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級城商行大股東繼續大手筆增持!
1月6日,南京銀行公告稱,該行近日收到大股東增持告知函稱,2020年6月16日至今,南京紫金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南京高科合計增持該行超過1億股,耗資約7.7億元。
此番增持後,紫金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託,以及一致行動人南京高科、南京市國資集團合計持有南京銀行22.84億股,持股比例升至22.821%。2019年8月至今,該行前述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已透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超過3.24億股,耗資超過25億元。
南京銀行1月6日公告當天,歷經今年開年來連續兩日大跌的銀行股迎來反彈。截至收盤,A股銀行板塊指數上漲2.37%,跑贏大市超過1.7個百分點。
大股東繼續大手筆增持
據南京銀行公告,2020年6月16日起至今,紫金集團、一致行動人南京高科合計增持該行超過1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1.016%,合計耗資約7.7億元。
具體而言,南京高科在這期間以0.92億元自有資金增持南京銀行1160.27萬股,佔該行總股本的0.116%,其持股比例也增至9.189%;紫金集團則在去年6月17日至7月9日,在二級市場增持南京銀行約9008.39萬股,佔該行總股本的0.9%,耗資6.78億。
此番增持後,紫金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託,以及一致行動人南京高科、南京市國資集團合計持有南京銀行股份數量增至22.84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22.821%。
事實上,此番大手筆增持前,紫金集團、南京高科已多次出手增持,自2019年8月以來累計增持金額超過25億元。
早在2019年三季度,南京銀行就陸續披露南京高科、紫金集團的增持計劃,兩大股東分別計劃在一定期間內累計增持不超過8億元、不超過3億元。
從實際增持結果來看,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底,南京高科累計增持南京銀行4863.37萬股,耗資3.94億元;紫金集團則在2019年12月17日耗資近3億元增持3454.72萬股。
2020年5月初,南京銀行又披露南京高科下一階段增持計劃。後者計劃於2020年5月6日至2021年4月底,在增持價格不高於該行最近一期披露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的前提下,累計增持不低於3億元且不高於9億元該行股份。
該計劃披露至今,南京高科已累計增持南京銀行超過7100萬股,累計增持金額達5.48億元,超過原定增持計劃金額上限的60%。
紫金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託則在2020年5月18日至7月9日累計完成近1.7億股增持,增持總額約13億元。
幸福人壽現身前十大股東
大股東的一路增持,伴隨著南京銀行一波三折、最終於2020年4月完成的百億級定增。
早在2017年7月,該行董事會就透過擬向紫金集團、南京高科、太平人壽、江蘇鳳凰集團和江蘇交通控股等5家發行物件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6.96億股的定增預案,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40億元。但該筆定增最終未獲證監會發審委核准透過。
2019年5月,南京重啟定增,與此前方案相比,新定增預案發行規模基本不變,但發行物件有所變化:南京高科、太平人壽退出,法巴銀行入選。
但該方案披露不久,南京銀行又在2019年8月1日調整定增方案:發行數量上限調減至15.25億股,募資總額上限由140億元降至116.2億元,定增發行物件也縮減至3家——紫金集團退出。
證券銀行業研究團隊當時點評稱,儘管紫金集團退出,但南京銀行定增的總募集金額並未超額下調,預計其退出與境內非金融機構作為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發起人的投資比例要求有關。
紫金集團、南京高科的大規模增持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其中,2019年8月6日至12月17日,南京高科合計增持該行4863.37萬股;紫金集團則在12月17日當天完成近3500萬股增持。
南京銀行百億定增於2020年4月底最終完成後,紫金集團(含紫金信託)、南京高科繼續推進大規模增持,截至目前,累計增持金額分別約13億元、5.5億元。
除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外,2020年南京銀行還獲險資、高管先後增持。其中,幸福人壽在去年以自有資金大舉增持南京銀行,並在去年三季報中首次現身,9月末持股規模近3.56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3.56%;行長林靜然於去年11月4日出手增持13.8萬股,耗資約106萬元,林靜然承諾三年內不減持。
資料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50.5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9億元,同比增長2%。此外,去年9月末該行“關注+不良”貸款佔比不到2.1%、撥備覆蓋率近380%,均居上市銀行較優水平。
上市銀行股東、高管增持頻頻
除南京銀行外,2020年還有多家上市銀行主要股東也完成了大規模增持。
其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郵儲集團在二級市場累計增持郵儲銀行8.9億股A股,累計增持金額高達47.07億元。此外,由於觸發股價穩定措施,郵儲集團還另外購入郵儲銀行1057.5萬股,增持金額超過5000萬元。
光大集團在2020年10月中旬透過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共增持光大銀行15.43億股A股;江蘇銀行第二大股東江蘇鳳凰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也於2019年3月至去年7月期間合計增持約1.26億股。
此外,2019年11月至2020年底,劉永好透過旗下的南方希望實業連續50次出手增持民生銀行H股,合計增持規模超過2.4億股,耗資12.37億港元。劉永好代表的“希望系”在民生銀行的持股數量也增至21.72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4.96%,距離5%的舉牌線只差約1760萬股。
除股東增持外,銀行板塊跌勢下,2020年還有多家銀行高管集體出手“護盤”。
招行高管最為給力。2020年全年,該行11名董監高合計完成31次A股增持,合計增持規模達82.82萬股,耗資2761.14萬元。
2020年3月,興業銀行11名董監高也出資購入約178萬股自家股票,耗資約2727萬元,所購股票承諾鎖定三年。該行董事保羅希爾還在去年7月中旬又買入3800股。
2020年7月,浦發銀行6名董事、高管也出手增持37.09萬股自家股票,耗資至少420萬元。另一家上海本地銀行——上海銀行7名高管則在去年8月底主動增持39.3萬股,耗資約323萬股。
此外,從2020年初至9月中旬,浙商銀行14名董監高合計增持380.46萬股自家股票,耗資近1600萬元,其中包括因去年底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部分董事、高管需履行增持義務而購入股票。
民生銀行、中信銀行高管則選擇在H股市場增持。去年12月23日,包括董事長高迎欣、行長鄭萬春在內的13位高管當日以自有資金買入民生銀行H股股票,合計購入規模達275萬股,耗資約1150萬港元。
中信銀行14名董監高則在2020年四季度完成518萬股H股增持,耗資1459萬元。另外,該行部分一級分行、海外分行、總行部門及子公司負責人等核心管理人員也從二級市場自願增持4760.2萬股H股股份,增持金額合計約1.33億元。
2021年開年後,受《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臺影響,銀行指數連續兩日大跌,但1月6日反彈大漲,當日板塊漲幅達2.37%。
銀行業研究團隊認為,該制度的出臺是對此前房地產相關監管導向的制度化,對行業基本面實質性影響有限,大跌更多是情緒層面反映。該團隊稱,目前銀行行業基本面穩中向好,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維持“超配”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