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權益市場的回暖,基金累計收益的水漲船高,我們發現身邊不少新手基民都進入一個奇怪的基金操作節奏:“就是買基金,略微賺了一點點,馬上贖回,然後再買……再賺了再贖回,如此往復!”這種方式看似每次投資都小賺立場,但實則期間可能會錯過一大波行情。
此時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操作?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基金賺錢了,先贖回再買好像更賺,因為有種錯覺是不停買不停賺、再買再賺……但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一直持有VS贖回再買,到底哪個才賺的更多?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先給大家科普兩個名詞:“單利”和“複利”。
首先,“單利”是指一筆資金無論存期多長,只有本金計取利息,而以前各期利息在下一個利息週期內不計算利息的計息方法;
其次,“複利”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在下一個計息週期內,以前各計息週期內產生的利息也計算利息的計息方法。
上述是名詞解釋,為了便於大家理解,給大夥舉個“慄”子,問:如果投資1萬元,單利10%和複利10%的區別是怎麼樣的?
簡單來說,單利狀態下,每一年的盈利都是基於一開始的本金,每年的收益都是1萬*10% =1000元;而複利狀態下,每一年的盈利是基於最新的總資產,第1年是10000*10%=1000元,到了第2年就是11000*10%=1100元。隨著利潤的增加,收益也會增加!
明白了“單利”和“複利”的區別,我們回過頭再來看,一直持有VS贖回再買,是不是一直持有就是單利?贖回再買就是複利?“複利”比“單利”更有優勢?
還是同樣舉個“慄”子,比如小編買入一隻基金淨值為1,份額1萬,所花本金是1萬元。持有到現在已經漲了1倍,淨值2元。
贖回前:10000份,淨值2元,一共2萬(本利得)。
假設不考慮贖回費,小編當天贖回後,賬戶資金到賬2萬。
假設基金申購費為0.15%,重新按照淨值2元申購2萬,獲得份額9985.02(注:計算公式:本金/(1+申購費率)/單位淨值,即20000/1.0015/2)。
小結:我們發現,一次申贖,總資產瞬間少了30元。
同樣的,如果接下去基金淨值從2元漲到2.04,即賬戶總資產=份額(9985.02) *單位淨值(2.04) = 20369.44元。
我們會發現,假設我從一開始1元的時候持有,中間沒有任何交易申贖操作的話,不考慮贖回費的前提下,基金總資產能增加10400元(即,10000*2.04-10000),但其間一申一贖,同樣的單位淨值,總資產只增加了10369.44元。
處理之外,鑑於現實過程中,大部分基金短期贖回是需要贖回費的,加上重新再買也需要申購費用,這些操作都會變相增加了交易成本,削弱了盈利。
還有,你們知道嗎?
我們每天看到的基金漲幅是基於最新的總資產計算,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收益率就是複利收益,而不是單利收益。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手動地贖回基金再將本金+收益再次買入,只需要一直持有,就能實現“利滾利”式地投資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直持有比贖回再買,更划算哦~
(文章來源:信達澳銀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