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資本扎堆體外診斷,科創板一天上市兩家,4天股價漲幅超發行價5倍

由 司馬盼香 釋出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馮憶情

5月21日,德勤釋出的一份報告稱,全球生物醫藥市場正面臨轉型,推動力來自創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創新研究開發領域的探索。

同一天,上海出臺29條政策措施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透過三年時間,全市生物醫藥製造業年度工業總產值達到1800億元,重點支援創新藥品、高階醫療器械、先進生物醫藥裝備和材料、新型服務外包等4大產業發展。

受此影響,上海本地醫藥股的交大昂立、美迪西以及復星醫藥等,均有不錯表現。

此前5月17日登陸科創板的睿昂基因,股價連續創新高,5月21日收報120.01元,較發行價18.42元漲了515.52%。

“睿昂基因自主研發的分子診斷試劑獲得多個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處於國內行業領先地位,這是公司獲得高估值的一個基礎。”國家奈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北京中科納泰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鬍志遠向時代財經表示。

科創板一天迎兩家體外診斷公司

上市後,睿昂基因的股價不斷創新高,20日最高到128.88元,相較其發行價漲幅超過5.2倍,與上市當日開盤價相比,也有35.66%的漲幅。

時代財經記者致電睿昂基因,回覆稱,“這個屬於正常波動。”

睿昂基因是位於上海奉賢的一家專注體外診斷的生物醫藥公司,主要為血液病、實體瘤和傳染病患者提供基因及抗原的精準檢測。

對於股價的上漲,三一創新投資管理合夥人尹正表示,“在體外診斷領域,分子診斷是一個成長性非常好的細分賽道,而且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也是在快速拓展過程當中,所以大家對它快速的成長是有一個預期在裡面,反應出來就是股價的提升。”

與睿昂基因同日登陸科創板的還有另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亞輝龍。

5月17日,亞輝龍上市第一天,股價漲至64元,上漲332.43%。5月21日,其股價收報66.69元。

亞輝龍也是一家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主營是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為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目前,亞輝龍具有磁微粒吖啶酯化學發光、免疫印跡、酶聯免疫、免疫熒光層析四大核心技術平臺,以及核心原料製備技術。

同一天,兩家體外診斷公司掛牌科創板,實屬罕見。

不過細心觀察,近期生物醫藥領域IPO上市緊鑼密鼓,除了上述兩家在17日上市之外,18日康拓醫療也正式登陸科創板,三天後的5月21日,奧精醫療又同樣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資本扎堆

體外診斷行業技術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在靈敏度、特異性、檢測通量等方面獲得極大提高,致使應用範圍迅速擴大密切相關。

相關資料顯示,全球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從2013年533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約72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6%,已成為醫療市場最活躍、發展速度最快的領域之一。

同時,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也對中國及全球體外診斷行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過去一年多來,在新冠病毒檢測,以及體外診斷產品集採相關政策共同推動下,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資本投資力度也迅速放大。

浩悅資本資料顯示,2020年該領域私募融資事件從2019年的78起增長到2020年242起;從融資輪次分佈來看,早期專案佔據較大比例,這反映了在上述因素驅動下,投資人對於國內IVD(雲端)企業的信心有所增強,同時市場需求的增長,也促使更多企業投身體外診斷行業。

而且這種投資呈現產業連續投資的趨勢。

如在睿昂基因,IPO前公司股權結構中,包括浙江大健康(持股15%),伯慈投資(持股11.82%),睿泓投資(持股6.83%),歐芮科技(持股5.19%),力漾投資(持股4.8%),辰賀投資(3.88%)以及康士蘊達(3.52%)等10多家專業的VC、PE機構。

其中,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於2018完成對睿昂基因的數億元投資。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是迪安診斷於2017年使用自籌資金1.5億元與通策醫療、創業軟體和杭州灝贏共同發起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迪安診斷早在2015年就和高特佳投資共同發起和設立迪安-高特佳醫療產業基金。高特佳於2016年參與了睿昂基因B輪融資。

同一天上市的亞輝龍,也同樣獲得了諸多資本的青睞。

股權結構顯示,亞輝龍的投資方包括睿耀投資、華德賽、紅土醫療、禮瑞投資、海贏基金、深創投、國藥投資、合鑫投資以及賽富動勢、賽富璞鑫等專業基金。

看好兩大潛力賽道

事實上,在我國體外診斷市場中,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被認為是未來IVD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個細分賽道。

“目前,國內腫瘤分子診斷的普及和應用正在快速滲透的過程當中,所以頭部幾家公司在營收上的表現都非常好。”尹正向時代財經表示。

據尹正觀察,免疫診斷原有市場佔比較高,而免疫專案領域最成熟的應用之一就是化學發光平臺。化學發光POCT兼顧了免疫熒光的準確性和自動化的優勢,受到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

據浩悅資本統計,2020年度免疫類POCT領域的私募融資事件幾乎全部發生在POCT化學發光企業。

相比之下,分子診斷的發展晚於免疫診斷,國內上游廠家在該領域的技術積累也相對薄弱,因此分子診斷領域原料的壟斷現象更為嚴重。

5月16日,邁瑞醫療釋出公告,擬透過全資子公司MR Global(HK)Limited及全資孫公司Mindray Medical Netherlands B.V.以現金形式收購芬蘭的免疫原料供應商Hytest Invest Oy,收購總價預計約5.45億歐元(約合42.6億元人民幣)。交易完成後,邁瑞醫療將間接持有Hytest Invest Oy及其下屬子公司100%的股權。

此次邁瑞醫療收購體外診斷試劑原料供應商,主要就是為了向上遊延伸,以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與原料市場相反的是,我國分子診斷應用領域的發展並不落後於國外市場。

雖然分子診斷在國內也處在蹣跚起步階段,但已從早期主要應用於傳染性疾病檢測,拓展到現在的腫瘤個體化診療、血液篩查、產前篩查、遺傳性疾病篩查、藥物代謝基因組學等領域,這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對國外實現彎道超車的IVD技術方向。

“分子診斷,它的創新實際上還是要基於基礎研究加臨床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臨床研究,基於一些比較大樣本的臨床佇列研究,提供足夠多的臨床資料的支援,找到這個產品的臨床應用價值,這才是創新產品最大的門檻。”胡志遠向時代財經表示。

5月21日,德勤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生物醫藥市場正面臨轉型,尤其在疫情暴發後轉型更為迫切,推動力來自兩個層面:一是創新科技的應用與賦能;二是創新研究開發領域的探索和突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創新逐漸與世界接軌,基於政府相關政策支援和數字化技術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雙重助力,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生物醫藥市場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