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佟思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80、90後的回憶裡,泡麵是典型的垃圾食品,從小就被家長們告知要少吃。
到了Z世代年輕人,在電視劇、短影片等各類廣告效應帶動下,泡麵的吃法越來越多花樣,喜歡吃的人也越來越多,整體市場增長迅猛。
根據國家統計局、智研諮詢整理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泡麵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815.3億元增長至了2020年的1053.6億元。
然而,市場雖在增長,但在外資品牌和新晉品牌雙面夾擊下,競爭更加激烈,老牌泡麵其實是越過越艱難,面臨增長困境。
近日,阿寬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今麥郎也宣佈完成6億元人民幣融資,在業內看來今麥郎此次融資或是為上市做準備,兩者有意爭奪“A股泡麵第一股”,試圖透過走資本路徑拉開同質化競爭差距。
衝擊A股泡麵第一股
宅經濟的火熱,帶動 “阿寬”成為方便食品網紅。
僅2020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紅油麵皮一個單品就產生了4億的銷售額。
“阿寬”母公司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趁熱打鐵,於近日向深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不過,就在此前,老牌泡麵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麥郎”)也在更早前正式接受上市輔導,並於近日公佈完成了6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由加華資本獨立投資,距離上市之路又近了一步。
從發展軌跡來看,成立於1994年,是聚焦食品、飲料兩大賽道的消費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其營收規模已超270億元。
在此之前,今麥郎曾多次被曝出上市計劃,不過命運多舛,在萊茵體育(000558.SZ)的控股股東萊茵達集團與今麥郎創始人範國強的二兒子範明科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宣佈終止後,今麥郎借殼上市也隨之不了了之。
業內分析認為,今麥郎遲遲未能上市,其中包括錯估市場環境、以及對上市認識不夠深刻等原因。
此次捲土重來,接受中信建投(601066.SH)證券的上市輔導,準備再次衝擊資本市場,既是完成多年前的心願,也是被後來者窮追,不得不加速奔跑。
成立於2001年的阿寬,雖然沒有今麥郎時間久,但在“宅經濟”“直播經濟”等新商業模式加速催化下,成為繼螺螄粉之後的又一網紅方便食品產品,備受年輕人喜愛。
2016年,白家食品進行了重組,就被業內看作是為謀求進入資本市場而做準備。
在白家運營下,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於近日正式披露IPO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機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阿寬食品營業收入分別為4.22億元、6.31億元、11.10億元、5.9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分別為608.48萬元、2364.85萬元、7626.49萬元、2192.94萬元。
雖然和今麥郎相比仍有差距,但增速迅猛,若率先上市,在資本加持下,反超也不是沒有可能。
新老品牌之戰已然打響
“A股泡麵第一股”之爭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在很多人看來這不僅是兩個品牌之間的戰爭,更是新老品牌的對決賽。
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帶來,Z世代年輕人不再排斥方便食品,反而對市場層出不窮的新品牌及新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
國產白象的“麻辣香鍋牛肉麵”,五穀道場的“番茄牛腩面”和白家的“阿寬”都在近些年各大電商平臺銷量榜單上佔據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來自韓國海關一組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進口韓國泡麵的總額僅為1515萬美元,2021年前11個月出口泡麵6.0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創下歷史新高。也就是說,7年間增長至當年總額的近9倍。
國內外品牌加速瓜分下,泡麵市場格局也在發生改變。曾經康師傅(00322.HK)、統一(00220.HK)兩強爭霸格局正在動搖,今麥郎等依託於下沉市場成長起來的品牌更是遇上了增長天花板,想要進一步擴張壓力不小。
為了緩解老牌企業增長壓力,今麥郎也在積極轉型。
此次融資,今麥郎方面表示將用於加快技術創新,從研發、生產到營銷進行數字化升級,由傳統快消品公司向快消品數字化科技公司轉型,並進一步加快全國佈局。
之前今麥郎把目標放在了下沉市場,與康師傅、統一爭奪鄉村和小城鎮的消費者。
在新競爭環境下,如何能將重心放在加速創新上,挖掘更多潛在年輕使用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另一邊,阿寬雖然發展迅猛,但網紅產品週期性短,很容易被市場替代,其實自身競爭力並不突出。
目前,阿寬也在探索新的途徑,加大自身品牌宣傳和幫網紅產品代工。
鰲頭財經注意到,目前阿寬每年的銷售費用都過億,是當年利潤的好幾倍。
且招股書顯示,阿寬2020年代工方面產生的營收佔比達到近14%,毛利率卻只有19%,遠低於行業平均30%以上毛利。
一邊是老牌面臨增長困境,開始研發和推廣迎合Z時代的產品。
另一面是新晉網紅品牌面臨信任考驗,如何打破網紅曇花一現的命運。
誰能勝出?仍需時間給出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新老品牌之爭已經打響,泡麵市場格局或將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