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南強北弱形成的主要歷程要素
我國目前的經濟格局已由起初的東西部差距轉換為“南強北弱”的局勢,隨著改革開放後國家政策的傾斜,使得南方經濟不斷地向上發展,當然,這一時期也包括了政策向西部傾斜,進而改變中國貧富差距的劣勢,像“西部大開發戰略”政策的打造,明顯縮近了東西部經濟差距常態化。
改放初,北方經濟明顯好於南方,說到底,那時候的北方工業產業分佈酌情,形成良好的工業產業體系,同一時期的南方經濟產業單一,因此,經濟不如北方。
改放後,南方經濟抓住了時機機遇,實現了徹底大變革,把握了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利好,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開放貿易出口,此時,北方經濟一度的滑坡。
在這一觀點上,可以看看全國工業基地和經濟增長極可以看出,南方有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增長極,而北方僅剩下京津冀城市群,曾經的老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在改革後一度塌荒。
在全國的經濟強市中也可以看出,南方經濟強市多如牛毛,北方昔日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城市經濟產業一度的塌陷,經濟活力遠遠不及南方經濟強市的活力,南方經濟強的城市普遍形成遍地開花,北方則比較單一,經濟活力不夠支援產業發展多元化趨勢,進而,就是南北方經濟差距的分化結果。
南北方經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工業產業體系轉型分化結果、貿易方面,出海口和內河航運、地理位置水系這三大方面造就了今日“南強北弱”尤為嚴重的經濟格局。
工業產業體系轉型分化結果
北方的天津、大連、瀋陽、青島就是很好的例子,曾經的國家工業經濟強市,再來對比南方的上海、深圳、廣州、重慶,簡直是沒法比,不僅是經濟體量,人口吸引力,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差距甚遠,造成這一方面體量的差距主要還是工業產業體系轉型的結果,北方曾經引以為傲的重工業隨著新興經濟產業的到來“綠色、環保” 無汙染的工業發展,不能適應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所以,一度地被關停了,因此,對北方城市經濟造成了新一輪發展滯後,經濟影響頗為深遠。
而南方在這一方面,表現的非常亮眼,像沿海城市深圳、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高科技製造業發展的如火如荼,進而,帶動了南方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度,工業產業鏈新穎,經濟活力十分充足。
貿易方面:出海口+內河航運
北方和南方沿海省份分別是北方三個南方七個,這就是造成南北方沿海港口海運的根本性差距,在當下經濟貿易多元化時代,海運是成本載體量最大的航運方式,這就造就了北方貿易不如南方。
然而,內河運輸,北方有黃河,南方有長江,長江航運載運貨物是南方的十五倍之多,這點更本沒法比,長江流域造就了像武漢、南京、重慶這樣的長江流域貿易航運城市,還有上海出海口航運港口城市。黃河的流量比起珠江也差了五倍之多,所以,黃河流域怎能與長江流域與珠三角比呢?
地理位置、水系
南北方水系就是長江與黃河了,上面小編提及了長江與黃河的平均流量就可以看出來了,因此,也就鑄就了黃河旱洪水力了,也是北方缺水的尤故,看看長江流域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就知道了。
按理來說,北方的地理位置地形多以平原為主,南方則是山地、高原、丘陵為主,發展經濟和可利用地,北方的自然環境條件應該是更好發展經濟一些!
然而,由於以上的種種原因,所以,導致了現今“南強北弱”的形勢越來越嚴峻了,北方如果不能完全從這次新興時代經濟產業轉型中走出來,那麼,以後“南強北弱”的格局只會愈發嚴重!
以上內容,你有異議嗎?
各位頭友,關於以上內容和觀點,你有什麼觀點和看法?歡迎留言.評論,記得轉發.點贊,關注我,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