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近7成上市車企三季度淨利下滑,上汽狂砸126億死嗑研發

由 務高林 釋出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李卓玲

在“芯荒”、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衝擊下,多家上市車企三季度業績承壓。

據Wind資料顯示,A股上市車企2021年三季報披露完畢。今年第三季度,12家乘用車企中,有8家歸母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佔比達67%;有4家營收、淨利雙跌,包括海馬汽車(000572.SZ)、上汽集團(600104.SH)、江淮汽車(600418.SH)和江鈴汽車(000550.SZ)。

“三季度車市還受德爾塔變異毒株在東南亞蔓延,尤其是晶片產業鏈重地馬來西亞疫情的重擊,導致彼時本就深陷困頓的全球晶片再度告急,並持續傳導至國內汽車產業。”10月30日,某主流自主品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另據接近長城汽車的知情人士此前對記者透露,馬來西亞疫情預計影響長城10萬產能。

“近期晶片短缺問題稍有緩解。”10月29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時代週報記者稱。在他看來,汽車晶片供給最黑暗時期已過去,未來會持續改善。但想完全解除晶片的短缺,估計還是要到明年春節之後。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第三季度,不少上市車企研發投入仍在加大,包括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車企單季度研發費用均同比暴漲5成左右。

以上汽集團為例,三季報釋出當日,其還宣佈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汽集團出資66.5億元。據悉,乘用車分公司原有R品牌,將由飛凡汽車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

對於後續是否上市,上汽集團方面10月29日對時代週報記者稱,“預計會往這個方向,具體時間現在還不好說”。

江淮淨利暴跌249.06%,北汽藍谷賣積分增收

今年第三季度,12家乘用車企中,有8家歸母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以江淮汽車領銜,當季淨利同比暴跌249.06%。

對於Q3淨利下滑,江淮汽車稱,“主要繫上年同期第三季度收到大額政府補助及子公司大額資產處置增加收益所致。”據梳理,今年第三季度,其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72億元,去年同期為4.23億元。

從今年表現來看,在緊握大眾、蔚來兩張王牌下,江淮汽車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其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達1.95億元,同比增長359.98%。此前,在半年報中,江淮汽車表示公司內部正積極“對標大眾、學習蔚來”,對標大眾的 MIS皓學架構平臺完成首款產品的生產和上市,市場關注度得到提高。

三季度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的,還有上汽、廣汽等大型車企集團,跌幅均超10%。這或與各自旗下合資公司表現有關。

以上汽集團為例,今年前9月,上汽大眾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7.54%,上汽通用下滑5.22%。反觀其旗下自主機板塊,表現則可圈可點,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今年前9月累計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2.84%、6.74%和34.81%。

此外,今年第三季度,北汽藍谷、小康股份等因華為汽車概念大熱的上市車企,依然未擺脫虧損的局面。兩車企當季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8.31億和6.0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主營新能源車的車企,積分交易已成為相關車企業績上的重要組成。據北汽藍谷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共計36.61億元,同比增長352.19%。北汽藍谷在財報中將其歸因於整車銷售及積分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對於該積分收入是否為新能源積分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10月29日也採訪了北汽新能源方面,相關人士稱,“具體情況以財報為準。”

記者留意到,北汽藍谷今年3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稱,“公司新能源積分具體數量以工信部公佈資料為準,公司與其他企業進行正積分交易,併為公司帶來一定收益。”今年7月,其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稱,“公司有一定數量的積分。公司的積分將根據國家對積分銷售的管理規定進行交易。”

10月29日,對於目前積分交易行情,川財證券汽車首席分析師黃博對時代週報記者稱,“按照這個勢頭感覺還要漲的。”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新能源積分報價已經突破3000元/分,且價格仍水漲船高,另有資料預測年底價格或會突破5000元/分。

加大研發,自主高階新能源掀“獨立潮”

三季度利潤大多呈跌勢,但並不阻礙主流車企加大研發投入。

從今年三季報來看,各家車企研發投入力度各異,有半數同比出現下滑,不過,包括上汽集團、北汽藍谷、長城汽車等上市車企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上漲幅度均超40%。

從單季度研發費用來看,據Wind資料顯示,上汽集團以48.36億元領銜,其次為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分別達22.38億元和9.99億元;海馬汽車、力帆科技和*ST眾泰單季度研發費用均低於1億元。

若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上汽集團累計研發費用已超百億,達126億元,同比增長41.55%;而緊跟其後的比亞迪、長城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則分別達52.34億元、28.56億元,同比增長6.99%和50.73%。

在智電化轉型愈發迫切的背景下,以上汽集團為代表的一系列自主巨頭正“急覓”出路。

10月29日,時代週報記者從上汽集團方面獲悉,其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出資66.5億元,員工持股3.5億元人民幣。

“飛凡汽車將深耕中高階智慧電動車市場,探索運用創新的公司運營方式、商業運作模式和市場化激勵機制,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推動自主品牌‘品牌向上’。”上汽集團方面稱。

除了飛凡汽車外,此前也有不少上市車企集團高階新能源子品牌相繼宣佈獨立運營,包括東風旗下的嵐圖汽車、廣汽集團的廣汽埃安,以及吉利的極氪汽車等。在業界看來,這或有利於吸納更多社會資本,藉助外部資源推動自身智電化轉型發展。

另外,對於有著電動汽車“心臟”之稱的動力電池,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廣汽集團10月29日公告稱,審議透過《關於自研電池試製線建設專案的議案》。“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自研電池試製線建設專案方案的實施,專案計劃總投資 3.36 億元,資金來源由公司統籌考慮。”

目前,已經佈局自有新能源車電池產線的車企,除上述廣汽埃安,還有比亞迪、吉利、長城、上汽、東風、一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