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市場秩序越規範,消費者才能越放心

  14多億人口,人人都是消費者。構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的應有法則。近段時間,從規範平臺經濟、打擊醫美亂象到整治校外培訓,嚴監管、穩市場的訊號愈發強烈,一系列舉措旨在完善市場規則,維護公平競爭,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迴圈”,是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積蓄髮展動能、對沖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要求。只有讓人們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消費才能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事實上,近年來,在讓消費者明白消費、放心消費方面,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了很多政策,不斷清理灰色地帶,引導經營者尚德守法。從全國大中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來看,消費者的滿意度在穩步提升,綜合得分從2017年的71.7分上升到去年的79.3分。

  時代發展中,有進步亦存在問題。現實來看,個別行業、領域還存在一些消費亂象,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消費者信心。特別是,出現消費糾紛後,很多消費者還面臨維權不暢、投訴無門的情況,比如一些商家以智慧客服代替人工客服,一聲聲“親”叫得挺親切,就是聽不懂“人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分析亂象成因,可以發現,有的是因市場規則缺失,比如共享充電寶定價不規範等問題;有的是監管滯後造成的,比如飽受詬病的預付卡消費“跑路”等現象;有的則是懲罰力度不夠,不足以震懾企業,比如之前濟南大潤發剛被約談過,就又發生了“臭肉”事件。

  應該說,市場秩序越規範,消費者才能越放心。規範行業、領域的失序行為,就是要營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確保經營和消費在公平的法治環境中進行。基於此,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織密制度籠子,補齊規則短板,給市場主體畫出底線、描清紅線,夯實消費者權益保障基礎;要創新和完善監管,透過頂格處罰、行政指導、司法懲處等多種手段,形成有效震懾,淨化市場消費環境;要打通消費維權堵點,讓消費者權益保護隨時“線上”,讓正義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實現,不斷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

  此外,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是一條基本常識。許多人之所以身陷消費陷阱,就是忘記了這一點,貪圖一時便宜,或者夢想能快速賺錢。日前,媒體曝光了老人免費領雞蛋的騙局,成本僅20元的代餐粉竟然賣398元,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無規矩不成方圓。以高質量的產品滿足大眾所需,以高效的監管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以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增強大眾信心,消費才能有“可靠的品質”,為更高水平經濟迴圈提供強勁動力。而一個讓消費者感受到友好的市場環境,才會有真正的商業文明。實際上,這也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應有之義。(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3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經評論:市場秩序越規範,消費者才能越放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