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重申不造車後股價跌停,北汽藍谷拐點何時到來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財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冰)5月24日,華為汽車概念股午後跌幅進一步擴大,北汽藍谷跌停,報於17.0元。此前,隨著與華為相關合作資訊的對外公佈,北汽藍谷曾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其股價從4月1日以來的8.33元/股曾最高漲至19.87元/股。

今年4月底,有訊息稱“華為正嘗試收購本土汽車製造商的電動汽車部門,包括尋求控制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旗下的電動車品牌——極狐ARCFOX。”不過,隨後華為方面對此進行了否認,表示“沒有此事”。

5月24日,華為又釋出了一則宣告稱,“華為不參股控股任何車企,勿輕信謠言。有關華為造車的不實傳言,公司發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今天,華為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沒有任何改變。華為認為,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為品牌汽車,而是華為三十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來幫助車企造好面向未來的車,即為車企提供基於華為ICT能力的智慧網聯汽車部件。”

華為表示,至今為止,其並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以後,凡是議論上說華為造車、或者參股汽車製造行業,均為謠言,勿輕信。”

自今年4月北汽藍谷推出搭載華為HI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車型以來,北汽藍谷4月股價累計漲幅超63%,5月股價累計漲幅近44%。

北汽藍谷方面曾多次表示其與華為的合作由來已久。

2017年9月,北汽集團與華為宣佈深化合作,北汽藍谷與華為揭牌成立“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共同研發核心技術,打造高階智慧電動汽車。2019年1月,北汽藍谷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依託各自優勢,“開發面向下一代智慧網聯電動汽車技術”。2020年10月,搭載了華為智慧網聯、智慧電動的解決方案的ARCFOX極狐αT上市交付,開啟了5G智慧汽車時代。

不過,雙方的互動尚未轉化為銷量,北汽藍穀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在售車型銷量低迷。資料顯示,今年4月,北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28輛;今年1-4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為4177輛,同比下降56.43%。自2020年11月以來,北汽新能源單月銷量已連續6個月低於2000輛。

事實上,曾經北汽新能源的發展有目共睹。

2014年-2015年,其曾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的帶動下快速壯大,2016年銷量同比增長159%,達5.22萬輛;2018年,北汽新能源銷量突破15.8萬輛,同比增長53%,連續6年位居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榜第一。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2019年補貼的大幅退坡,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從高速增長迴歸理性,年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受此影響,北汽新能源2019年銷量也出現拐點,全年累計銷售15.06萬輛,雖仍為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但卻同比下滑4.69%。進入2020年,北汽新能源銷量更是急轉直下,全年累計銷量同比下滑82.79%至2.59萬輛,產量也同比下降70.17%至1.32萬輛。更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藍谷旗下三家車企合計產能為26萬輛,但2020年產能利用率僅為5.08%。

受北汽新能源產銷量“滑鐵盧”影響,北汽藍谷業績也呈現大幅下滑態勢。

2020年北汽藍谷營收為52.72億元,同比下降77.65%;淨虧損為64.82億元,虧損幅度高達7145.3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虧損66.21億元,同比下滑3.82%。進入2021年,其淨利潤仍舊是虧損狀態。今年一季度,北汽藍谷營業收入為8.30億元,同比下滑50.19%;淨虧損8.54億元,與去年同期淨虧損4.31億元相比,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對此,北汽藍谷曾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2019年以來伴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急劇退坡,燃油車排放標準升級導致現產車大幅降價銷售,使公司新能源暢銷車型銷售情況急轉直下,陷入價格不能升成本不能抵消的困局,導致乘用車市場最龐大的中檔車型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競爭力減弱。同時,突如其來的前所未有的疫情,又迫使公司具有優勢的網約車、計程車等對公銷售業務陷於停滯。

為扭轉局勢,北汽藍谷欲加強對私市場的發展並押注高階化轉型。

根據官方公佈的產品規劃,ARCFOX極狐每年將釋出1-2款全新車型,到2023年年底將形成覆蓋從A+到B的四大產品系列的譜系。

在渠道建設方面,今年4月12日,極狐汽車與廣匯汽車服務集團股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圍繞ARCFOX極狐汽車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合作。根據規劃,雙方計劃在2021年4月選定不少於5個城市進行合作,2021年力爭全年合作城市擴大至20個。

此外,ARCFOX極狐汽車副總裁王秋鳳透露,“截止到今年5月6日,極狐品牌已經有32家店正式對外運營。”按照計劃,6月底將有60家店正式上線營業,覆蓋22個城市;至今年底,佔整體電動車市場銷量94%的40個城市內將有100家店投入運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