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飽受能源危機困擾一年多,加上激進推進廢核方案,而且還沒能處理好與俄羅斯的矛盾,他家的貿易業務慘遭反噬。歐盟官方的資料顯示,他家在2021年11月出現了罕見的貿易赤字,當月貿易逆差高達83億歐元(摺合約597億元人民幣),為近8年來(自2014年1月以來)首次。
對比之下,2020年同期,歐盟還能掙得245億歐元(摺合約1762億元人民幣)的貿易盈餘。歐盟統計局指出,2021年11月,除了斯洛伐克和馬耳他外,歐盟其他成員國(剩餘25國)自海外“買買買”的規模均有所增加。
不過,貿易業績不振,也不能全怪歐盟,誰讓2021年是大宗商品的牛市?美國機構的資料顯示,2021年國際原油價格飆漲了50%,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更加誇張,直接暴漲近4.5倍。有色金屬也趕上了漲價潮,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漲到了將近1萬美元/噸,漲幅高達25%。
而歐盟自己,本身就在能源貿易方面處於弱勢地位。他家每年有60%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石油、天然氣這兩項大宗商品的進口依存度都超過了90%。
至於其他的鐵礦、煤炭等資源,不能說歐盟自己沒有。雖然有,但是開發和勘探這些事情操作起來也是太麻煩了,費這功夫,歐盟還不如用錢買回來,所以,歐盟的市場老早就給巴西、澳大利亞等國的礦商搶佔了。而從前偷的懶,現在遇到全球供應鏈危機,只好把委屈統統嚥下。
據悉,去年前11個月,歐盟在初級產品的貿易赤字最為嚴重,其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價格飆漲了約66%和32%。這其中除了歐盟能源對外依賴較高,還因為他家不注重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獲得,所以造成了目前的困境。
除了能源危機以外,新冠疫情的加速蔓延,也暴露了歐盟經濟模式的弊端。近年來,歐盟逐步剔除了製造產業中低附加值的環節,相關的企業和商品生產幾乎全部轉移至海外,僅留下研發、設計這些高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同時還加大馬力發展金融以及旅遊業。截至2021年,歐洲區的服務業佔比超過70%,留給製造業的僅有25%不到。
像歐洲的跨國企業,將生產交由海外國家或地區代工之後,以前就舒舒服服地坐在總部收錢。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各國接二連三地啟動封鎖措施,歐盟才猛地意識到,他們將大部分的生產留在海外,估計將引發供應鏈危機。像老牌工業強國,法國、德國等馬上心急火燎出臺了計劃,呼喚企業們將產業鏈遷回歐洲,但是喊話將近兩年多,效果卻不咋地。
文 | 廖力思 題 | 黃紫鎵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