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的陸續披露,華夏基金打響上半年業績披露“第一槍”。
8月1日,華夏基金控股股東中信證券釋出公告,披露了華夏基金2022年半年報業績情況:2022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6.33億元,與去年同期接近持平;淨利潤10.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接近1千萬元,相對去年也幾乎是持平狀態。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今年股債市場的“蹺蹺板效應”下,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出現一定萎縮,而固收類基金則出現較大增長,兩相沖抵下,預計多家公募巨頭的財務資料也將保持基本平穩,相對有利於偏固收類業務的基金管理人。但拉長時間看,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形成規模和業績的良性驅動,基金管理人的長期財務資料才會更加亮眼。
營收36.33億元 淨利10.58億
華夏基金上半年財務資料平穩
8月1日,中信證券釋出公告,中信證券控股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基金”)的股東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 持有華夏基金13.9%股權。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之控股母公司IGM Financial Inc.將於近期刊發其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其中將載有華夏基金的主要財務資料。
基於資訊披露的公平原則,中信證券對華夏基金2022年半年度主要財務資料披露如下:
截至2022年6月30日,華夏基金總資產157.07億元,總負債44.66億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3億元,淨利潤10.58億元,綜合收益總額10.99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華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為人民幣17401.72億元。
而在2021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6.52億元,淨利潤 10.49億元,目前業績保持幾乎持平的水平。
從管理規模看,雖然近一年股債市場大波動,基金髮行也出現反覆,但華夏基金仍保持了規模的震盪攀升。
天相投顧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報,華夏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為1.13萬億元,規模同比增長1525億元,增幅15.6%。其中,今年上半年股債市場大幅波動期間,華夏基金規模增長919億元,規模仍出現了8.86%的增長。
分結構看,今年上半年股市大幅波動,但是華夏收益寶貨幣、華夏惠利貨幣、華夏財富寶貨幣三隻貨基吸金超過600億元,多隻債基規模增長明顯,是規模增長的第一大方向;另外,華夏基金旗下恆生網際網路ETF、科創50ETF、恆生科技ETF三隻ETF產品,也在今年股市下跌過程中“越跌越買”,也有230多億的淨買入;最後,雖然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髮行不佳,但同業存單、績優基金經理發行的債券基金等新基金,發行規模仍在高位,也為基金規模貢獻不少。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華夏基金髮行了百億體量的同業存單基金,華夏鼎優、華夏卓信1年、華夏鼎成1年等新基金,今年二季末總計也有320多億的新基金規模增量,也成為規模的重要增長部分。
股債“蹺蹺板”效應下
上半年固收業務佔優
業內人士表示,在今年股債市場的“蹺蹺板”效應下,今年公募權益類基金規模下降,固收類基金規模上升,整體也帶來對公募基金財務資料的影響。
天相投顧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7.94萬億元,比去年末減少7883億元,上半年規模萎縮9%;而從固收類基金來看,同期管理規模則從16.28萬億元增至18.13萬億元,半年規模激增1.85萬億元,規模增幅11%。
談及上述變化對財務資料的影響,北京一位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公募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取1.5%的管理費率,該型別基金規模的變化,對基金的營收和利潤影響較大;而純債、貨基管理費平均管理費0.3%左右,因此,在今年權益類基金規模下降、固收類基金規模大增的背景下,兩相對沖下,可能多數公募的經營情況仍將保持在穩定狀態。
“隨著後續越來越多公募基金披露財務資料,預計今年上半年多數公募經營資料保持穩健,總體上會對偏重固收業務的公募更加利好一些。”上述北京公募市場部人士稱。
北京一位公募高管也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市場情況,對偏重固收類業務的公募形成利好,公司管理規模可能會出現較快增長。而對於偏重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公募,短期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經營下滑,但從長遠看,只要公司可以紮紮實實做好投研,最佳化長期投資業績,吸引更多資金的淨流入,並帶動管理規模的穩定增長,權益類基金對公司的長期財務資料會有更大的貢獻。
從2022年二季報資料看,絕大多數的公募基金今年規模實現了逆勢增長。公募前30強中,24家公募管理規模出現了增長,廣發基金規模增長最多,新增規模超過1800億元,鵬華基金新增1582億元,平安、華夏基金同期規模新增也超過900億元,預計多家公募巨頭的財務資料都將保持平穩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