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農業部公佈的2020/2021年度全球植物油庫存消費比為9.87%,為連續第三個年度下降,其中,三大油脂結轉庫存共同下滑,產量最大的棕櫚油下滑幅度最大,減少65萬噸,其次菜籽油減少37萬噸,豆油減少6萬噸。全球植物油去庫存化持續進行中,顯示全球植物油供需趨於緊平衡,為油脂偏多走勢奠定基礎。
供應擔憂推動棕櫚油價格
BMD毛棕櫚油期貨受供應憂慮和馬幣走軟推動連續上漲數日。船運調查機構資料顯示,7月上半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品出口較上月同期下滑9%-10%,降幅小於7月前10日的17%-18%。這一資料與初步調查的預期基本一致,此前,初步調查資料顯示,馬來西亞棕櫚油7月份產量較前一個月下降7%-13%。
馬來西亞方面,三季度雖然是馬來增產的季節,但是受近期印度和馬來西亞關係轉暖的影響,印度有一定的補庫需求,帶動馬棕櫚油出口持續好轉,庫存壓力不高。這樣的情況可能在三季度後期有所轉變,因為印度後期可能會加徵棕櫚油的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的種植,屆時對馬棕櫚油的出口可能會有所打擊。四季度,主要需求國面臨中秋、國慶節、排燈節等重要節日,提前備貨需求較強,棕櫚油的出口可能再度轉好,在產量預估基本符合預期的背景下,棕櫚油的漲勢可能較為可觀。
印尼方面,今年以來印尼的資料多表現為利多,繼3月逆季節的減產後,市場又有預期受去年9-10月份乾旱的影響,今年三季度可能有減產的預期。如果訊息屬實,可能進一步抬升三季度棕櫚油的價格。
庫存已回落到歷史較低水平
2019/20年度棕櫚油的消費量預期比產量多320萬噸,消費增長速度是生產速度的兩倍以上。這種供需缺口只能透過減少現有庫存來填補,導致棕櫚油庫存達到2009/10年以來的最低庫存水平。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進口國,2019/20年進口量預期約975萬噸。緊隨其後的進口大國是歐盟和中國,中國在2019/20年進口了約730萬噸棕櫚油,足夠滿足國內所有需求。雖然歐盟7月份上半月棕櫚油進口量為137,800噸,同比下滑19%。市場仍在期待中國和印度市場需求的增長。
從庫存水平來看,三季度油脂庫存有上漲的預期,棕櫚油的庫存受產量增加的影響也有上漲的預期,主要是由於印度的補庫需求,加上隨著疫情的好轉,各國的管制放鬆,對需求有所提振,進入四季度,在減產季到來,以及節日備貨,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棕櫚油庫存有望出現較明顯的下降,如果在貿易紛爭延續至年底的背景下,油脂類有望出現共振,帶動棕櫚油出現較為明顯的漲勢。
Palm Oil Analytics的聯合創始人Sathia Varqa表示:“儘管獲利回吐將出現,但目前棕櫚油價格看漲,可能很快將測試2550馬幣或2600馬幣水準。”
總體來看,消費端與供應端的矛盾是本次庫存回落到歷史低位的主要原因,也是推動棕櫚油一路飆漲的主要動力。正如Sathia Varqa所說的那樣,棕櫚油的行情並沒有結束,下半年仍然存在較大的機會。
投資者可關注芝商所旗下的棕櫚油合約逢低做多的機會。該合約基於全球基準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的毛棕櫚油期貨(FCPO),棕櫚油跨價期貨合約是對CME Globex平臺上BMD提供的棕櫚產品的有效補充。該期貨合約複製了芝商所廣受歡迎的日曆掉期風險覆蓋,並可以透過現有FCM關係接入。更重要的一點,芝商所的棕櫚油合約是以美元計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