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夏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第七屆年會於10月26至27日在北京總部以影片方式舉行。作為首家由中國倡議發起的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開業運營已近七年。過去七年亞投行發展和運營成效如何?中國在亞投行發展和運營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未來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亞投行將如何作為?日前,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對這些問題給出答案。
金立群表示,開業七年來,亞投行始終秉持多邊主義,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國際性、規範性、高標準運營,取得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突破:亞投行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公信力不斷提高,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的感召力;業務規模持續穩步增長,為推動全球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順應時代潮流與形勢變化,積極響應發展中成員不同需求;不斷加強夥伴關係,用實際行動推動相關全球倡議。
金立群介紹,亞投行成員已由57個創始成員發展到來自全球六大洲的105個經濟體,當中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同時包括大量發達國家,“這一平衡安排和獨特優勢使亞投行成為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樑紐帶。”
在業務方面,亞投行截至目前已批准了191個專案,總融資金額超過364億美元,並撬動了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各類資本850多億美元,惠及33個域內外發展中成員。這些專案包括交通、能源、城市發展、水資源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也廣泛涉及公共衛生與教育領域的社會基礎設施。
他還提到,亞投行在幫助成員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轉型方面持續發力,2021年全年,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相關專案的投資佔到了投資總額的48%,非常接近《亞投行中期發展戰略(2021-2030)》中確定的到2025年實現氣候融資佔比50%的目標。而針對新冠疫情,亞投行也敏捷地調整業務重點,透過設立“新冠疫情危機恢復基金”,幫助成員緩解疫情對其公共衛生、經濟和金融系統帶來的衝擊。
金立群表示,作為亞投行的倡議發起方、第一大股東國和總部所在地,中國對亞投行的發展和運營給予了大力支援。首先,中國政府在亞投行籌建和運營中始終展示出寬大的“氣度”。其次,中國政府一直堅持從“公心”出發推動亞投行發展。
他舉例說,在亞投行籌建和運營過程中,中國政府始終遵循多邊主義,嚴格按國際慣例行事,與其他成員一樣,透過理事會和董事會來發揮建設性作用,參與亞投行重大政策和戰略制定。這是亞投行維護其國際公信力的重要基石。
此外,中方在亞投行平臺上提出了多項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包括倡議成立專案準備特別基金並出資5000萬美元、推動成立“低收入國家特別基金視窗”和“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等,這些舉措在幫助發展中成員,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加強能力建設、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推動亞投行實現其宗旨提供了重要助力。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增長困難重重,氣候變化與公共衛生問題突出,面對這些全球性挑戰,亞投行將發揮什麼作用?對此,金立群談到了五方面具體舉措。
第一,始終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在銀行內部治理和業務運營中繼續堅持非政治化原則,始終聚焦推動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尋找和擴大各方利益交集,提高成員凝聚力。第二,按照《亞投行中期發展戰略(2021-2030)》確定的發展方向和業務重點領域,堅持以“可持續性”為核心為“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提供融資,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第三,積極履行亞投行作為國際發展機構的使命,努力幫助發展中成員渡過難關。第四,進一步加快業務創新,為滿足成員多樣的發展需求、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解決方案。第五,進一步加強夥伴關係,共同推動解決全球性挑戰。
金立群透露,根據成員的現實需求和使用新冠疫情危機恢復基金的經驗,亞投行管理層正加快推動設立“結果導向型貸款”(RBL)和建立“常備應急響應機制”,以進一步豐富融資工具,更好更迅速地響應成員的多元化需求,幫助成員應對多樣危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