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日前,國家外匯局資本專案管理司司長葉海生在《中國外匯》雜誌上表示,今年將研究論證允許境內個人在年度5萬美元便利化額度內開展境外證券、保險等投資的可行性。
此番表態引發了諸多熱議。有網友表示:“這是不是意味著,過去炒A股的那些股民,以後就開始炒美股、炒港股了?”
專家:相關政策不會立刻推出
針對這一訊息,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如果居民可以直接開展境外證券和保險等投資,一方面有利於擴大居民投資渠道,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實現跨境資本雙向流動,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總體穩定。
但是,在很多專家看來,這一政策的推出時間可能不會很快。招商宏觀謝亞軒在報告中表示,文章中關於在個人5萬美元便利化額度內開展境外證券、保險等政策的表述,是“研究論證……可行性”,因此,該政策很可能“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才會決定是否推出”。
這一觀點與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管濤不謀而合。香港《南華早報》的一則報告援引管濤的觀點表示:“現在說放鬆(外匯投資)限制還為時過早……資本賬戶下的開放涉及很多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關注點。”
注意!用外匯炒美股、港股不受法律保護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在2016年釋出的一則公告表示:“除規定的渠道外,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購買非投資類保險以及諮詢服務等。”這意味著,目前我國居民個人用外匯進行投資,如果走的不是“規定渠道”,是不被允許的。
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人民幣購匯介面“購匯資金用途”的選項中,不存在證券投資等內容,與外匯管理局的說法一致。
工商銀行網銀購匯介面
此外,目前很多人常炒美股、港股,也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證監會在網站上曾指出:目前除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滬港通”機制外,證監會未批准任何境內外機構開展為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證券交易提供服務的業務。境內投資者透過境內網際網路公司的平臺網站或移動客戶端參與境外證券市場交易,由於沒有相應的法律保障,且證券投資賬戶及資金均在境外,一旦發生糾紛,投資者權益將無法得到有效保護。請勿參與此類投資,以免遭受損失。
外匯投資的合法渠道有哪些?
那麼,用外匯投資的合法渠道有哪些呢?目前國內居民的自有外匯資金有如下投資渠道:透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港股;投資B股;投資於各類QDII產品;投資於商業銀行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等。
1、透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港股
2014年11月開通的滬港通和2016年12月開通的深港通讓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連線了起來,開通滬港通、深港通的大陸股民可以直接在炒股軟體上下單購買符合條件的香港股票。
平安證券app的深港通交易介面 來源:平安證券官網
2、投資於B股
B股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B股市場於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僅限外國投資者買賣,此後,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根據Wind資料顯示,目前滬深兩市有93支B股股票,市值最高的為京東方B,總市值2155億元。
總市值排名前10的B股股票
3、投資於各類QDII產品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中文名稱叫做“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簡單來說,就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並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股票、債券業務的一項制度。對於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可以透過購買QDII基金,來投資海外各大市場。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基金公司旗下有QDII基金,投資於我們非常熟悉的納斯達克100指數、標普500指數、恆生指數等。其中還有不少QDII基金可以用美元和港幣直接購買,已經成為很多人打理手中外幣的重要渠道。
建行網銀上的基金超市介面,匯添富旗下的添富全球醫療基金提供人民幣、美元兩個幣種的購買渠道
4、投資於商業銀行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
很多人覺得投資股票、基金的風險較大,購買銀行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是另一種外幣投資方式之一。相對於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外幣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低,適合穩健的投資者。
工商銀行app上的一款美元理財產品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資訊僅供參考。】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莫元婧 綜合人民網、央廣網、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