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暴跌,英特爾出路在哪?

業績暴跌,英特爾出路在哪?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陳伊凡

頭圖 | 視覺中國

一份堪稱“災難級”表現的財報,讓英特爾(INTC.O)的轉型陣痛暴露無遺。

美股週四盤後,這家晶片巨頭髮布了2022年四季度及2022全年財報,四季度營收為140億美元,低於市場此前預期的145.8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2%;淨虧損達到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46億美元,同比盈轉虧,下滑幅度達到114%。整個2022財年,英特爾的營收為631億美元,與2021財年的790億美元相比下降20%;淨利潤為80億美元,與2021財年的199億美元相比下降60%

相比於業績暴跌,英特爾今年的業績指引更加令人關注。在財報中,英特爾給出的2023年一季度業績指引,營收在105億至115億美元之間,遠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140億美元,並且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將繼續虧損。

財報釋出後的1月27日晚間,英特爾股價一度大跌近11%,截至收盤跌幅6.41%,當日市值蒸發約80億美元。

“第四季度公司在戰略轉型方面取得良好的進展。”在財報釋出後的電話會議上,CEO帕特·基辛格做出瞭如上總結,這位在2020年接手英特爾的王牌經理人為公司轉型下了重注,從提出IDM 2.0模式,再到成立IFS(Intel Foudry Sevice,英特爾代工服務)部門以專門承接晶片代工訂單,基辛格為英特爾的轉型制定了較為激進的規劃。

但如今看來,轉型產生的階段性代價似乎過於高昂。

主營業務雙雙受挫,英特爾難逃週期

儘管英特爾坐擁六大業務部門,但目前決定英特爾營收表現的還是CCG(客戶端運算事業群)和DCAI(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事業群)兩大業務部門,前者主要面向PC處理器市場,後者定位於資料中心處理器市場。

然而,這兩項過去最穩定的現金來源,成為期內英特爾跌幅最大的部門。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CCG業務部門實現營收66.2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3.33億美元,同比下降36%;全年營收為317億美元,同比下降23%。

實際上,CCG業務部門營收下降沒有讓人“感到意外”,因為放在行業背景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的萎靡是個不爭的事實。

研究機構Gartner的資料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下降28.5%,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追蹤該市場以來觀察到的最嚴重的回落,另外兩家研究機構Canalys和IDC也基本持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期內PC出貨量下跌29%和28.1%。

基辛格在電話會議上稱,消費者和教育領域的PC需求疲軟扼制了市場,短期內由於PC終端廠商去庫存,2022年英特爾的出貨量低於市場需求10%。

相較於PC處理器市場,DCAI部門的潰敗則更多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英特爾DCAI當季營收為43億美元,同比下滑33%;全年營收為192億美元,同比下滑15%。該部門期內營業利潤的為4億美元,同比下降84%。

英特爾方面表示,伺服器處理器需求疲軟和來自AMD的競爭壓力,讓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事業群(DCAI)營收和盈利出現收縮。

儘管英特爾目前仍然主導伺服器處理器市場,但AMD在該市場的勢頭非常猛烈。第三方研究機Mercury Research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AMD在伺服器市場中的份額已經達到13.9%,而在2021年同期,該數字為8.9%。

“我們失去了市場份額,也失去了發展勢頭,但我們認為今年會穩定下來。”在電話會議上,基辛格向投資者們坦言。

幾周前,英特爾推出了基於新的Sapphire Rapids設計的至強處理器,這枚釋出時間屢次推遲的伺服器晶片或將在2023年扭轉英特爾的頹勢。

業務部門2022Q4VS. 2021Q4
CCG(客戶端運算事業群)66億美元-36%
DCAI(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事業群 )43億美元-33%
NEX(網路和邊緣事業群)21億美元-1%
AXG(加速計算系統和圖形事業群)2.47億美元+1%
IFS(晶圓代工服務事業群)3.19億美元+30%
Mobileye(自動駕駛方案公司)5.65億美元+59%

英特爾各業務部門營收同比波動情況,資料來源:Intel

從2022年全年來看,除了CCG和DCAI兩大業務部門,其他各業務部門的營收都實現了不同程度增長,但需要說明的是,成立於2021年的AXG(加速計算系統和圖形事業群)雖然營收有所上漲,但期內該部門仍在持續虧損,虧損金額達到4.41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方面已於去年12月底宣佈,將AXG部門拆分為二,其中消費者圖形部門併入CCG,加速計算部門則與DCAI合併。如今看來,英特爾的這一動作更像是在透過拆分來止損。

被拆分的不止是AXG部門,基辛格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自從我回來後,我們已經退出了七家企業,節省了超過 15 億美元。”

與此同時,英特爾還突然結束了其Intel Pathfinder for RISC-V計劃,該計劃過去旨在為開發者提供RISC-V架構的開發工具,這將迫使開發人員使用第三方開發工具,也基本代表著英特爾放棄了過去數年力挺的開放架構生態設想。

基辛格認為,英特爾的這些動作將大幅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

找到第二條增長曲線,對“腹背受敵”的英特爾來說尤為迫切,這相當於從原來的“打籃球”,變為“踢足球”,需要內部資源的輾轉騰挪。從英特爾如今的幾項動作看,似乎都在為其代工業務讓路。

逆勢轉型,英特爾準備好了嗎?

自基辛格丟擲“IDM 2.0”的概念以來,英特爾向晶圓代工業務上的資源傾斜肉眼可見。

所謂IDM 2.0,即堅持自己生產晶片的同時,也為第三方晶片設計公司提供代工服務,同時把部分製程晶片交給其他代工廠,來實現對自家工藝的補充。在這個設想下,這種“混合模式”相較於傳統的OEM和IDM(垂直整合製造 ,即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銷售自有品牌IC都一手 包辦的垂直整合)更加開放,同時產能分配與產線調整也更加靈活,非常適用於多元化產品開發。

不過,這個模式的矛盾之處也很明顯:大部分需要代工的Fabless(無晶圓廠)廠商,如AMD、英偉達等,他們在主營業務上本就是英特爾的競爭對手,雙方很難在合作上達成一致。

儘管運營模式令人存疑,但基辛格還是力推了IFS(晶圓代工服務事業群)的成立,作為一家側重設計的晶片廠商,英特爾再一次回到了重資產的競賽之中,價值200億美元的先進製程工廠紛紛上馬。

一位在代工廠從事多年先進製程研發工作的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代工模式和IDM模式完全不同,代工模式需要與客戶的深度繫結,合作IP的研發和產線的生產。代工巨頭臺積電多年來已經沉澱了一套精確的服務流程,每個工廠都能夠自己根據具體需求除錯引數,而不是嚴格遵守研發部門提的要求,這對於良率的提高尤為關鍵。要在代工上,尤其是先進製程上與臺積電乃至三星競爭,英特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半導體業內人士分析,成熟製程或許是英特爾能夠搏一搏的代工之路。

但成熟製程已經是很大的市場了,對製程要求沒有那麼高的汽車晶片是一個前景廣闊的賽道。英特爾也確實在往這裡押注,財報顯示,英特熱四季度IFS營收為3.19億美元,同比增長30%,英特爾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汽車晶片銷量使訂單爆滿,但由於投資支出的增加,期內IFS淨虧損達到31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2月的投資者大會上,英特爾宣佈,將在IFS中成立一個單獨的二級部門,專注為車企提供完整的汽車晶片解決方案。現在來看,英特爾對於IFS的這一調整,基本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整體而言,目前IFS業務部門在英特爾內部還未展現出明顯的正向作用,縱觀2022年全年,英特爾財務狀況最嚴峻的問題是毛利率的下滑。財報顯示,英特爾在2022年財年的毛利率為42.6%,與2021財年的55.4%相比下降12.8個百分點。另外,英特爾方面表示,如果按照業績指引的最低營收即105億美元測算,那麼到明年一季度時,公司的毛利率將下滑至34.1%。

業績暴跌,英特爾出路在哪?

資料來源:Intel

在財報釋出後的電話會議上,英特爾CFO David Zinsner坦言,由於工廠未獲充分利用產能所產生的費用致使上季毛利率下滑,預計產能利用率的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一季度的毛利率。

為了推動IDM 2.0戰略,英特爾捨棄了太多,但確實是英特爾如今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在美國《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的推動下,英特爾自然成為晶片補貼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這個補貼九牛一毛,該法案對企業最大的資金支援還是在於稅收方面的減免。但代工廠的投資巨大,聯電此前的28nm廠,就要投資50億美元左右,建一座先進製程的代工廠,甚至需要上百億美元的投資。由此看來,英特爾在資金方面仍然有巨大壓力。

而在半導體行業處於下行週期時,代工產業同樣無法獨善其身,TrendForce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2023年晶圓代工產值將同比減少4%,衰退幅度甚於2019年。在此背景下,英特爾下重注的代工業務或將導致其在終端市場與代工市場中兩頭承壓。

業績暴跌,英特爾出路在哪?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694 字。

轉載請註明: 業績暴跌,英特爾出路在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