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完善非學科類教培資金監管,讓過熱的市場沉下心來

封面評論|完善非學科類教培資金監管,讓過熱的市場沉下心來

蔣璟璟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釋出關於規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公告,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禁止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中新社)

“雙減”的連鎖效應仍在延宕,整個教培市場的深度重構,加速推進。概而言之,其演變主線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學科類教培退場,非學科類教培接管。有去有來,市場的玩家在變、業態在變,但整個的商業邏輯及其所衍生的風險,卻是大同小異的。有鑑於此,監管架構、管理辦法,在相當程度上也是相通的。

在一些地方率先出臺針對非學科類培訓的專門規定之後,教育部等多部門也就此專門發文,就此一套自上而下的規束機制逐步成型。這份最新的公告,開宗明義明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應堅持立德樹人,保持公益屬性”。這一定位,與“學科類教培”是一脈相承的。這一定位,也從根本上那些給那些蠢蠢欲動的投機熱錢傳遞了明確訊號。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資本跑步進場,意圖在非學科培訓領域大賺一筆,從最新的政策風向看,這多少是打錯了算盤。

一邊是“保持公益屬性”,另一邊則是“在商言商”的逐利本性。這兩方面的價值拉鋸,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勢必會在非學科類培訓市場以各種方式上演。如何用好社會資本補足供給短板,又該如何規避“一哄而上”“一地雞毛”的亂象,這考驗著公共監管的智慧。之於此,應該說不缺成熟的經驗可以參照。比如說,針對健身行業“預付式消費”糾紛的治理等,就是現成的樣本。

最新通知規定,“非學科類培訓不得一次收取超3個月費用 ”“收費須全部進入本機構收費專用賬戶”。理論上,這類舉措能有效防範“卷錢跑路”的風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相關商業機構利用資金優勢無序擴張。在這一市場爆發式增長的關鍵節點,及時出臺針對性的資金監管舉措,這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也是教育事業的一環,理應沉下心來,著眼長遠、穩步推進,如此才可夯實基礎贏在未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00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完善非學科類教培資金監管,讓過熱的市場沉下心來 - 楠木軒