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馮曉亭,編輯:饒霞飛,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有錢都想不到怎麼花。”
過年收到的3萬元紅包,加上即將到賬的4萬元年終獎,再算上手裡的可用貨幣資金,00後周奇盤算著手上即將多出的10萬元現金,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筆錢。
周奇生於2000年,儘管還未滿23週歲,但卻有4年多理財經驗,從最早的餘額寶到基金定投,再到進股市,以及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周奇入手的理財產品不少,但4年多時間下來,依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賺了點,但都不夠A股虧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本。”
對於即將到手的10萬元,周奇還在盤算,但問了周遭一圈人,各有各的回答,也沒法做下決定,“我是不打算再炒股了,看好的以後可以低點補倉長期持有,但要想賺錢還是很難,只可惜我現在工作也忙了,市場上每天都有那麼多資訊,我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現在只留下了幾個打算長期持有的個股。”
“我也不打算將這些錢投入基金市場,計劃要麼存定期,要麼買個銀行理財產品,現在還在選。”周奇表示,雖然自己最終還沒定下哪種理財方式,但近日藉著推薦合適理財產品這個由頭,周奇和身邊很多人都聊得特別投緣。
00後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與父輩們有著很不一樣的理財觀念。
父輩往往“談錢色變”,但00後卻願意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以及面向周邊人,分享自己的“理財”日常。可能是像周奇一樣舉棋不定希望他人提供“幫助”的;也可能是分享“虧本金”收益情況引來一陣吐槽的;也有可能是認真在社交平臺打卡記錄自己理財時光的……
實際上,理財年輕化、網際網路化並非當下新趨勢。早在2020年中下旬,就掀起過一波“全民炒基”熱潮,並一直持續到了2021年春節。後因股市出現波動,這場熱潮才以基金逐漸走下“神壇”、跑步入場的年輕基民們損失慘重為代價而匆匆收尾。
儘管2020年“基金出圈”在狂熱後,留下了一地雞毛,但“全民炒基”的熱潮帶起了年輕投資者理財的熱情。
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網際網路投資理財使用者已經超1.6億,其中,30歲以下群體成為主力。
00後這群后起之秀,尤甚。
一、投資觀:本錢不多但理性
“Z世代是更具有投資意識的一代,投資將成為他們未來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2022中國青年投資態度白皮書》明確提到,作為豐裕世代,投資理財成為了伴隨Z世代成長的重要話題,並且展現出以下特質:投資意識強,普遍認為投資在未來是重要的,並將其視為未來人生規劃中必備的技能。主動性高,在投資中,秉持餘錢不投資就虧了的心態,在有閒錢或攢夠錢時,就會考慮理財;在投資學習中,不僅會主動關注投資理財資訊,還形成了定期閱覽相關資訊的習慣。
對於Z世代中的00後群體,他們一貫有著如上的時代特質,但由於2022年才是第一批00後大四學生踏入社會之際,因此滿18歲能自主理財的00後群體大部分還是在校學生。
如此一來,00後的投資理財啟動資金,相對於其他年代人只顯捉襟見肘。剛踏入社會不久的00後,雖然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但難言頗豐;還在校的00後,收入來源則主要由家裡提供生活費、兼職和獎學金構成,可利用資金就更少了。
啟動資金貧乏也直接影響了00後的投資方式,他們對於風險尤為關注。
“你覺得自己能承擔多少風險?”燃次元就這一問題詢問了多位00後投資者,儘管受啟動資金總額以及啟動資金來源不同等方面影響,回答各有差異,但肯定的是,幾乎沒有人表示能承擔超過20%的風險。
“保本”,是他們在回答中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
“我現在是因為下半年就升大四了,我打算開始考研。學習安排滿了自然也沒空餘時間去做兼職了。現在手上也就這幾年兼職和獎學金攢下來的三萬元,明年我還打算報個培訓班,所以這筆錢我都不敢買基金和股票,就怕虧本。”在廣州讀大三的陳佳瑩告訴燃次元,現在這筆錢她還是放在餘額寶中,因為還沒做出最後的處理決定。
“原本想著存定期的,但只存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比較低。最後聽了網上一些財經大V的分享,就打算買個短期限的穩健型封閉式理財產品。”陳佳瑩也表示,自己也還沒下定決心,因為去年連續聽到“理財破淨”的訊息,還是有些打鼓,“在小紅書平臺也有不少的分享案例,雖然說今年有回溫,但還是想再觀望一下。”
餘恩也表示,等自己的基金收益率達10%,她就清倉走人,“去年跌了不少,但是我沒止損,反正也是持著長期投資視角看待的。但今年有兩個基金產品勢頭挺猛,等收益率到10%我就止盈,不追漲殺跌,只求落袋為安就好。”
與此同時,《2022中國青年投資態度白皮書》也提及,在投資中,Z世代更加理性。作為網際網路原生代,Z世代一方面依賴社交媒體獲取資訊,但他們在面對投資理財資訊和泛娛樂資訊時有著明顯不同的態度。
在投資中,Z世代初次投資中往往更少因為社交媒本和廣告而進行投資;在投資學習中,他們也更加偏好客觀、中立的內容。也更尊重專業,投資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專業的事情,因此在投資學習中展現出像對待專業知識一樣的態度,偏好垂類渠道與高密度的資訊形式。還在意專業服務中的利益中立,在面對金融公司和基金經理的推薦時,會審視推薦觀點背後的利益相關性,更願意基於多方資訊進行獨立判斷。
自然,理性的背後,不乏有人為此交了“學費”。
00後阿嘎至今還忘不了自己一年前打了水漂的2980元。阿嘎的經歷,簡單來說就是在社交平臺被包裝過的“理財高手”所矇騙,體驗一次0元課程後,在機構理財師的“金錢焦慮”PUA之下,又花了2980元報了一門進階課。
但很顯然,所謂的進階課程,實際並不“神秘”,甚至課程所普及的理財基礎知識,在網上隨便能免費獲取。而阿嘎所感興趣的實操課程,則需要再花錢升班才能學到,醒悟過來的阿嘎自然是及時止損。
除了買理財課程自覺上當外,阿嘎還差點進了一個認購基金產品的圈套,“就是去年在B站關注的一個UP主,有推薦一些基金組合產品還有新上市的基金產品,說是粉絲福利內購。但好在那時候留了個心眼,查了發行公司的背景,果然黑料不少,索性就退群取關了。”
二、理財,成了00後的“社交貨幣”
對於移動網際網路原住民的00後來說,要想與人討論理財相關的投資心得,理財社群顯然不是首選。
“據我的觀察,中老年投資者除了衷於線下交易外,還喜歡和圈子人線下面對面交流、互相借鑑行業知識、學習公司新聞和分析大盤走勢,也有的80後投資者更喜歡蹲守理財社群,與人交流。而像Z世代的年輕投資者,則更喜歡透過移動網際網路解決一切。”
從事基金銷售工作的張京告訴燃次元,新媒體和熟人社交是Z世代投資理財的主要資訊來源,他們除了會選擇網際網路平臺進行投資產品交易外,也願意在網上進行交流分享。
“理財”成為社交貨幣的直接體現,就是過去幾年間,網際網路盛行的“股市基金”交流潮經久不散。
這股潮流始於2020年,這一年也恰是“年輕人理財”話題出圈的關鍵節點。彼時,無論是A股市場各項指數和股價的連續上漲,亦或是基金的高收益,都吸引著年輕投資者攜資跑步入場。
在微博,年輕人為了自己喜歡的基金經理建立了粉絲後援會;在支付寶基金討論區,年輕人因討論熱烈從而掀起了一股“相親風”……幾乎各個社交平臺都有人分享小白理財的課程。
即便好景不長,隨著A股接連大跌後,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討論投資收益的浪潮少了,遍地可見基民、股民在哀嚎。過往一些隨便投資都能收益頗豐的社交平臺野生“理財高手”,開始噤聲。
但這並不影響年輕投資者分享的理財內容,成為“流量密碼”。
“我會在小紅書發自己的理財產品收益情況,幾條關於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的筆記,有的可能就只有一張圖和一段文字,但評論區就會有很多留言。”還在讀大三的餘恩告訴燃次元,有關理財的筆記熱度也要遠高於其他日常分享的筆記。
“像我去年12月份發了一條關於封閉期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筆記,當天好多人在評論區留言,不少是和我有一樣遭遇的,但也有人安慰我放寬心,說封閉放開前一定會盈利。”
餘恩表示,雖然自己用來投資的本金和很多人相比就是雲泥之別,但還是喜歡這種和人交流分享的感覺,“有人願意聽我分享我自然是高興的,收益好的時候一起樂呵,收益差就一起吐槽,這些都是無傷大雅。”
餘恩是在上學時,聽到老師提及年輕人可以儘早養成理財意識,又看到有同班同學在朋友圈曬基金收益後,才“跟風”入的局,“別看我學的專業是經濟學,我對於理財是一竅不通的,身邊也沒人和我普及過。以至於我在得知大部分基金的起投門檻是10元后,差點就將榜單上那幾十個優質基金都入手了。”
餘恩一邊笑稱自己當初無知“差點做個滬深300指數出來”,一邊補充道,“好在那時候還和同學交流了一下,最後是選定了兩個看好的賽道。儘管我當初選的幾個基金,現在收益曲線還在回本的邊緣。但沒想到的是,我倒是和班上幾位‘養基’的同學,在分享心得的一來二去往來間,關係處成了老友。”
“今年春節給親戚拜年時,發現我們同輩在飯桌上聊的、得也比較多的話題中,其中一個就是‘怎麼理財’。剛好理財經理年前告訴我買的一筆3個月的理財到賬,兌付利率只有1.4%。就著這點,我在同輩之間展開理財這個話題,最後我們也是聊得特別開心。”
周奇回想,雖然那個理財產品最後兌付利率還比不上1.8%的餘額寶和零錢通,但他已經不在意了,“沒虧本就好,還能當個談資,也算一件美事。”
三、只見理財,不見賺錢?
或許是啟動資金少,又或許是00後投資者理性佔據主導,亦有可能是受近兩年來市場行情影響。00後這一批“投資新人”,投資收益都談不上好看。從燃次元瞭解到的多位00後投資者收益情況來看,他們的收益率大多穩定在-10-10%區間。
華安基金2022年釋出的《Z世代基民洞察報告》也顯示,投資經驗影響投資收益率。如下圖所示,18-21歲的00後們,盈虧情況為8%,而26-27歲的95後們,盈虧情況達12%。
圖/《Z世代基民洞察報告》 來源/燃次元截圖
從2018年下半年滿18週歲便開始接觸理財的周奇,至今還沒實現盈虧平衡,“是我太冒進了,一開始定投基金,收益不錯,想著自己平常也透過理財書籍學了一些炒股知識,就把自己繼續和基金裡的錢都拿進場試水去了。開始還是小賺的,但結果還是折在了2021年底。”
如今的周奇只是慶幸自己還只是在A股市場試探,沒參與到中概股和港股,不然只能割肉離場。
“好在那時候聽了我爸的建議,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所以在去年也買了一些穩健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兌付利率不太高,但好歹保本了。股票現在就放著,在我沒有賣出之前,虧損也只是浮動虧損罷了,也不是真正的虧損。”
而當燃次元問及多位00後,2023年會購買哪類投資理財產品時,他們的回答大多還是基金類和銀行理財類產品。
其中像餘額寶和零錢通之類的貨幣基金,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我會把暫時用不到的壓歲錢和每月多出來的生活費都轉到微信零錢通,因為提取也方便,而且每天也會根據存的錢給一定的利息,利息雖然不多但好歹蒼蠅腿也是肉。”剛上大一的Momo告訴燃次元,自己對理財不太懂,只懂得最好是“錢生錢”,但由於市場行情不太好,以及投資理財知識較為複雜,她都是選“穩穩”的零錢通或者餘額寶。
“我還有大頭的零花錢,因為我不太懂,所以都委託交給我家人幫我打理了。”
而陳佳瑩和阿嘎,因為近一年內會有用錢需求,所以也選擇將手上的可用積蓄存在餘額寶中。但阿嘎由於基金累計收益還未轉正,所以還有一萬元在基金賬戶上。
如《2022中國青年投資態度白皮書》中下圖所示,從有效樣本中統計可得,最受00後群體青睞的理財產品為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而選擇股票產品的比例也遠低於其他年齡段人群。
圖/《2022中國青年投資態度白皮書》來源/燃次元
誠然,00後投資者大多還無法實現“錢生錢”,但因理財意識萌芽更早,00後投資者往往攢下了一筆遠超“月光族”同齡的積蓄。正如巴菲特經典名言所言,“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巴菲特這句話中的“雪”實際指的是投資本金,而“坡”則指的是長時間的複利。本金與複利,便構成了財富增長神話的底色。
複利的力量自然是讓人嚮往的,但也需要00後投資者正視和銘記的一點是,無論選擇那種理財投資方式,都應理性對待。
參考資料:
《2022中國青年投資態度白皮書》,DT財經、聯合景順集團、景順長城基金;
《Z世代基民洞察報告》,華安基金。
*文中周奇、張京、餘恩、陳佳瑩、Momo、阿嘎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馮曉亭,編輯:饒霞飛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email protected]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