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文:小遠

12月1日晚,騰訊集團宣佈公司董事會決定向25700名以上的員工發放共計4410829股獎勵股份。不得不說,像騰訊、華為、小米等公司的福利待遇確實很好,華為有百萬年薪的天才少年;早在2019年時,騰訊員工的平均月薪就為7萬元。截至今年6月底,騰訊擁有70756名員工,上半年薪酬總成本319.64億元,人均工資7.5萬元,摺合年薪90萬元。

這一次,騰訊的獎勵股份將涵蓋員工、高管、董事、專家、顧問和代理。截止12月1日香港股市收盤時,騰訊股價為4688港元/股。根據這一計算,獎勵股份的總價值約為20.67億港元。根據25700個獎項來計算,每人可獲得超過8萬港元的獎金,摺合人民幣超過6.5萬元。

華為和騰訊作為網際網路領域的兩個知名品牌,由於業務上的相互牽連,經常被拿來比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營收和利潤的問題。華為今年前三季度,總營收4558億元,淨利潤率10.2%,約為465億元;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總營收為6713億元。根據這一資料,同比增長9.9%,淨利潤率8.0%。這意味著華為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2.1%。然而,另一方面,銷售淨利率比去年增長了26.25%。

騰訊今年前三季度總收入為4159.3億元,同比增長19%;淨利潤為1298.64億元,同比增長29%; 經調整後淨利潤為989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季度營收1423.68 億元,調整後淨利潤317.5億元,同比下降2%。各大遊戲平臺只能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路遊戲服務,騰訊手機遊戲業務今年連續三個季度增速放緩。

透過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發現,騰訊比華為的營收低,但淨利潤更高。按照很多人的想法,騰訊的高利潤也應該繳納更高稅收,但事實上,在納稅方面兩者是相反的,華為的總納稅額遠高於騰訊。

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據統計,2020年,華為年收入8941億,除各項成本費用外淨利潤646億,納稅總額1010億;騰訊2020年的收入為4821億,扣除成本後的淨利潤為1598億,但其納稅總額僅超過200億,華為的納稅額是騰訊的5倍。相比之下,阿里巴巴2020年營收5097億,淨利潤1493億,納稅額366億,淨利潤同樣比華為多,納稅額也比華為少,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

1、註冊地點不同,稅收結構不同

相信很多企業都聽說過稅務窪地,不僅是大公司,還有許多小企業都在利用稅務窪地來節省稅收。顧名思義,稅務窪地是國家對符合區域性政策、行業性政策、企業規模性政策和所有性政策四大類的企業,實行零稅或優稅等稅收優惠措施,形成一條低稅率曲線。

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例如,為了支援西部開發,一般給予西部企業稅收優惠,以促進西部地區的招商引資和大開發。在90年代,深圳為了吸引投資,降低了對外資企業和內地產業的收費,一時間大量品牌進駐,帶動了深圳的發展。華為和騰訊也因註冊地址不同而存在稅收差異。

國外的開曼群島就被稱為“避稅天堂”,在開曼群島註冊企業每年只需繳納少量管理費。截至2020年底,開曼群島註冊企業已超過11萬家,其中包括噹噹、新浪等國內知名企業,阿里巴巴、奇虎360和騰訊等企業更是不在話下,而華為卻堅持在國內註冊。我國對企業徵收的稅種很多,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率也比較高,華為自然要交很多的稅。

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2、公司業務領域不同,稅率也不同

華為是一家實體制造企業,主要從事通訊裝置銷售和資訊科技服務。製造公司的成本非常高,基本每個環節都需要成本,如裝置、營銷費用、研發成本、廣告、原材料等。在從業模式方面,除了硬體銷售就是企業服務,營收結構有侷限性。

騰訊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主要專注於資訊科技服務。網際網路公司的成本相對較小,能省去大部分原材料的費用。在業務方面,模式較新穎,自身就是最好的廣告宣傳,盈利模式多種多樣,像是會員制、銷售廣告、遊戲廣告、娛樂、電子商務等等。商業模式以多種方式設計,還可以為企業節省稅收提供更多的規劃空間。

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因為二者的業務領域不同,就增值稅而言,兩者的稅率也不同。到目前為止,製造業和其他行業的增值稅稅率為13%,而資訊科技服務業的增值稅稅率為6%。在資訊科技服務方面,華為和騰訊是平等的,但華為的主營業務是實體制造,即通訊裝置的銷售,分為消費業務和運營商業務,即手機和5G基站。因此,華為將比騰訊支付更多的增值稅。

也正是因為二者運營模式不同,在利潤方面,騰訊比華為要高。同時,華為的公司結構也比較特殊,採用員工全民持股模式,以高薪、年終獎金和其他福利而聞名。高薪也是華為利潤難以增長的主要原因。總之,華為和騰訊都是我國實力極強的企業。

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華為是國內研發投入最高的民營企業,在美國的限制下,華為的To B業務仍然穩定,並在5G基站和伺服器市場贏得了大量份額。今年,華為又進入工業應用領域,推出了礦鴻作業系統。當新業務穩定後,相信華為很快就會回到巔峰。

騰訊基於數字新基建的優勢和技術能力,不斷增加實體產業的服務和融入,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目前,騰訊產業網際網路已與30多個行業的9000家合作伙伴建立了40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幫助行業實現數字智慧轉型。它們都是我國大型的納稅企業,都為我國經濟作出了突出貢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97 字。

轉載請註明: 騰訊、阿里淨利潤均比華為多,納稅額卻都比華為少,這是為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