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淨利潤暴跌逾6成 上銀基金主打固收類產品折戟牛市

記者 | 曹井雪

母公司上海銀行的財報曝光上銀基金收益,公司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下降逾60%;無論從新發產品還是存續產品看,上銀基金的權益類產品表現皆不佳。

背靠大樹好乘涼,昔日上銀基金在成立第二年便實現盈利,曾讓同業頗為豔羨,但如今牛市中的業績卻呈現斷崖式下跌:公司中期淨利潤為4900萬元,而2019年中期的淨利潤卻是1.3億元,同比降幅達62.31%。

不僅是上半年業績不如人意,《紅週刊》記者注意到,即便下半場牛市波瀾壯闊,公司的權益類產品依然乏善可陳:以其中相對錶現最好的上銀新興價值成長為例,截至9月17日收盤,該基金下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24.02%,今年以來的同類排名基本穩定在中游。

此外,公司其他存續的權益類產品業績也是亮點寥寥,從而也導致了公司整體權益類基金規模袖珍,單隻產品半年末的資料均不足3億元。截至今年半年末,上銀基金在141家基金公司中的總資產排名第54位,較上一季度末退後6位。

權益舵手星光黯淡

主將風格飄忽致業績落伍

據《紅週刊》記者統計,在今年發行市場火熱的情況下,上銀基金共發行了5只新品,但權益類產品只有內需增長1只,而該基金的募集規模也僅有2.99億元,與公募同行動輒幾十億的募集規模差距巨大。

究其原因,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不佳和知名度欠缺或是首要因素。天天基金網顯示,上銀內需增長的基金經理為趙治燁,目前他的基金經理崗位任職年限接近5年半,同時他參與管理的基金達到6只之多,是公司權益類基金經理團隊中的靈魂人物。

但是拉長時間線來看,截至9月17日收盤,趙治燁的最佳任職回報率僅為85.47%,經歷過完整的牛熊週期也未能有一隻產品實現回報翻番;同時在管的基金資產總規模約為12.05億元,平均單隻產品的規模僅約為2億元。特別是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上銀未來生活,該基金今年半年末的規模僅約為0.51億元,清盤警報實際已經拉響。

以他單獨管理的上銀新興價值成長為例,截至9月17日收盤,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28.17%,其中上半年的淨值增長率僅約 為3.35%。從該基金二季報的重倉股來看,記者發現其所選標的年內表現不佳是主要的問題所在。截至最新收盤,彼時的十大重倉股年內沒有一隻能夠實現漲幅翻番;進一步說,除去五糧液外,剩餘的標的股沒有一隻年內的漲幅超過50%,特別是平安和萬科A兩隻迄今年內漲幅為負。

值得注意的是,趙治燁是微電子專業出身,在2015年最初加入上銀後的兩年間,其重倉科技等中小盤股的比例較大。但是2017年,白馬藍籌股異軍突起帶動指數直線上揚,該基金保持原先風格業績受挫,當年淨值增長率只有4.51%。或許受此影響,基金經理重倉風格轉向白馬藍籌股。在該基金仍然以“關注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帶來的投資機會”為投資目標的情況下,該基金的重倉股中再無科技股的身影,從而遺憾與去年以來井噴的科技股行情擦肩而過。

記者注意到,趙治燁還管理了一隻債券型產品上銀可轉債精選債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公司基金經理儲備的捉襟見肘。具體看這隻基金,記者發現趙治燁與程子旭從今年5月8日開始共同搭檔管理該產品,但是後者僅僅管理了四天就卸任了,而趙治燁獨自掛帥則要同時兼顧股票和債券的投資。

據《紅週刊》記者統計,公司的基金經理只有8人,目前在管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有趙治燁、陳博、盧揚、王可心、徐靜遠5人,而後4位無論從任職時間還是任職回報上都與趙治燁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9年,上銀基金曾因公司骨幹組團“另起爐灶”,一度惹來輿論非議。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2019年4月4日,景澤基金提交了新基金公司設立申請。但後來媒體曝光,在景澤基金的9名發起股東中,包括李永飛、王素文、欒卉燕、鄭清麗、趙蘭芳、楊鍇、倪侃、史振生、田博等7人與上銀基金員工名字重合,而發起人之一的李永飛,甚至是上銀基金在職總經理。事件發酵後,上銀基金迎來了一系列人事調整,但這一事件給上銀基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從一個側面表明公司凝聚力不強。

上半年淨利潤暴跌逾6成 上銀基金主打固收類產品折戟牛市
重債輕股策略牛市碰壁

上銀基金思路偏差調整不易

拉長時間看,上銀基金對於權益類產品重視程度有限,固收類產品一直是其發家之本。Wind資訊資料顯示,上銀基金成立於2013年,上海銀行出資比例為90%。在銀行股東背景下,公司很快憑藉貨幣型基金實現規模迅速擴張:最極端的情況是2015年末,公司彼時只有貨基上銀慧財寶和靈活配置型基金上銀新興價值成長2只產品,其中上銀慧財寶的規模達到了436.06億元,佔公司總規模的比例高達99.78%。

從2016年開始,公司陸續發行成立了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型基金一同奏響了固收的“主旋律”。2016年末至2019年末,公司固收類產品的規模分別為531.90億元、555.24億元、720.68億元和583.75億元,佔比分別達到99.59%、99.17%、99.60%和98.56%,權益、固收的蹺蹺板明顯偏向固收一方。

但是中小公募僅憑固收就能包打天下的思路逐漸過時,爆款基金的一再出現督促中小基金也要儘快入局,否則未來分得一杯羹難上加難。就上銀上半年的財務資料來說,透過淨利同比降幅超過6成的表象分析,管理規模的下滑是拖累上銀業績的致命傷。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只有775.64億元,較去年二季度末減少67.18億元,降幅為10.18%。而如果剔除新發基金,今年二季度末較去年同期縮水規模達到186.81億元。剔除新發產品,公司的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較去年同期增加的規模分別為-118.7億元、-27.95億元。

不止是上銀基金,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貨幣型基金的規模減少了8500億元。《紅週刊》記者瞭解到,今年央行降準,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的同業存單、現金和買入返售證券等標的的收益率明顯回落,導致貨幣型基金收益率走低,資金紛紛轉投他處。

上半年淨利潤暴跌逾6成 上銀基金主打固收類產品折戟牛市
(本文刊發於9月19日《紅週刊》)

(文章提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投資建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13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半年淨利潤暴跌逾6成 上銀基金主打固收類產品折戟牛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