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錦緞

小鵬汽車(NYSE:XPEV)的三季報出來了。

漂亮的增長,和擴大的虧損,都一如既往。第三季度小鵬汽車總營收達到57.2億元,同比增加187.4 %,淨虧損為 15.95億元,同比擴大 38.8%;交付量達到25666輛。

隨著9、10兩個月月銷量都破萬,小鵬也頻頻在公眾視野中亮相,前腳剛辦完1024汽車科技日,後腳就開了1118品牌喚新日。

小鵬的快速發展,讓人感到驚喜,但也不能忽視高增長下的問題:

1、不難發現,隨著交付量上漲,小鵬的三費遠超過蔚來和理想,每推一款車型,相關的研發和營銷費用也不斷擴大,吞噬不少規模帶來的成本下降;

2、“智慧化”是小鵬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但當下像百度、華為等科技巨頭湧入賽道,小鵬這項比較優勢標籤正在褪色。

01 P7改命

靚麗的增長和不斷攀升的交付量,都得益於小鵬的改命之作,P7。

2021Q1-2021Q3,P7季度交付量可達每季度交付量的59.8%、66.2%、76.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G3,這款改之又改的車一直不溫不火。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時間撥回2018年底,小鵬推出第一款量產智慧汽車G3,何小鵬對G3的定位是年輕人的第一臺智慧汽車,要求顏值高、品質好,更重要地,能讓更多消費者能負擔得起。

而對手們都定位高階市場,蔚來ES8不同版本補貼後售價分別為萬37.54和47.54萬元;理想one補貼後要32.8萬元;只有小鵬劍走偏鋒,G3售價區間僅為13.98-16.98萬。當時,一臺G3的毛虧損大約在24%,賣得越多越虧。

可這款虧本讓利車,並沒讓小鵬交到多少“鵬友”,相反給小鵬帶來了負面的品牌形象。G3分為2019年款和2020年款,19年款於18年底推出,20年款於19年中推出,兩款車型在續航里程和效能表現差很大,19年G3最大續航里程只有365km,而20年款有520km,與此同時,20年款車型還增加了部分L2.5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很多19年車主得知20年款配置的時候,感到不快,新舊款不僅間隔時間短,更關鍵在價格上也非常接近,19年款365km尊享版為19.98萬元;而20年520km尊享版價格只有19.68萬元;甚至有車主由於前期訂單等待時間較長,在2020年款推出當月,才剛剛提到2019款G3車。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此外招股書披露,小鵬還曾因汽車逆變器存在問題,召回於2019年3月27日至2020年9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G3,共計13399輛,而2019Q2至2020Q3,G3總銷量達19828輛,召回車輛佔比可達67.6%。

首戰失利,讓小鵬品牌的聲譽大受影響,加上對手蔚來、理想都相繼上市,何小鵬壓力倍增,急需一款能改變大眾認知的產品。

2020年4月,小鵬推出定價中高階的運動轎跑P7,P7不僅要改善公司經營情況,還需要一掃G3的頹勢,但如何讓消費者快速注意到新產品,並對其滿意?畢竟當時國內對新能源車的關注幾乎都集中在特斯拉身上。

特斯拉上海工廠於2019年10月投產,於2020年1月7日交付首批國產Model 3,馬斯克自帶流量的體質,讓話題蹭上他必火,國產Model3僅用3個月就月銷量破萬,引得同行陣陣眼紅。

在此背景下,小鵬對標特斯拉,其實是非常好的營銷戰略。營銷是資訊爆炸社會必不可缺的宣傳手段,在眾多熱門營銷理論裡,定位理論名列前茅,其中就有種定位模式——關聯定位(或稱:依附定位),能讓消費者短時間內記住自己。

關聯定位就是將你的品牌與消費者心智中已經存在認知關聯起來,借用已知資訊來迅速匯入未知資訊(你的品牌屬於未知資訊,消費者心智中的已有的認知是已知資訊),從而讓品牌佔據一個有利位置。

這套理論同樣適用到具體產品。在小鵬P7釋出會上,我們見到像智慧手機友商大pk一樣的環節,小鵬不僅將新品與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3都進行對比,表現細節優勢;還在自動駕駛方面,與特斯拉形成差異化,強調小鵬自動駕駛更適合中國本土國情,弱化特斯拉FSD的競爭優勢。

憑藉P7,小鵬“智慧化”賣點也成為品牌核心競爭力。當然一場釋出會的宣傳力度是遠遠不夠的,營銷貫穿整個產品生命週期,設計、概念車、量產、交付、售後都是營銷時間視窗,加上網路時代資訊傳播渠道多樣化、傳播速度加快,形成大量重複曝光,加深消費者對P7的感知甚至認可。

P7的成功,讓小鵬初嘗營銷的甜頭,但也帶來巨大的資金負擔:由於支援汽車銷售而增加營銷、促銷、廣告開支;擴大銷售網路以及營銷員工數量增加,2020全年小鵬的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增加150.8%至29.06億元,同年研發開支為17.25億元。

同樣地,P5相關研發費用也依舊低於銷售及一般行政費用,21Q1小鵬研發開支為5.351億元,銷售、一般行政費用為7.208億元,兩者費用率分別為26.9%和36.2%,都高過同行蔚來和理想。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大幅高過同行的原因在於,小鵬在不斷擴充產品矩陣,導致研發和營銷費用雙高,目前4款車型還不足為慮,可根據小鵬Q2電話會議,公司預期於2023年開始每年至少推出2~3款全新車型,按這節奏,到2025年小鵬將至少擁有10款車型。

10款車中,有多少能複製P7,成為銷量爆款,具有不確定性。與之相反的是,業內大哥特斯拉則走精品路線,儘可能在每款產品上都將規模效應最大化,這也是特斯拉能不斷降價,還能擴大利潤的關鍵因素。

02 難言之隱

2021年伊始,國內新能源車行業發展頻頻超出預期,當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10%時,行業也跨過發展拐點,進入真正的爆發期,伴隨著消費升級、購車群體年輕化,智慧汽車滲透率也拾級而上。

現階段,場上玩家可分為多類別: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子品牌、科技巨頭,特別是最後一類玩家的入局,拉昇整個賽道的競爭激烈度。

市場對這些科技巨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汽車智慧化軟體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和人才儲備等方面,其中最為核心的能力體現就是自動駕駛技術,就連傳統車企也認為在智慧汽車時代,自動駕駛等軟體才是一輛車的靈魂所在,而車身則成為驅體。

自動駕駛的研發是一個典型的人工智慧研發工程體系,主要基於三大要素:演算法、算力和資料,其中演算法解決從零到一的問題,以及後續整體資料工程體系的組織方式和最佳化目標,算力則是模型實現的物理基礎,透過自研加速晶片可以取得更好的演算法效率和能耗指標。

AI區別於傳統軟體研發體系的核心,是將傳統的程式碼功能實現交給了資料和演算法,其中演算法差距更容易透過開源和人才併購方式彌補,而資料才是核心的差異化壁壘。

對自動駕駛而言,訓練演算法的資料就是行車資料,尤其是在真實行駛汽車中獲取的真實路況行駛資料,資料越大能覆蓋到的極端情況也越多,這方面是造車新勢力(包括特斯拉)的先發優勢所在。蔚來早在去年底宣佈智慧輔助駕駛NIO Pilot使用者累計行駛里程突破 1億公里,而根據小鵬1024科技日上公佈的資料,目前XPilot智慧輔助駕駛行駛里程也已超過 1.09 億公里。

拆解資料,無非是汽車規模和單車行駛里程。單車行駛里程一般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據小熊油耗(使用者主要為私家車車主)資料測算,中國家庭用車行駛里程分佈呈正偏態(中位數、眾數小於平均數), 58.2%分佈於年均0.5~1.5萬km(對應15~40km/天)區間,右側長尾人群即1.5萬km(對應40km以上/天)佔36.7%。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換言之,要想實現資料量呈現指數式增長,必須不斷增加車輛保有量。比如說蔚來突破1億輔助駕駛行駛里程用了三年時間,但突破2億僅用了7月,資料擴充速度猛烈縮短。而後發者想超越,同樣需要更大的汽車銷售規模,以彌補時間上的劣勢。

表面上看,這對後發者形成進入門檻,實際上還需要進行細分,對百度、華為這樣行業賦能角色並非難事。理論上,合作伙伴越多,賣出得車能越多,得到的資料也能越多,而且與傳統車企合作,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產能、品控、效率都直接越過量產門檻,無需面對新勢力造車時的問題。

目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產品也已經搭載在部分威馬汽車上,與吉利合資的子公司集度汽車也將承載這款產品,招股書顯示,Apollo已與10家領先汽車製造商簽署戰略協議;此外,百度ASD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目前已合作70家車企、600款車型。華為則分別與長安、廣汽、北汽合作成為子品牌,並提供華為Inside全棧解決方案,與此同時,還為20多家車企提供MDC智慧駕駛計算平臺。

這些合作伙伴認可的是,科技巨頭背後的硬實力。在中汽研諮詢公佈的2021汽車專利創新指數榜單裡,華為和百度分別以274項和226項專利排名榜一、榜二,小鵬則以126項專利位列第七(注:鑑於專利公開時間存在滯後期,該榜單僅供參考)。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專利數量多寡背後,反映著企業技術積累差距。百度、華為對汽車智慧化相關技術研究都始於2013年,小鵬的自動駕駛團隊則成立於2017年,小鵬算是智慧汽車的先發者,但是自動駕駛(智慧駕駛)的後發者,要後來居上,除了併購,就需要比這兩家投入更多的研發費用和人員。

但從量的規模上看,百度和華為早已在研發方面投入,築起後發者難以逾越的高牆,更不用說還在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規模。

目前,華為智慧汽車BU共有5000名研發人員,其中2000多人負責自動駕駛,2020年研發投入超5億美元,2021年預計投入10億美元;百度在自動駕駛上也不遺餘力地堅持投入,2020年公司研發投入195億元,費用佔比達到18%,最新三季度裡,研發費用達到62億,同比增長35%。

小鵬也在擴張,不斷招聘研發人員,根據Q2電話會議上,何小鵬所言,預計年底研發人員將超過4500人,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人員將佔總數的約1/3,約1500人。

招股書顯示,21Q1小鵬研發人員達到2442名,佔總員工的39.8%,其中汽車設計與工程1516人(62.1%)、自動駕駛247人(16.3%)和智慧作業系統525人(21.5%)。

要想達到何小鵬的1500人的目標,需要從2季度起,每季度增加417人,但自小鵬成立至21Q1,整個自動駕駛團隊才247人,實現這個小目標有點難。不過,整個研發部門擴張至4500人倒是有可能,在21Q2中期財報中,研發人員增加至3091人,佔總員工的39%,環比增加26.6%,若按這一增速,年底有望達到4389人。

來自科技巨頭的技術和資金,對場上大部分玩家都形成絕對優勢。面對它們,小鵬也正不斷鞏固自身優勢,想方設法增加行車資料,更好的打造資料閉環,從這方面看,小鵬做的Robotaxi初衷也就不難理解,按Q3電話會議上所言,如果一輛車1個月便能跑1萬公里,那整個運營車隊累計里程數將非常可觀。

現階段,整個智慧汽車行業的大發展並未真正到來。2018年至今,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增長的是汽車價格帶的兩端,可以看到,0-5萬和30-35萬價格帶滲透率高,20-30萬滲透率正逐步提升,但盤踞我國更大市場份額的5-15萬價格帶滲透率極低。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2020年,我國有56.5%的乘用車車主在此區間消費,如加上15-20萬市場,整個佔比可達70%,而15-20萬也被市場視為下一個實現滲透率高增長的核心區間,真正的競爭將始於那時。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491 字。

轉載請註明: 小鵬汽車財報裡的難言之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