產品而言,規模分化同樣嚴重。以中證500ETF為例,目前市場中有20只已成立的中證500ETF基金同臺競技。按照最新淨值估算,截至8月19日,南方中證500ETF規模最大,約424億元。與其成立時間相近的基金中,華夏中證500ETF最新規模約42億元,廣發中證500ETF、嘉實中證500ETF最新規模分別為28.27億元、32.74億元。作為中證500ETF這一賽道的“後發者”,中融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國泰基金旗下中證500ETF產品規模分別為0.26、2.73、2.15億元左右。而類似情況,在滬深300ETF、上證50ETF、ETF等多個主流寬基中均有出現。
另一方面,窄基行業指數ETF中,跟蹤同一個細分行業的多隻ETF產品規模差距同樣明顯。例如目前市場上有8只中證光伏產業ETF,規模最大的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最新資產淨值規模超過160億元,而規模排名第二的天弘旗下同類產品僅有14億左右。其餘幾隻產品規模則均在個位數,甚至有基金最新規模不足1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行業、主題類ETF穩步擴容的背後,也出現一些新的趨勢。例如超級細分領域的ETF甚至出現基金產品比指數成分股還多的現象,這種現象導致的最終結果便是“一條賽道僅剩一隻產品存活”。
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各類ETF遍地開花、新增規模爆棚,折射出基金公司佈局之迅猛。相較於其他型別基金產品,ETF更容易出現馬太效應,因為流動性好、規模偏大、交易量大的場內基金,更容易吸引機構和大戶等資金。隨著頭部基金公司積極發行ETF,產品線漸趨完整,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不過他同時表示,以國外的被動指數基金佔比為標準,我國ETF及指數基金產品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於目前尚未明顯規模優勢的基金公司而言,佈局ETF的戰略突破口或在於公司自身的資源稟賦。
談及未來ETF市場的突破口,上述人士表示,多個賽道逐漸擁擠起來,新的指數開發及產品設計難度加大,需要兼顧獨特性與市場接受度。但相較於海外市場,中國的ETF發展空間還很大,Smart Beta策略類ETF、更加細分領域和嶄新領域的定製型ETF產品以及近期發行成立的增強型ETF都有一定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