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連年下滑、股價大跌,石頭科技“去小米化”是策略失誤?

增速連年下滑、股價大跌,石頭科技“去小米化”是策略失誤?
失去了小米的渠道優勢和品牌背書,石頭科技的業績增速連年下滑。在自身“護城河”不夠寬廣情況下,石頭科技有可能被後來者反超?
“瘋狂的石頭”遇冷?
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 年7 月,2016年9月才推出旗下第一款產品“米家掃地機器人”。但到2020年2月21日,石頭科技就成功登陸科創板,發行價高達271.12元/股,擁有了“發行價第一”的光環。上市首日,石頭科技又收到投資者熱捧,當日股價報收497.9元/股,漲幅高達83.65%,被外界稱為“瘋狂的石頭”。10個月後,石頭科技股價又成功破千,成為科創板首支“千元股“,一時風光無兩。
在8月30日收盤後釋出今年半年報之後,石頭科技股價迅速“遇冷”。8月31日,石頭科技股價放量下行18.75%,幾近跌停,一個交易日就告別了“千元股”地位。此後,石頭科技股價連續下跌,截止9月17日收盤,股價跌至737元/股,較半年報釋出前市值跌去了約3成。
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實現營收23.48億元,淨利潤6.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19%、41.57%。業績看似不錯,但實際上2021年二季度,石頭科技實現營收12.36億元,同比僅增長了6.09%,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7億元,同比微增0.54%,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為2.93億元,同比增速為-7.37%。
拉長週期看,石頭科技的業績增速已經進入了非常明顯的下滑週期。2018年至2020年,石頭科技實現總營收分別為30.51億元、42.05億元和45.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72、37.81%和7.74%;淨利潤分別為3.08億元、7.83億元和13.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9.11%、154.52% 和74.92%。
石頭科技“去小米化”
石頭科技以為小米代工“米家”掃地機器人起家。不過,近年來石頭科技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一直在大幅降低。招股書顯示,石頭科技與小米集團的關聯交易比重在逐年大幅下降。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石頭科技與小米集團的關聯交易金額為分別為1.83億元、10.1億元、15.29億元和9.1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0%、90.36%、50.17%和43.01%。到2021年上半年,石頭科技銷售的123萬臺掃地機器人中自有品牌銷量已經佔到了120萬臺。
《藍鯨財經》援引多名業內人士的分析表示,石頭科技在尋求“去小米化”。但石頭科技董事長昌敬卻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所謂的“去小米化”是表象,本質上是先期透過小米活下來,然後自然而然尋求獨立發展。
不過昌敬口中的“獨立發展”其實就可以理解為“去小米化”。“去小米化”固然可以讓石頭科技獨立自主,但大大削弱了小米帶給石頭科技的渠道優勢和品牌背書。更直接的影響,就是米定製產品訂單減少。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分析稱:“離開小米的銷售渠道支撐之後,消費者或很難認可石頭的自主品牌,未來發展充滿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系”的順為資本和天津金米今年大批減持了石頭科技股份。
石頭科技的護城河還很低?
石頭科技曾宣傳強調其全球前三的行業地位。但最新資料顯示,石頭科技與小米的關係漸行漸遠後,在市佔率上,石頭科技有落後趨勢。根據奧維雲盤資料顯示,一季度石頭科技線上市佔率10.81%,排名第四;而線上下,石頭科技市佔率僅為0.31%。
實際上,在掃地機器人領域,石頭科技的競爭對手還很多。除了科沃斯、小米等傳統對手外,石頭科技還面臨惠而浦、松下等國際家電巨頭的競爭,而美的、海爾等國內家電巨頭也加入了戰局,且上述競爭對手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但是,石頭科技自身的“護城河”並不寬廣。目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掃地機器人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後來者趕超的門檻也就不高。目前,石頭科技與小米共享專利,且並無自建生產基地,旗下所有產品全部採用委託加工方式生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增速連年下滑、股價大跌,石頭科技“去小米化”是策略失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