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個月,中國股市各大指數在大盤股的“漲聲”中以高調的方式開場,經過“據權重定股價”的一場場鬧劇後,最終各大指數在小盤股的“漲聲”中以低調的方式收場,投資者彷彿又回到了3年前同期的那段時光……
上證50創13年新高
通達信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1月,上證50、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科創50五大“成分指數”分別錄得了1.99%、2.43%、4.69%、5.48%、2.08%的戰績,上證指數、深證綜指、中小板綜、創業板綜4大“綜合指數”同期表現分別是0.29%、0.24%、1.45%、-0.44%。具體來看,上證50創下了2008年1月以來的新高,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均創出了2015年6月以來的新高;深證綜指創出了2015年6月以來的新高,而上證指數、中小板綜、創業板綜則創出了2015年12月以來的新高。此外,衡量整個A股“平均股價指數”比12月份下跌了1.24%,盤中也一度重新整理了2016年1月以來的新高。由此可見,以成分股為代表的的核心資產,其表現遠遠強於非成分股。
6股翻倍,近8成個股下跌
成分指數遠強於綜合指數,反映到盤面上莫過於“大強小弱”“綠肥紅瘦”。通達信統計資料顯示1月份滬深兩市漲跌個股比例分別是924:3221,“綠化覆蓋率”高達77.5%。
其中漲幅大於100%的股票有6家,中瓷電子暴漲260.26%領銜,其次是南網能源大漲157.74%,C藥易購、祖名股份、傳智教育、合興股份緊隨其後。
漲幅大於50%的個股有16只。
跌幅大於30%的股票增加至59家,其中,全新好、美好置業、*ST長城、ST金剛、華安鑫創等個股腰斬。
此外,多達350只個股跌幅大於20%。
不過有意思的是,領漲和領跌的個股中除了次新股外,前者更多的是超跌的低價股,後者則多為前期妖股。另外,隨著核心白馬藍籌股衝高回落,一直處於超跌狀態的低價股和次新股,在月末有企穩回升跡象。
板塊方面,週期性藍籌與新經濟題材在漲幅榜上均有一席之地。以化纖、工程機械、油氣改革、造紙為代表的的傳統行業,和以碳纖維、胎壓監測、超清影片、安防服務為代表的的新興產業,月度漲幅介於21%-7%不等。而跌幅榜上,則主要是農林牧漁、供氣供熱、免疫治療、新冠檢測等去年上半年較為火爆後高位超跌反彈的品種。
抱團資金有轉戰跡象
“從1月份市場表現來看,抱團資金有轉戰跡象。”中信證券分析師錢向勁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雖然今年一月份基金銷售特別是指數型基金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但是具體到個股方面看,抱團類核心資產板塊如釀酒、光伏、軍工等龍頭股都出現了高處不勝寒的走勢,其主要原因除了監管層規範基金規模外,更重要的是股價長期超買狀態嚴重透支了業績——事實上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核心資產股釋出的業績預告遠不及市場預期了。也正因如此,我們看到隨著抱團資金逐漸瓦解,超跌股成為了妖股集中營,超跌的次新股也在1月份最後一天下午突遇井噴式拉昇。所以整體來看,一月份盤面可以歸納為抱團資金鬆動向超跌股轉移的過程。”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