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匯率保持雙向波動、總體穩健。據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釋出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4854元,較上年末升值0.6%。前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化波動率為3.2%。
進一步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前三季度美元指數上漲4.7%,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都是貶值的,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4.6%,而人民幣小幅升值1.2%。其中,9月份以來,美國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加強,美元指數上升,同期人民幣窄幅波動,穩定在6.46的水平。
10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保持雙向浮動。《證券日報》記者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資料梳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最高點為11月18日的6.3803,最低點為10月13日的6.4612。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八次工作會議強調,目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影響匯率的因素較多,未來人民幣匯率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雙向波動是常態,合理均衡是目標,偏離程度與糾偏力量成正比。
對於後期影響匯率的因素,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總體來看,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主要是國內外經濟復甦情況、貨幣政策走勢和通脹變化。目前最突出的變化是境內外通脹的差異表現和隨之可能引發的貨幣政策調整節奏和速度,這將成為判斷未來匯率走勢的關鍵。
“從波動因素看,輸入性風險將成為人民幣匯率面臨的主要風險。目前受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供應鏈瓶頸、物流緊張等因素影響,全球通脹快速走高,將推動主要經濟體以更快的速度收緊貨幣政策,對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穩定帶來一定影響。”王有鑫表示,從糾偏力量看,國內經濟基本面將繼續給予人民幣匯率有力支撐,成為緩解和平抑外部波動的關鍵因素。國內經濟穩定復甦,企業盈利改善,人民幣資產保持較高回報率。產業鏈和供應鏈順暢運轉,部分海外訂單轉移至國內,出口貿易和貿易順差將繼續保持在高位。金融開放穩步推進,境內外利差保持在安全邊界以上,跨境資本將繼續維持流入。因此,綜合看,雖然外部波動因素增多,但國內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將成為風險緩衝墊,使得匯率在穩定區間波動。
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在報告中表示,將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預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王有鑫認為,下一步應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大市場供求力量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有效吸收外部波動,發揮市場在調節跨境資本流動中的穩定機制。建立市場預期引導機制,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使市場主體形成“風險中性”理念,減少投機行為和羊群效應。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體系,在金融開放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本報記者 劉 琪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