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刊文:美應加大力度支援東盟基建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2月17日發表題為《美國亟須重新考慮其在亞洲的經濟政策》的文章,作者為該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外交政策與全球經濟發展高階研究員戴維·多拉爾以及該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高階研究員喬納森·斯特羅姆塞特。作者認為,為了維持美國在亞洲的實力和影響力,拜登政府應當加強與該地區的經濟接觸——特別是在東南亞。全文摘編如下:

世界經濟的好轉和拜登政府就任引發很多評論人士思考,經過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暴力過渡期後,全球化是否回來了。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透過強大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路建立和維護地區安全秩序,但中國正在透過“一帶一路”這樣的經濟策略倡議發展泰國和菲律賓等美國盟友。

新冠大流行加劇了華盛頓面臨的政策挑戰,而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復甦,因而加強了經濟地位並推進戰略目標。

近4.2萬家美國公司對東盟十國有出口業務,支撐約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但美國在東盟的經濟地位正日益受到威脅。採取新戰略將加強美國在亞洲的地緣政治前景,並支援中產階級經濟。

2020年,東盟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時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還有更雄心勃勃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簡言之,亞洲現在有兩項美國沒有參與的大型貿易協議。

華盛頓一直在進行一場針對中國的貿易戰,這也影響到美國的許多夥伴。的確,關稅減少了進口,但也減少了美國的出口,因為其他國家會實施報復。此外,“美國優先”的轉移貿易的努力——透過讓中國增加從美國購買商品,而減少其他國家的出口份額——進一步削弱了美國在亞洲經濟中的地位。

顯而易見的調整是放棄管理貿易,重新加入CPTPP集團,並且推動更多亞洲經濟體加入。CPTPP有許多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的標準,美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參與將在未來與北京的談判中產生影響。

中國和日本向東盟國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多的基礎設施融資,這些國家僅為了保持積極的經濟增長每年就需要21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

根據美國所謂“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政策,特朗普政府擴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它與日本和澳大利亞一道,建立了印太地區基礎設施投資三邊夥伴關係,以促進高治理標準的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它還與東京合作啟動了日美湄公河電力夥伴關係,美國初步承諾投資2950萬美元。

然而,這些倡議幾乎沒有帶來具體的專案。拜登政府應當把這些平臺變成現實,加快投資和貸款,尤其是在湄公河地區。

美國不應錯失這一與中國競爭、為美國投資者帶來好處以及在與地區夥伴合作過程中展示高標準的機會。例如,華盛頓可以任命一位基礎設施特使,在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領導一個新的地區中心,側重於戰略經濟接觸以及改善美國發展和金融機構間的協調。

誠然,安全問題對亞洲國家來說仍然很重要,但是許多國家優先考慮的是經濟發展,因為對大多數亞洲國家來說,這是燃眉之急。憑藉“一帶一路”倡議和現在的RCEP,中國的經濟角色正在超過美國。自拜登當選以來,中國已經簽署了兩項大型經濟協議,最近一項是與歐盟的投資協議,美國出局的風險越來越大。

對發展中世界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援,可以與加強新能源和能源效率研發的綠色議程聯絡起來——這既對這一地區有利,也能為美國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來源:參考訊息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31 字。

轉載請註明: 美智庫刊文:美應加大力度支援東盟基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