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累計虧損242億元!商湯科技想用AI,闖關港股去造車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此前一再否認上市傳聞的商湯科技,最終還是抵不住資本的“誘惑”,踏出上市的步伐。
8月27日,商湯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匯豐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按照此前多達十餘輪的融資估值,商湯科技或將成為人工智慧領域全球最大的IPO企業。
無論是從估值還是體量規模而言,商湯科技在中國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CV)這一細分領域均處於龍頭地位,其與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被並稱為 “CV四小龍”。
而在上市問題上,商湯則一直都在“緋聞”中行進。
不缺錢,仍然要上市
最早在2017年,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就曾向媒體透露稱“公司正考慮在美國、中國香港或內地上市”;到了2020年,商湯科技則表示“目前沒有上市具體時間及地點”;而在今年的上半年,商湯科技對於上市訊息更是三緘其口。
事實上,商湯科技並不缺錢,其融資總是一帆風順。
公開資訊顯示,自成立以來,商湯科技總共完成了九輪融資。
最近一次對外公佈的融資資訊,是2018年5月完成的C+輪融資。也就是說,商湯科技僅在成立不到四年時間裡就有九輪總共近30億美元融資。
伴隨著多輪融資進賬,商湯科技的估值也在水漲船高。
去年7月,曾有報道稱商湯科技正在尋求15億美元融資,當時商湯的估值已經達到100億美元左右。
另據騰訊新聞報道,商湯科技已於2020年年底完成Pre-IPO輪融資,此後其估值約為120億美元。
事實上,商湯科技的估值即便放在AI行業也屬於領跑水平。
2020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顯示,AI行業頭部公司如依圖、雲從、曠視、商湯估值均已超過100億元,其中商湯科技的估值達到最高的500億元。
但商湯過去盈利的神話,卻因為此次IPO而變得不再可延續。
三年半虧了242億,腫麼了?
此前據經濟觀察報報道,2017年商湯科技收入約7億元人民幣,已經實現全年整體盈利。
而彭博早前的訊息也指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商湯2019年的營收達到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
在此期間,客戶數量從500家增長至1200家。
彭博更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商湯科技預計2020年的營收將增長80%至90億元人民幣,毛利潤可能將翻倍。
而隨著招股書的公佈,商湯科技近年來的財務情況一目瞭然。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8.53億元、30.27億元、34.46億元和16.52億元,三年半內營收達99.78億元。
不過在這三年半期間,商湯科技的虧損額分別達到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37.1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242.72億元。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經常性損益之後,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經調整的虧損共計為28.6億元。
造成商湯虧損的主因是研發支出的鉅額投入。
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以及17.72億元,三年半合計研發支出達69.91億元,研發投入分別佔收入的45.9%、63.3%、71.3%和107.3%。
從資料上看,商湯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支出甚至要高於收入所得。
三年虧了242.72億元的人工智慧獨角獸,能透過上市獲得什麼?
對此,《商學院》雜誌記者沈思涵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商湯其實還是人工智慧企業中,營收能力已經相當可觀了,畢竟這是一個還需要鉅額投入在研發上的領域。
AI企業大多虧損是常態,AI產業現在是一個需要大量投入和小心試錯的領域,指望立刻產出和盈利不現實。
商湯的盈利其實是控制在小範圍試錯和自身基礎演算法優勢的基礎之上,且其AI視覺演算法運用在各類場景中可以快速達成有效體驗的利好,也促成了其較早前即實現盈利。
比如在手機各種應用的AI演算法和外掛,看似小玩意,但就如同金山當年靠打字通之類小程式解決收益痛點一樣,商湯透過類似的技術支援,完成低調的盈利達成,也是一種成功的玩法。
上市是為了進一步擴張和加大研發和產業鏈佈局投入而融資,這是個遠景目標,不代表急功近利的去盈利。
造車,才是上市的源動力
而真正有意思的是,商湯科技也加入到了造車的洪流之中。
在今年7月初舉辦的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商湯科技釋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獨立新品牌SenseAuto商湯絕影。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一個關鍵點在於該解決方案將加速L2+級至L4級自動駕駛的創新和落地。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移動智慧事業群總裁王曉剛就指出:“從去年,包括到今年,實際上是在智慧駕駛這個方向出現了一個轉變,也就是L2+級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的一個視窗期,一個機遇期的出現。”
可事實上,早在2017年,商湯科技就與本田汽車合作,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研究。
其實,各個網際網路大廠和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都殺入這一共同領域,也是有原因的。
AI企業儘管有差異化的國家級實驗室賽道分野,但目前都有些殊途同歸的跡象,畢竟可有效實現盈利的AI應用場景目前大多集中在智慧城市、AI物業和智慧家居等數個領域,而後段可期且屬於消費市場的則是智慧汽車。
因此哪怕AI演算法的基礎不同,原計劃的領域各有側重,但為了展示肌肉和快速形成產業影響力,依然會在一些熱門風口上扎堆競爭。
目前,AI行業最大的問題還是應用難題,即說的比做得好聽,但一旦進入實踐,很容易出現各種智障。
當然,商湯科技依然值得看好,較之其他公司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商湯正在探索另一條路。
商湯想要另類造車?
面向汽車廠商及一級供應商,商湯科技正在透過SenseAuto Pilot絕影智慧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基於不同感測器的智慧駕駛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裡,最吸睛的在於王曉剛所言“L4級的智慧駕駛的解決方案,它可以去通過後裝的改車改裝實現L4的智慧駕駛。這裡麵包括自動駕駛的接駁小巴,即商湯在 WAIC上釋出的SenseAuto AR-Robobus商湯絕影自動駕駛AR小巴”。
換言之,商湯的絕影方案可以在既有的非智慧車型上達成改裝並智慧化的效果。
而這種改裝,並非簡單的加上一個類似平板的車機,實現一些低層次的人機對話。按照商湯科技的設計,其至少是透過視覺感知方案,提供高性價比的單獨輔助駕駛方案。
或許這樣的概念還有點難以理解,為此商湯科技做了一個減法,用最直接的體驗來讓人感觸此類後裝意義上的智慧駕駛是何種形態,亦可達成讓人對商湯絕影一旦實現在車輛上前裝量產,充滿想象空間。
這一波商湯上市,其核心故事或許是造車,而其融資目標也是為了造車,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