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披露自願性公告指出公司現正考慮將海外業務Super Hi的股份進行實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及以介紹上市方式於聯交所主機板單獨上市的可能性兩天後,海底撈就迎來了實質性進展。
7月13日晚間,海底撈海外業務分拆公司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海國際”)提交香港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華泰國際。特海國際釋出的上市申請材料顯示,海底撈海外的餐廳網路從截至2019年1月1日分佈於5個國家的24家,已擴張至截至2022年3月31日分佈於11個國家的97家餐廳。
海底撈在當天深夜釋出的公告中指出,公司認為建議分拆符合集團及股東的整體利益,且建議分拆將使保留集團及分拆集團各處於有利位置,以更好地發展其各自業務,併為兩個集團帶來切實裨益。
截至今日收盤,海底撈報16.70港元,股價小幅下滑了2%。
海外市場翻檯率復甦
根據海底撈披露的公告,特海國際是其於2022年5月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獲豁免有限公司,於公告日期為海底撈的全資附屬公司。緊接建議分拆及上市前,特海國際將由海底撈擁有90%的權益,及由一個僱員激勵平臺擁有10%的權益,以向合資格參與者就彼等對分拆集團的貢獻提供激勵或獎勵。完成建議分拆後,特海將不再為海底撈的附屬公司。分拆集團主要從事於大中華區外的餐廳業務經營。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和中國市場相比,海底撈在海外市場擁有的門店數量並不多,特海國際的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其在11個國家開設有97家餐廳。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21年的收入計算,特海國際已是國際市場第三大中式餐飲品牌,亦為國際市場上源自中國的最大中式餐飲品牌。按截至2021年12月31日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該公司亦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從收入端來看,特海國際的收入由2019年的2.33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3.1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8%。自2022年起,該公司已經錄得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有力復甦,收入由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6830萬美元增加至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1.09億美元。
從客流量方面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特海國際的餐廳共錄得約8.1百萬人次的客流量。此後,該公司客流量嚴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過,情況到2021年已有所好轉,資料顯示,其顧客人次從2020年疫情高峰時期的約7.1百萬增加到約9.8百萬,而該公司每家餐廳同店客流量由2020年的133200人次增加至143200人次。到2022年一季度,隨著部分國家的疫情逐漸緩解,特海國際總共錄得約3.8百萬的顧客人次,較2021年同期的約2.4百萬人次增長60.3%。
在翻檯率方面,2019年,特海國際錄得了每天4.1次的強勁總體翻檯率。在疫情期間,其實施了諸如提供折扣,啟用現有顧客及提供非高峰時段用餐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翻檯率。2022年第一季度,特海國際的整體翻檯率為每天2.7次,與2020年及2021年分別每天2.4次及每天2.1次的整體翻檯率相比實現了提高。
海底撈海外門店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網
海底撈此前公佈的年報顯示,2021年,海底撈餐廳的總體平均翻檯率為3.0次/天,同店翻檯率為3.5次/天。對比來看,其海外業務的翻檯率不及整體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特海國際還尚未盈利。根據其公佈的資料,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前三月,公司期內虧損分別約為3301.9萬美元、5376萬美元、1.51億美元及2850萬美元。不過,特海國際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其超過95%的餐廳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隨著疫情緩解,我們亦預計我們最近開設的餐廳將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
特海國際同時表示,會根據市場情況及餐廳表現動態調整擴張計劃。由於疫情的長期影響,該公司於2021年調整了擴張計劃,優先最佳化現有餐廳的表現,並減慢新餐廳開業的數量及廣度。因此,其新開的餐廳數量由2020年的36家減少至2021年的22家,而在2022年第一季度,其開設了3家新餐廳。“我們預計新餐廳佔餐廳總數的比例下降將對我們的盈利能力有正面影響。”
特海國際指出,在未來,其計劃實施一系列業務戰略,具體包括繼續在國際發展海底撈品牌,提升餐廳業績,開拓新收入來源,戰略性擴充套件並最佳化餐廳網路,以及識別有機增長機會,尋求潛在收購機會。
為何“分身”上市
海底撈為何會選擇將海外業務分拆IPO?在昨日晚間的公告中,海底撈丟擲了相關理由和裨益。
海底撈指出,鑑於各自業務的獨特地理性質,建議分拆將使發展及策略規劃更加具針對性,並能更好地分配資源至各自的業務,因此釋放分拆集團發展業務的價值,為公司及股東提供機會,在單獨的獨立上市平臺下實現其對本集團的投資價值。
其次,其建議分拆後,保留集團及分拆集團均將擁有獨立的募資平臺,可直接進入股權及債務資本市場,更有利於兩個集團的現有營運及未來擴充套件。
此外,建議分拆將加強保留集團及分拆集團的營運管理能力,其各自的管理團隊可以更高效及有效地專注於各自的業務,並提高兩者為各自業務發展招募、激勵及留住重要管理人員的能力,以及迅速而有效地抓住可能出現的任何商機,從而進行各自的擴充套件,提升其經營及財務表現,以為保留集團及分拆集團的股東提供更佳回報為目標。
最後,海底撈指出,建議分拆將提升分拆集團的業務概況及市場影響力。作為獨立上市集團,分拆集團將更有條件獨立磋商並爭取更多業務。透過實物分派的方式,公司的現有股東將可透過其在分拆集團的持股繼續享有分拆集團未來業務發展及增長帶來的利益。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大中華區和其他地區的防疫政策有明顯的差異化,餐飲行業受影響程度也不同,所以兩部分業務的表現預期也可能導致估值差異,因此為了更好突出兩部分業務整體發展的差異化,海底撈選擇以不涉及融資的介紹上市的方式將其他地區業務分拆,也符合海底撈估值收益充分最大化的目的。“雖然與大中華區業務規模有差距,但不妨礙其順利分拆介紹上市。”
因疫情原因,過去一段時間來,包括海底撈在內的餐飲企業經營業績並不理想。海底撈曾在2021年業績報告中稱,2021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就外部環境而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有反覆,未來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2021年年報,去年,海底撈實現收入411.1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43.7%;虧損41.6億元,其中由於2021年閉店計劃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以及管理層採取審慎態度計提的減值損失超過36.5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海底撈此次分拆,也可以理解為剝離掉不確定因素比較大的業務版塊,利好底撈未來的整體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全球疫情一直困惑著很多想推進國際化的公司,海底撈在這個節點去分拆上市,或是不得已的選擇。“當然,這也是海底撈去搏一把的一個契機。”
記者 王敏傑
編輯 馬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