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獵雲網(ID:ilieyun) 作者:林京
3月1日晚間,海底撈釋出人事任命公告,張勇卸任CEO職務,公司副執行長兼營運長楊利娟女士被調任為公司執行長。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前執行長張勇將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
李瑜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營運長,王金平出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營運長。該等委任均自2022年3月1日起生效。
來源:海底撈公告截圖
其實,張勇“辭職”海底撈的想法早就有之。2020年,張勇透露了退休計劃。他在當年4月27日透過公司內部郵件宣佈,自己將在10至15年內退休。他說,“凡事欲則立,早謀劃會顯得更從容些。”
內部信中,張勇提到,自己擔心由於年齡問題導致學習能力跟不上,阻礙企業發展,期望找到一位愛海底撈、業務熟練的領導者。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這一年,張勇的一項錯誤預判讓海底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2020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應該在當年9月前後結束,受疫情影響,許多門店倒閉,租金價格下跌,張勇認為,這是海底撈“抄底”好機會,開始大幅擴張門店。
2020年海底撈新增544家門店,2021上半年新增了299家,平均每天就新增1.64家門店。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為1597家。
近日,海底撈釋出了一則盈利預警,開始為這項錯誤決策“買單”。2021年海底撈全年收入預計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但2021年海底撈淨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而虧損額度甚至相當於其前三年的淨利潤。
海底撈的新業務探索也未能傳來好訊息,自去年開始,喬喬的粉、麩私房面、撈派有面兒等海底撈子品牌陸續出現關店現象,海底撈想要探索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也受阻。(獵雲網過往報道: 虧損38億,“抄底”失敗的海底撈,副業也遭重創 )
截至3月1日,海底撈股價從最高85.779港元跌至17.92港元,市值已跌至1000億港元。
張勇曾在股東大會上坦承自己對趨勢判斷錯誤,選擇此時交棒給新的管理者,或也是最好時機。
43歲楊利娟接任,被稱為“最牛服務員”
公告顯示,43歲的楊利娟,於1997年6月至2001年3月擔任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海底撈」,前稱四川省簡陽市海底撈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經理。
自2001年4月起,楊利娟擔任四川海底撈董事,並於2018年1月調任為四川海底撈的非執行董事。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她也同時擔任海底撈公司董事。2016年9月楊利娟完成長江商學院舉辦的中國企業CEO/金融CEO課程。
公眾對楊利娟最初的認知,要回到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彼時作為COO的楊利娟,與張勇一起敲響銅鑼。
一系列關於這位海底撈“最牛服務員”的故事開始傳出,在《海底撈你學不會》這本書中,也記錄了諸多楊利娟的故事,把她稱為“敢拼命的楊小麗”。這是一出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楊利娟出身於四川簡陽,為了幫助家裡還債輟學打工,在餐館裡幹起了服務員,她的勤快伶俐,得到張勇賞識,並開出一個月160元的高薪資“挖人”,這比楊利娟原來的120元工資高出許多。但楊利娟沒有立即跳槽,一年後,她所在的餐館老闆要關店去廣州開店,她便跳槽到了海底撈。
加入海底撈第一年,楊利娟家中曾遭遇債主上門逼債,張勇聞知,直接劃出800元幫她解圍。“從此,我就把海底撈當家了,誰要損害公司的利益,我敢跟誰拼命!”楊利娟曾這麼說。
21歲時,楊利娟被張勇派去西安,獨立運營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店,統管100多名員工。
海底撈出名後,楊利娟經常接到獵頭公司挖她的電話,都被她拒絕,“都是百萬以上的年薪外加股份,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我跟他們說不要再來電話了,我離開海底撈什麼都不是,我不會離開海底撈的。”
在過往海底撈關鍵的制度變革時期,都有楊利娟的身影。
2014年,海底撈對管理制度進行革新,核心就是“連住利益,鎖住管理”,在實操層面則是師徒制和計件工資,這項制度的負責人便是楊利娟。
2021年11月,盲目擴張開店的海底撈,宣佈開展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收縮業務擴張。在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改善前,公司將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平均翻檯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分店。
“啄木鳥計劃”也是由楊利娟負責。海底撈表示,自“啄木鳥計劃”實施以來,公司內部管理和運營明顯改善。楊利娟此次獲委任為執行長,將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並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楊利娟持有海底撈0.2%的股份,按照後者最新的100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13.25億元)的市值計算,楊麗娟持有海底撈股權的對應市值約為1.63億元。
來源:天眼查
2021年4月,楊利娟以125億元的身家登上《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第7位;同年4月,楊利娟又以16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931位。
海底撈管理層年輕化
讓品牌更加年輕化,也是包括海底撈在內的傳統火鍋品牌都在做的事情。
2020年,海底撈曾釋出一則“接班人計劃”, 將管理人員的選拔機制面向所有員工開放,計劃週期為10~15年。
2021年8月,海底撈宣佈新的人事變動,舒萍辭任公司非執董及審計委員會成員,施永宏辭任公司執董,同時,新增楊利娟、李朋、楊華、劉林毅、李瑜、宋青、楊立七位執行董事,新增馬蔚華、吳宵光兩位獨立非執行董事。
從年齡來看,此次人事變動後,海底撈管理層平均年齡有所下降。據媒體統計,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由原來的53.6歲降至47.9歲,執行董事成員也由原先的45歲降至40.1歲。此舉,也被外界視為海底撈“接班人計劃”後續。
此次加盟的另外兩個人,也都是80後。
其中,李瑜,36歲,為公司執行董事,自2007年11月加入海底撈以來歷任多個職位,先後擔任門店經理及大區經理(臺灣地區、泰國、韓國及日本)。李瑜也擔任海底撈若干附屬公司的董事及高階行政人員。
據公開報道稱,1985年出生的李瑜是個樂天派,他在自己履歷裡如此寫道——2007年加入海底撈,端過盤子,收過桌子,看過臺子,搗過亂子,捅過婁子……一路磕磕碰碰,也還算得上有膽識、講義氣。
2015年9月,30歲的李瑜帶了26個人到了臺灣,開出了海底撈在臺灣的第一家店。5年之後,李瑜在臺灣開了14家海底撈門店。
王金平,38歲,自2008年1月加入海底撈以來歷任多個職位,先後擔任門店經理、大區經理(新加坡)及大區經理(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及紐西蘭)。
據悉,王金平是海底撈走向國際化的先行者——第一家海外門店的經理,至今已有十年的海外市場經驗。
回看海底撈的發展歷程,早在2018年公司上市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國籍也已變成了“新加坡”。在上市一年後,張勇以138億美元身家(約合987億元人民幣),問鼎新一屆新加坡首富。
據瞭解,新加坡、開曼群島一直被譽為“全球合法避稅天堂”。比如,新加坡個人所得稅最高不超過20%,公司所得稅最高17%,且沒有資本利得稅,沒有遺產稅等。
自張勇在宣佈退休計劃後,一些減持行為也頗受關注。
2020年5月,張勇創始團隊減持套現15.6億港元,就曾遭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因為在這之前,海底撈剛從銀行貸款21億元人民幣救急。對於此次套現的原因,海底撈負責人回覆媒體稱,股東個人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有一些資金上的計劃和安排。
去年,在被問及海底撈未來是否會維持業績的持續增長時,張勇回答:“我作為海底撈最大的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如今,海底撈逆勢開店正遭“反噬”,也面臨鉅額虧損,留給這些年輕的繼任者們,顯然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