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創業邦專欄作者投稿,來自螳螂財經,作者XL,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1、B站回港,打新認購超40倍過去一年,嗶哩嗶哩主攻兩件事,而且目前看,都還完成得不錯——使用者增長和商業變現。
“螳螂財經”翻了一下2020年Q4財報,B站當季月活(MAU)達2.02億,同比增長55%;當季日活為5400萬,同比增長42%;當季月度付費使用者數1790萬,同比增長103%。2020財年總營收達120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營收38.4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恐怖的91%。
這個增速資料超出預期不止一點點。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還嫌不“過癮”,進一步給出了市場增長預期:“2023年內MAU達到4億”。
B站的底氣不可謂不足。過去的2020年,B站品牌認知率從31%提升到68%,股票價格也從19美元上漲至最高157美元,漲幅高達726%。
以這份漂亮的成績單為底,今年以來B站更進一步,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上。
3月12日,B站30億美元香港上市計劃獲得香港交易所批准,成為2021年第一個回港二次上市的明星公司。後續招股更是受到熱捧,截至20日上午10時,最新孖展認購嗶哩嗶哩的金額已達303.43億港元,相當於公開招股部分超額認購40.95倍。
有網友評論:影片平臺千千萬,資本獨愛“小破站”。
而躍躍欲試的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這個節點投資B站,是乘勝追擊還是操之過急?
2、昔日“小破站”,今日大明星單從財報資料來看,B站的資料並非全部一騎絕塵,尤其是它近幾年一直在虧損。
但投資者對於不同發展時期的企業應當有不同的估值邏輯。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的企業,資本市場其實並不太重視它的營收規模、是否虧損等,而是更多地看中企業整體增速、使用者粘性、使用者增速、使用者群體這些指標,以此來判斷企業價值。
例如去年下注百億補貼時期的拼多多,用虧損換來使用者增長,市值也水漲船高,如今已經超過處於成熟期的京東。
而如今的B站,正是處於高發展時期。
網際網路公司的基本盤從來都是使用者。在億級月活平臺普遍進入存量深耕時,“小破站”的MAU已突破2億大關,使用者大盤增速可謂十分可觀。與此同時,月付費人數和付費率也在同步增長,這表明B站在維持使用者基數增長的同時,對全量使用者的運營也取得成功。
在內容端,B站Q4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190萬,同比增長88%;月均影片投稿量達590萬,同比增長109%。在商業化上,毛利率也連續七個季度錄得環比增長,達到24.6%。
使用者側、內容側與商業側,B站在三大維度都表現亮眼。這個增長有疫情期間“宅經濟”助力,更多的是B站長期戰略落地的成果。
一直以來,B站在華爾街算得上是個“寵兒”,投資者們盯著它,指望它是個年輕版的奈飛。這種光環之下,B站2018年上市納斯達克以來基本處於上升趨勢,三年累計漲幅超過800%。
這三個維度能否維持增長,是衡量B站投資價值的關鍵所在,決定了它能否響應市場期待。
3、使用者與內容的正向迴圈“螳螂財經”依舊按照上面的三個方向去講。
首先看使用者大盤,B站野心不小,要三年內再翻番。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近10億,理論上他們都可以成為B站的目標使用者。報告稱到2025年影片使用者數量將接近12億人,影片市場規模將超1.8萬億人民幣。
B站“破圈”戰略主要目的就是拉動使用者增長,從結果看,2020年有一定收效。B站使用者結構正在發生變化,超過86%的B站使用者是35歲以下的使用者,且第三方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85後甚至80後也成為B站使用者。
更重要的是,B站敢針對使用者數量做出大膽的增長預期,與內容大盤分不開關係。
“螳螂財經”認為,B站忙著破圈,從二次元平臺變成了二次元屬性較強、有手辦有遊戲直播的影片平臺。定位的轉變使它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2020年被頭條系挖走了個別知名UP主,比如巫師財經。
但大肆擴張下B站依然分得清主次,明白自己的商業想象都需要構建於內容之上。
所以,我們看到2020年以來B站有30多項文娛投資,內容是大頭之一。同時B站也在做自制內容,比如綜藝《說唱新世代》、《我是特優生》等,並在紀錄片、電競直播等方面發力。
B站有著重倉內容的覺悟和堅持。許多老粉把國創區看作B站有別於其他影片平臺的瑰寶。實際上國創區投入成本高,陳睿曾坦言不一定都能收回成本,但“我們會一直持續下去”。
如今,B站國創區月活使用者已超過番劇區,成為B站第一大OGV品類。去年10月播出的《天官賜福》等作品,不斷為B站創下使用者拉新及付費轉化的新紀錄。
外界希望B站創造新商業模式、實現使用者變現,那麼B站就必須奔跑。它要豐富為更綜合的社群、推出很多看似與以往不太一樣的內容,來納新、撬動更多資金、讓外界看到它的無限可能。
從《後浪》三部曲引發廣泛討論,到品牌主張變更為“你感興趣的影片都在B站”,再到第二屆“最美的夜”新年晚會直播人氣峰值破2.5億,這些都讓B站破圈的力度肉眼可見。
但與此同時,B站每一步擴張都在儘量連結其原有生態。比如它投資電競、虛擬偶像,簽約馮提莫、邀請羅翔等,都與站內使用者喜好息息相關,這也是B站比其他社群做得好的地方。
更多品類、更多自制、更多UP主,B站在內容上大力出奇跡。遊戲、科技、知識等已成為B站頭部品類,但是也出現了外界質疑的聲音,B站的二次元氛圍正在減弱。
B站究竟要做成一個什麼影片平臺?現在沒有定型,更沒有定性。簡單地說,就是使用者需要什麼內容,B站就提供什麼內容;B站提供內容越多,使用者也就越多。
這是一個正向迴圈。
4、被放大的商業想象最後來看第三個維度——商業能力。
事實上,真正想要做到商業化與內容正相關很難,同行中的成功案例也就一個YouTube,它以內容和觀看量進行商業化激勵,但那需要海量使用者為基礎。
於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影片商業化的困境橫在了B站面前。雖然財報營收資料很是撐腰,但B站貌似還沒找到足夠穩定的賺錢模式。它該如何響應二次上市後投資者在商業變現上的更多要求?
說起來,2021年是網際網路公司排隊上市的一年。上次這種盛況還是在2018年,48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記錄一直保持至今。
有趣的是,B站兩次的上市節點都恰好踩中了資本熱潮期,它能成為資本幸運兒是有原因的。
如今B站的衝勁和熱度很容易讓人忘記,這還是一家還在為扭虧為盈努力著的企業。但在網際網路行業有個常識——虧損不可怕,增長放緩才可怕。哪怕一直虧損、且虧損擴大,B站的股價仍然一路高歌,持續上漲的使用者為它的商業未來渡上了金光,讓其充滿無數想象。
換句話說,在資本的概念裡,B站商業化的路子沒有那麼侷限。
“螳螂財經”看到,相比之前B站營收較為依賴遊戲,如今隨著使用者大盤、內容生態的持續增長,B站商業化有著巨大的潛力有待挖掘,接下來每一隻現金牛都可能會迎來更大的爆發。
比如說電商。年初傳出B站要做支付的訊息,屆時是要自做電商還是給別的平臺做導流,B站有多種做法可以選擇,這進一步使它的商業想象被放大。
網際網路行業的另一個常識是,最美妙的就是使用者快速增長中的“想象”,那意味著無限可能。
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使用者仍在快速增長、展開商業摸索的時期,是一個網際網路企業最好的時候。這種最好,與最壞一線之隔。後者發生的情況是商業摸索不成功、或不如預期成功。
5、殺估值不殺邏輯B站是有困難的。比如說使用者增長速度如果超過自身建設速度,容易導致內容監控的壓力增大。;大量UP主湧入後,不可避免會帶來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影片。
可誰還不是一邊解決困難一邊發展呢?
要衡量B站的投資空間,就要明白它的價值邏輯。
其實仔細看看B站給出的這張圖,它的價值邏輯都在裡面:高速增長的Z世代年輕使用者(90後、00後);高粘性的社群;豐富的文化影片內容生態;以及上部分提到的商業化想象空間。
社群(使用者)+內容+商業化,這就是構成B站故事的金三角。
近日B站股價有所回撥,但我們知道股市有三殺,邏輯是根基。只要上面“金三角”的故事還講的漂亮,B站的投資邏輯就還存在,那麼近期的回撥就是“殺估值不殺邏輯”,我們可以認為B站基本面態勢依舊向好。
這樣的回撥對基本面選手而言是好事,是理性迴歸;對投資者而言也是好事,是上車機會。
在過去的2020年,線上影片行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愛優騰全年MAU均首次出現下滑,抖音快手B站全面出擊,加速爭奪中長影片平臺的流量。
那麼這種問題又要冒出來了:嗶哩嗶哩和抖音、快手相比誰更有前景?
就說抖音吧,短期內兩家可能都不會有正面競爭。相比盲目分個高下,看清兩者根本性的差異更為重要。
抖音在需求方面的核心價值是kill time——提供高效的娛樂手段。然而一旦有國內綜藝和影視劇大火,抖音的活躍資料會明顯受影響。未來打敗抖音的大機率是我們想象不到的產品,就像以前誰也都想不到QQ會被微信替代。騰訊的幸運在於微信也是自家的,但抖音有沒有這種幸運,就不好說了。
因此抖音的壁壘來自於外部,即其他kill time平臺的出現,而B站的壁壘來自於自身。
而B站的核心在於創作者和使用者連線構成的內容生態。彈幕、評論、私信,高活躍氛圍讓使用者甚至能變成創作者內容的組成部分,許多好玩的梗都是普通使用者創作的。誠然,包袱和梗會很快過時,但B站積累越多類似YouTube上的高質量內容,就越難以被替代。
就像知乎哪怕後面各種問題,依然是匹瘦死的駱駝,前期積累的內容足夠把後來者擋在外面。
B站沒必要去追求抖音的流量,短時間內可能也還追趕不上。相反,它應該走穩一些,保證平臺態勢的前提下,創作者都能留下、新使用者都能沉澱,慢慢吃到那張4億使用者增長的餅,走向那端“最好”的想象。
時間會給足夠的獎賞。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