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評論|基金業“大躍進”式發展,已積聚過高風險

作為證券市場的主要買方之一,公募基金的穩步與健康發展,不僅對資本市場的繁榮十分重要,而且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財產性收入的增長。

對於大力發展權益基金的重要性,證監會領導有清醒認識。在最近召開的證監會2021年工作會議上,易會滿主席明確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與服務創新力度,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儘快落地,最佳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

然而,對比證監會領導的要求,目前公募基金業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嚴重的短期行為,浮躁與急功近利現象甚囂塵土,在基金設計、銷售、投資等各個環節都出現種種不正常現象,已構成股市健康發展的重大隱患。

首先,基金整體規模快速增長,但新發基金規模佔比過大。

2020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合計19.89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其中,權益類公募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佔比32.28%,同比提高10.69個百分點。

但是,權益類基金規模的增長,主要依靠新基金的發行,老基金整體呈現淨贖回。據萬得統計,2020年,國內共發行了1431只新基金,新基金合計規模3.16萬億份,其中,股票方向的新基金合計1.6萬億份。2021年1月,又已經發行成立了122只新基金,合計規模4901億份,其中,股票方向的新基金合計4502億份。

自1998年規範的基金業肇始以來,國內公募基金歷經20多年發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已建立了完整的產品線。各大基金公司在早已建立了完整的產品線之後,沒有把銷售重點放在老基金的持續營銷上,而是放在不斷髮行新基金上,導致大量投資者贖舊買新,造成對銀行渠道資源和證監會監管資源的巨大浪費。

第二,大量投資者缺乏對基金產品的瞭解,基金銷售過程中的投資者適用性原則沒有得到有效貫徹。

各大基金公司為什麼不把工作重點放在老基金的持續營銷上,而是放在銷售新基金上?這主要是因為向投資者銷售老基金,需要投資者對於基金產品有一定的瞭解,銷售難度較大;銷售新基金則比較容易,因為不少投資者以為新基金的單位淨值為1元,比較便宜,且風險小於老基金,或者因為老基金的歷史收益而對新基金抱有高期待,甚至認為新基金收益可能高於老基金。但是,這其實都是誤讀。

放棄老基金,追逐新基金,恰恰說明新入場投資者對基金常識的匱乏。事實上,2020年以來,新基金的收益率比不上老基金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2020年7月8日,鵬華匠心精選發行,單日獲得1357億元的認購,創當時的歷史最高紀錄,配售比例22.18%。從2020年7月10日至2021年1月29日,鵬華匠心精選的收益率為18.29%,而同樣由王宗合管理的老基金——鵬華產業精選的同期收益率為38.09%。對於基金公司而言,新基金固然能給基金公司帶來資產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以及鉅額管理費收入;但對於基民而言,買新基金遠不如選擇老基金,因為新基金都有建倉期,不僅需要承擔建倉成本,而且在建倉期難免會給老基金抬轎。

新基金銷售火爆,而老基金持續營銷依然較難,恰恰說明投資者對於基金缺乏瞭解,基金公司也沒有有效貫徹投資者適用性原則,即把合適的基金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

第三,基金同質化嚴重,“複製基金”挑戰監管底線。

目前,國內已有7000多隻基金,大量基金只是名字不同,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區別。一個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多隻基金,投資組合也大多一模一樣。同質化基金的泛濫和基金投資中的羊群效應,讓A股市場近兩年來的結構化行情走向極致,股市的價值發現功能被人為扭曲。

當前,公募基金面臨自身角色定位的重大抉擇,是選擇做堅定的價值發現者和價值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中流砥柱,還是利慾薰心,瘋狂投機,變異為引發市場劇烈波動的巨鱷。

值得警惕的是,在2007年之後退出舞臺的“複製基金”又悄然重出江湖。例如,2020年10月28日,交銀施羅德發行成立了混合型基金交銀啟欣,2021年1月28日,又發行成立了混合型基金交銀啟道。這兩隻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是週中,投資範圍、投資策略基本相同,只是業績比較基準小有差異。

相關方面應該給投資者一個解釋,在已經成立了啟欣之後,為什麼還要成立啟道?啟道的投資組合會否與啟欣雷同?啟道如果買入啟欣的重倉股,會否產生衝擊成本,在客觀上出現新基金給老基金抬轎的情況?交銀施羅德是否能夠證明自己會公平對待這兩隻基金的持有人?

第四,基金進行抱團投資和押注式投資,依靠不斷髮行新基金推高成長股估值。

2020年至今,基金抱團投資現象愈演愈烈,不少基金重倉股的估值已經上升了一倍甚至兩倍,持續處於歷史高分位。近年來,基金的高收益率主要來自於估值的提升,而不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

這些基金抱團重倉高估值股票的投資邏輯是,未來的利率將長期維持低位。但是,這只是一種假設。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各國央行維持寬鬆的流動性。人類一定能戰勝疫情,屆時,會否出現通脹,存在不確定性。

同時,基金押注式投資也值得警惕。

諾安成長前十大重倉股都投向半導體,該基金經理蔡嵩松聲稱要做科技投資最鋒利的“矛”,但諾安成長是一隻混合型基金,並非單一行業基金。分散投資和組合投資,包括適當的行業分散,這是對基金投資的基本要求。押注式投資雖然能基金經理帶來名聲,但基金淨值的大幅波動會嚴重影響持有人投資體驗和中長期收益。

近20萬億公募基金資產是廣大老百姓辛勤勞動所獲得的財富,公募基金業能否不辜負持有人的託付,管理好這筆巨大的資產呢?如果違背基本規律,不是把基金銷售放在老基金的持續營銷上,而是放在新基金髮行上,如果基金投資主要是抱團和押注,那麼,就相當於在基金業大廈的柱樑裡置入的不是鋼筋而是竹竿,儘管外表富麗堂皇,內在的風險卻越來越高。

人不能揪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基金業的發展也不能主要依靠新基金髮行和抱團股估值的提高。2015年槓桿牛市的失敗殷鑑不遠,主要依靠資金推動的行情將難以持久。相關基金公司需要切實反思和糾正自己的行為,否則一旦風險積聚到臨界點後爆發,何以面對證監會領導的諄諄教導,以及億萬基民沉甸甸的託付呢?

(作者:藍鯨財經 祁和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94 字。

轉載請註明: 藍鯨評論|基金業“大躍進”式發展,已積聚過高風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