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億大有用處,卻和“你”沒有關係

最近金融市場有兩件大事被拿來討論,一個是股市的3000點,一個就是剛剛公佈的增發1萬億元國債。

前者,大環境因素,說白了就是大家都不買,只有少量的錢在裡面折騰,但股市不漲沒錢賺,所以本來有的還在外流。

記住一句話,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是貨幣的晴雨表。

今天重點說說1萬億國債的事兒。我的觀點是這錢用處很大,但和大部分人沒關係。在官方公告中已經明確了,這個錢就是用在“災”上的。

1萬億大有用處,卻和“你”沒有關係

為什麼說大有用處?

1萬億的支出,雖然不多,但很精準,除了實際用途以外,對基建的帶動力度還是不小的,附加的經濟價值少說也是5萬億,對於完成今年GDP貢獻很大。

既然和我們大部分人沒關係,那什麼有關呢,除非是定向的直接給老百姓發錢,不過顯然不可能。

之所以不發,肯定是利大於弊的考慮,還是要靠社會來進行大經濟結構轉換,即房地產深刻變化的趨勢。

關於發錢這個問題,之前我就說過了,兩個大問題不好預測,一個是錢發多少,少了效果沒有,多了通脹怎麼辦;另一個是就算發大頭也難以到普通老百姓手裡,這個和貸款一個樣,什麼人好貸款——有資產,有抵押的人。

回到文章,房地產深刻變化趨勢就是未來的經濟主推要靠其他領域,主要還是消費。因此我們今年主攻了汽車消費。

當然光靠汽車遠遠不夠,研究模型顯示即使汽車增長得更大,在截至2027年的五年裡,房地產行業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每年平均會拖0.5個百分點的影響。

因此,接下來幾年的更大規模和更廣領域的消費是主攻方向。

那怎麼才能把這個做起來呢?化債,這裡面有兩個關鍵,一個債是房地產佔居民財產的比例要降,另一個則是地方政府債務化解。

先說前一個,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做了,包括今年熱議最多的存量房貸降利率的問題,由於當下大部分人買房都是超長期的,因此這一步不會短期實現,但不代表說完全不欠了才會有信心消費,而是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勢,但具體是什麼時候還不好說。

稍微往細了說一下,這個過程其實是可以加快的,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怎麼加,企業發,企業怎麼發,靠賣貨(商品和服務),因此還得歸到為企業增收上。

再說後一個,關於地方債的問題,注意這一次1萬億國債大約佔地方政府轉移收入的 5% 或總收入的 2% 左右,因此對於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有好處,但不大,各地還得靠自己。

目前,已有24個省級政府發行了超過1萬億人民幣的專項再融資債券,只能算是解燃眉之急,發新債還舊債不解決根本問題。

沒有辦法麼?只能說各地念各地的經,因為徹底解決債務的方法就是來自GDP和財富大進步,產生更多的營收,吞掉過去的窟窿。

當然也可以是長期實現這一步,但總歸要盈利,目前銀行已經在展期——讓政府還錢可以延期,下一步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怎麼把省經濟搞上去。

1萬億大有用處,卻和“你”沒有關係

差不多就聊到這裡吧,問題已經說清楚了,最後說說我的個人看法,今年實現5%的GDP速度一點問題都沒,重點是明年,估計整個速度不如今年,因為世界可能進入衰退,西方的德國已經先走一步了,這對於中國發展的三大馬車之一的出口會有很大影響。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16 字。

轉載請註明: 1萬億大有用處,卻和“你”沒有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