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 雙邊貿易保持高速增長

海關總署9月10日釋出的資料顯示,自1991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以來,我國與東盟國家交往日益密切,雙邊貿易保持高速增長,從1991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6852.8億美元,年均增長16.5%,比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年均增速高出3.4個百分點。

2020年,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連續第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東盟進出口5539.2億美元,增長33.3%,佔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5%。

據悉,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商品種類少、貿易規模小。90年代後,以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我國對東盟出口比重逐漸提高,同期自東盟進口原油、橡膠和原木大幅增長。進入21世紀,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自由貿易區建設持續加速,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商品種類不斷豐富,互補性的貿易結構逐步形成。

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以來,中國海關牽頭與東盟完成原產地規則升級談判並順利實施。對外全面加強與東盟各國海關的溝通和協作,積極推進原產地電子聯網;對內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助力進出口企業充分享受協定的關稅減讓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國企業享惠進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3.3萬億元,年均增幅27%;雙方之間90%以上的貨物可享受零關稅待遇,共計減讓稅款3149億元。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新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中印和中馬“兩國雙園”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專案順利實施,有效提升了我國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水平,雙方跨境物流更加順暢。今年前8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4省區市對東盟進出口812.2億美元,增長28.7%,拉動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4.4個百分點。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我國和東盟經濟貿易互補性強,增長潛力大。為更好服務企業開展對東盟國家進出口貿易,提供更為科學的決策輔助和資訊支撐,海關總署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編制的“中國―東盟貿易指數”,擬在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首次對外發布,將成為雙邊貿易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對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具有積極意義。

(經濟日報記者 顧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0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 雙邊貿易保持高速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