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在全國各地看專案的時候總能遇見CVC,現在他們越來越強勢了,導致搶專案的難度又增加了層。”一位多年VC從業者感嘆。
“如果同樣是給錢,我們更傾向拿CVC的,說不定還有企業訂單 。”一家機器人公司的融資負責人表示。
當下CVC與財務VC之間呈現怎樣的競爭格局?是否已對財務VC的投資造成“威脅”?CVC有何“法寶”讓專案“拋棄”財務VC投向其“懷抱”?
CVC已然強勢崛起CVC已然成為風險投資之中不可小覷的新勢力。
回溯歷史,CVC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企業風險投資起源於美國,1914年杜邦投資了一家成立剛滿6年的汽車企業即通用汽車,就此,開啟了企業風險投資的模式。發展期間歷經壟斷巨頭轉型、矽谷崛起、網際網路泡沫,時至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的產業CVC模式已經演進得相當成熟。
立足全球視野,CVC已呈現逐年增長趨勢。CB Insights的報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全球CVC交易總量為787億美元,疫情之下,CVC融資記錄仍然實現了同比133%的增長。
全球CVC交易數和以十億美元表示的半年交易額
視線拉回中國,1998年,剛滿一歲的阿里巴巴參與投資了海爾旗下智慧品牌“海爾智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算是中國CVC的初期嘗試。但真正意義上的CVC第一案,是2000年用友幸福投資作為主體投資了四川成都的理財軟體公司“財智軟體”。
中國CVC的發展的二十餘年,可謂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前十年,CVC幾乎不被關注,處於不溫不火的半遺忘狀態。2011年後CVC迎來發展視窗期,一些以騰訊、阿里、百度為代表的網際網路CVC開始不定期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被提及和關注;隨後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浪潮將創投市場推向高點,VC頻頻出手,CVC當仁不讓。這一期間,CVC 機構數量達到了巔峰的 170 家,CVC 機構對初創企業的投資筆數與投資金額都有顯著增長,截至 2016 年,國內 CVC 的投資總額已經與 VC (Venture Capital)旗鼓相當。
粗略劃分,目前市場上的CVC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網際網路CVC,一類是企業CVC。
網際網路CVC是以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嗶哩嗶哩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本身業務穩步發展,運用投資的方式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及創新機會。
企業CVC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則是以聯想集團、碧桂園、海爾集團、保利地產為代表的傳統企業,一類是以小米、蔚來汽車、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制造企業的後浪們。
據IT桔子資料顯示,目前國內CVC主體公司之中僅有二成來自網際網路企業,其餘八成均來自非網際網路企業,其中生產製造行業已佔比到15%。
這是否預示著本文開篇某機器人企業投融資負責人所提及的,擁抱CVC就可以拿到訂單呢?
時代在拋棄財務VC時代正在拋棄財務VC,投資正在迴歸價值。
何謂財務VC?還記得當年的百團大戰、辦公室零售貨架、共享單車大戰、24小時健身房、社群團購嗎?同一個賽道至少湧現出10家以上的企業,不看企業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如何,創業者僅靠一份BP就可獲得VC的百萬、千萬融資。
專案的發展路徑大同小異,對使用者進行補貼、閃電式擴充套件攻佔市場,在賬面金額“見底”之前加速融資,一輪又一輪追投的財務VC快速“催熟”了一個又一個新興賽道,資本放大了野心,也產生了泡沫。而今,昔日的熱門賽道只留下1-2名頭部玩家,資本的金錢成為沖刷了網際網路創業的泡沫流水。
如今,網際網路創業已成為過去式,科技創業正當時,那些只能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援的財務VC正在被時代所拋棄。
從大背景來看,國家政策強調實體創新和科技創新,外部環境“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為中國晶片、信創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於投資而言也帶來了新的標的、積極的方向。
從科技企業的特點來看,技術創新本身具有工作週期長、不確定性大、失敗率高,這與此前的網際網路To C、大平臺,快速擴張模式不同。
財務VC投資的資金主要來源於LP(Limited Partner)主要任務是投資、為LP掙錢,所以在投資方式上更加追求短期投入、快速回報;CVC則不同,投資的資金主要來源於自身的企業,投資團隊也要對母公司負責,且投資週期遠長於財務VC,有的專案投資時間可以達到10年以上,甚至不考慮退出,為科技企業的長週期發展給予了充裕的時間。
蔚來汽車在2016年還沒有量產時就獲得了聯想集團CVC聯想創投的兩輪融資,發展期間蔚來曾面臨“PPT造車”風波、全年淨虧損113億元、核心員工相繼離職等重大危機,聯想創投始終陪伴從未減持。
至於CVC給予被投企業訂單的故事,也並非只是傳說。
2017年保利資本投資了商湯科技,利用自身地產企業的資源優勢在每一個樓盤入口設定了人臉識別,從而幫助商湯科技在地產領域落地了人臉識別場景。
2021年保利資本投資了一家建築抹灰機器人公司,也為其開放了測試和應用場景,雖然沒有產出,但是在測試後依舊從專案專案端、公司端、總公司端生成試用成果報告反饋給企業,這份報告對於企業拓展其它客戶時起到了非常好的標杆效應。
“保利(保利地產旗下)資本對於被投企業會從訂單、場景、協同三個角度給予賦能。” 保利資本副總經理李文軒曾公開表示。
訂單來源於與主營業務的協同。
“我們定位是作集團產業的延展,投資方向上,基本上沒有碰到和產業衝突的專案。在投資上不可能再投小家電或者大家電,反而投很多晶片、人工智慧這樣的企業,目前,有90%已投的專案或多或少與產業建立了業務協同。”海爾資本的管理合夥人劉璐表示。
對於此,聯想集團的王光熙也表示:“作為聯想集團瞭望塔,我們探索未來5-10年的前沿科技,並積極進行佈局,來補充聯想集團的創新生態。”
財務VC如何生存有錢不再是拿到專案的唯一籌碼,優質的專案已經在酌情考慮到底拿誰的錢更“划算”了。
當年,寧德時代在市場上放出希望融資訊息的時候,一時間全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蜂擁而至,門口上百家VC排隊。 而最終,TCL創投成為了寧德時代選擇的少數幾家投資機構之一。寧德時代做出這個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TCL和寧德時代在產業上有配套協同的能力。而TCL創投在投資寧德時代之前,甚至已經投資了不少寧德時代的上游公司。
中國發力硬科技的大背景之下,投資的邏輯已從風口邏輯轉向產業邏輯,財務VC或將如何求生?
- 從一線到高層佈局產業背景人才。
鈦媒體App觀察到VC圈已然上演產業背景投資人的爭奪大戰。華蓋資本合夥人周家樂來自順豐集團,深耕多年的供應鏈與物流領域;盈科資本生物醫藥事業部總裁施正政博士長期從事生生命科學和創新藥研發,具有大學和企業兩方面的資深經歷,在加盟盈科資本之前,先後擔任美國貝勒醫學院助理教授, 納斯達克上市制藥公司Lexicon的資深科學家, 康奈爾大學醫學院Houston Methodist研究所副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在美期間,擁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Shi Lab),為主任研究員(PI)和博士生/博士後導師,是一位具有產學研複合背景的醫學人才;高榕資本新進醫療健康合夥人楊昆,則具備跨過醫療企業高管工作經驗和多年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經歷,曾主導投資先健醫療、榮昌生物、康諾亞等上市企業。
除去合夥人層面,看專案的一線投資人的招聘需求也呈現了產業化人才趨勢。盈科資本向鈦媒體表示:“我們目前主要招聘新能源、硬科技方向的投資人員,懂板塊是基本要求,兼顧產業和行業投資專案經驗最好,一線崗位人員最起碼具備二選一的能力。”
- 加強投後管理,讓其成為斬獲專案利器。
“我們的投後是可以幫我們搶專案的!”一家投資機構的投後負責人向鈦媒體App表示。
投前的硝煙尚未消散,投後的戰爭已經打響。以紅杉、高瓴為代表的頭部機構已組建了上百人的龐大投後賦能團隊,腰部及垂直領域機構也積極搭建更具特色的精幹小組。
比如業內知名的達晨、經緯創投等在投後賦能上已有成熟的團隊和經驗,面對創業者找錢、找資源、找人需求提供海陸空全方位支援。
也有些投資機構在向著“諮詢機構”方向延伸。一家名為智齒科技的人工智慧客服公司中,雲啟資本就為這家企業量身定做了一套人力資源改革方案。透過引入年輕優質團隊,替代了難以跟上時代的傳統員工,其人效比獲得提升。一年後,這家人工智慧客服公司進一步提升了估值和營收,也進一步印證了雲啟資本在專業諮詢方面的服務能力。
另外,對於專注於某一賽道的基金來說,一些基金形成了對新興產業的賦能閉環能力。比如,中科創星有著科研成果轉化和硬科技投後管理能力,可為硬科技賽道中的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和產學研轉化服務。在行業上下游方面,也可以為被投企業助力。
投資機構投後業務模式百花齊放,最終指向都是如何幫助優秀的被投企業走向下一輪、快速發展。當被投企業在真實“獲利”之時,亦可以成為投資機構斬獲專案的“利器”。
- CVC與財務VC融合並存
CVC與財務VC並非一定要二選一,在投資上它們在融合並存。
鈦媒體App從當下明星專案的投資機構名單觀察到此現象。比如,蔚來汽車的資方之中既有聯想創投、京東科技、騰訊投資一類的CVC,也有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一類的VC。寧德時代也同樣類似情況,既有越秀產業基金、TCL創投、長安汽車一類的CVC,也有華鼎資本、雲暉資本一類的VC。由此可見,它們正在以融合的姿態,重塑中國的產業生態。
由於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對於CVC與VC的選擇也不出現不同的傾向。例如晶片、機器人一類的硬科技企業,在企業初期更需要訂單、商業場景驗證,此時CVC對於企業而言是不錯的選擇;而當企業步入成長期,此時VC單純的財務投資反而有利於企業大展拳腳、開疆拓土。
對於此現象,歌斐資產創始合夥人殷哲則表示:“一部分成長期企業希望產業資本的進入能帶來產業賦能,但更多的企業在尋找平衡點,歡迎產業資本加持的同時,也希望保持獨立的發展空間和決策體系。”
不過長期來看,市場上永遠需要兩類投資人,一類是產業投資人和另一類市場化投資人或者說財務投資人。(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郭虹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